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请天师而问之曰:论言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余闻五运之数于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气之各主岁耳,首甲定运,余因论之。鬼臾区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不合阴阳,其故何也?
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帝曰:愿闻其所始也。
岐伯曰:昭乎哉问也!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帝曰:善。论言,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未知其所谓也。
岐伯曰:所谓上下者,岁上下见阴阳之所在也。左右者,诸上,见厥阴,左少阴,右太阳;见少阴,左太阴,右厥阴;见太阴,左少阳,右少阴;见少阳,左阳明,右太阴;见阳明,左太阳,右少阳;见太阳,左厥阴,右阳明。所谓面北而定其位,言其见也。
帝曰:何谓下?
岐伯曰: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左阳明,右太阴;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左太阳,右少阳;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左厥阴,右阳明;少阳在上,则厥阴在下,左少阴,右太阳;阳明在上,则少阴在下,左太阴,右厥阴;太阳在上,则太阴在下,左少阳,右少阴。所谓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上下相遘,寒暑相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
帝曰:气相得而病者,何也?
岐伯曰:以下临上,不当位也。
帝曰:动静何如?
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
帝曰:予闻鬼臾区曰:“应地者静。”今夫子乃
黄帝内经 · 素问 · 五运行大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黄帝内经》中的五运行大论主要阐述了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并以此解释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下面将详细探讨《黄帝内经》的相关内容:
- 理论背景与重要性
- 医学哲学基础:五运大论建立在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上,这一理论为中医的整体观提供了理论基础。
- 天人合一思想:五运大论强调人体与自然界是相互联系的,人的健康状况受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 理论内容详解
- 五行相生相克:文中阐述了木、火、土、金、水五种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这是理解人体健康与疾病的重要线索。
- 季节与五行对应:根据四季更替,木、火、土、金、水分别代表春季、夏季、长夏、秋季、冬季,这种划分有助于把握自然界的季节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 实际应用意义
- 临床诊断指导: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体质及季节变化,医生可以运用五运大论来做出更加精确的诊断,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 预防保健作用:该理论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自然节律的健康管理方法,指导人们顺应四时变化,进行适当的养生保健。
- 现代应用价值
- 环境医学:在现代社会,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日益凸显,五运大论的理论可以为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对策提供参考。
- 中西医结合:五运大论中的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有助于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提高治疗效率和医疗质量。
《黄帝内经》中的五运行大论不仅是一部古老的医学经典,更是一份蕴含着深刻哲理的智慧宝库。它对于现代人而言,不仅是了解传统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在面对现代生活压力时,能够借鉴的一种古老而有效的健康维护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