明堂位第十四

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负斧依南乡而立;三公,中阶之前,北面东上;诸侯之位,阼阶之东,西面北上;诸伯之国,西阶之西,东面北上;诸子之国,门东,北面东上;诸男之国,门西,北面东上;九夷之国,东门之外,西面北上;八蛮之国,南门之外,北面东上;六戎之国,西门之外,东面南上;五狄之国,北门之外,南面东上;九采之国,应门之外,北面东上。四塞,世告至。此周公明堂之位也。明堂也者,明诸侯之尊卑也。
昔殷纣乱天下,脯鬼侯以飨诸侯。是以周公相武王以伐纣。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七年,致政于成王。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地方七百里,革车千乘,命鲁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
是以鲁君,孟春乘大路,载弧;旗十有二旒,日月之章;祀帝于郊,配以后稷。天子之礼也。季夏六月,以礼祀周公于大庙,牲用白牡,尊用牺、象、山,郁尊用黄目,灌用玉瓒,大圭,荐用玉豆,雕,爵用玉戋,仍雕,加以璧散璧角,俎用完{山厥}。升歌清庙,下管象,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皮弁素积,裼而舞大夏。昧,东夷之乐也。任,南蛮之乐也。纳夷蛮之乐于大庙,言广鲁于天下也。君卷冕立于阼,夫人副礻韦立于房中。君肉袒迎牲于门,夫人荐豆笾。卿大夫赞君,命妇赞夫人,各扬其职。百官废职服大刑,而天下大服。是故,夏礻勺、秋尝、冬、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
大庙,天子明堂。库门,天子皋门;雉门,天子应门。振木铎于朝,天子之政也。山节藻,复庙重檐,刮楹达乡。反坫出尊,崇坫康圭,疏屏。天子之庙饰也。
鸾车,有虞氏之路也。钩车,夏后氏之路也。大路,殷路也。乘路,周路也。有虞氏之旗,夏后氏之绥,殷之大白,周之大赤。夏后氏骆马,黑鬣。殷人白马,黑首,周人黄马,蕃鬣。夏后氏,牲尚黑,殷白牡,周も刚。泰,有虞氏之尊也。山,夏后氏之尊也。著,殷尊也。牺象,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明堂位第十四”是《礼记正义》中的一篇,主要记录了周公对诸侯的朝见仪式及各诸侯国在明堂中的位置安排。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该文学作品及其内容:

  1. 作品背景和作者
  • 《明堂位第十四》出自《礼记正义》。该书为汉代学者郑玄所注,而唐人孔颖达则对此进行了疏解。
  • 作为古代礼仪文献的一部分,此作品对于研究周代的礼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内容解读
  • 文章记载了周公辅佐武王伐纣的故事。通过记述周公辅佐成王,并制定礼仪、制作乐舞等措施,展示了周公的勋劳事迹和治国理念。
  • 描述了明堂位的设置,包括天子、三公以及各诸侯国在明堂中的相对位置,反映了当时的政治与社会秩序。
  • 通过对不同等级国家在明堂中的具体描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及其文化内涵。
  1. 文学价值
  • 《明堂位第十四》不仅是历史文献,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珍贵资料。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礼仪文化信息,对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结构和政治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文章的语言典雅,结构严谨,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礼仪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精湛表达。
  1. 现代意义
  • 虽然《明堂位第十四》属于古籍文献,但其所蕴含的礼仪文化和社会治理理念仍然对现代社会具有借鉴意义。
  •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依然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增进人际交流,如尊敬长者、有序排队等,这些都是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的经验。

《明堂位第十四》不仅是一本关于历史和礼仪的著作,更是一部深具文化价值和哲学意味的作品。通过对这一文献的研究和学习,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获得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指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