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风雪至,游子自心悲。
风哀笳弄断,雪暗马行迟。
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
恐君犹不信,抚剑一扬眉。
雨雪曲
介绍
《雨雪曲》是南朝诗人江总创作的一首五言诗。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景象,展现了战争带来的凄凉与孤独。首联“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为后文营造了背景氛围。颔联“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进一步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战士的艰辛。颈联“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传达了戍边的艰苦。尾联“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表达了战士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归途的迷茫。
相关推荐
【诗句释义】 1. 边城风雪至:边城,指边境的城镇或边疆地区。风雪至,表示天气寒冷,大雪纷飞。 2. 游子自心悲:游子,指在外漂泊的人。自心悲,表示内心感到悲伤、痛苦。 3. 风哀笳弄断:风哀,表示风声凄凉、悲凉。笳弄断,表示吹奏的乐器因风声而发出的声音中断。 4. 雪暗马行迟:雪暗,表示雪地昏暗,看不清路。马行迟,表示马行走缓慢。 5. 轻生本为国:轻生,表示为了国家而牺牲生命。本为国
【注释】 榆溪:在今甘肃陇西县。从军:参军。陇西:郡名。汉时陇西郡治在今甘肃临洮县,故址在今甘肃通渭县西南。绕阵看狐迹:指战乱中,人们只能看到狐狸的踪迹。依山见马蹄:在险峻的山区,只看到马蹄印。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形容军中天气寒冷,旌旗飘舞不定,鼓声低沉。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指天色阴沉,大雁南飞,使人愁思满怀;又指道路遥远难辨。 【赏析】 《雨雪曲》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乐府诗
【注释】: 都尉:指西汉霍去病。祁连:山名,在今甘肃西北部。大雪满鸡田:指天寒地冻,积雪覆盖了原野。雕陵:山名,在今甘肃西部。抵鹊:指一种鸟,即雕。属国:指边远地区。和毡:即毡帐,是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帐篷。冰合:指结冰,即冰封河面。应渡:准备渡口过河。楼寒:指军营里没有炊烟升起。差未著:指差役没有着装完毕。疏勒:地名,在今新疆疏勒县。经年:指一年过去了。 赏析:这首诗写于汉武帝时
【注释】 长城:指秦、汉、明等历代所修筑的边防长城。飞雪:大雪纷纷降落。边关:指长城沿线的边地要塞。籁(lài):风声。树冷:指树荫下没有行人。恒少:指月亮明亮。山雾:指雾气笼罩着高山上的树木。日偏沈:指太阳偏西。南归雁:即“鸿雁”,这里泛指北来南去的大雁。胡笳音:古时北方游牧民族乐器,这里指胡人的悲鸣。 【赏析】 此诗写边塞的严寒和荒凉景象,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首联写雪景
胡关辛苦地,雪路远漫漫。 含冰踏马足,杂雨冻旗竿。 沙漠飞恒暗,天山积转寒。 无因辞日逐,团扇掩齐纨。 【注释】: 胡关:指边塞的关口。辛苦地:艰辛困苦。 含冰:冰上行走。凌:践踏。 杂雨:细雨纷纷。 沙漠:这里泛指边塞荒漠之地。 飞恒暗:飞沙走砾,昏暗不明。 天山:指今新疆天山山脉一带,这里泛指边塞之地。 无因:没有理由。辞日逐:辞官归隐,离开官场。 团扇掩齐纨:用团扇遮掩住洁白的丝绸衣服。
【注释】 朔边:北方边疆。昔离别:从前分别时。袁安:东汉人,曾为郡守,有“独居一室,庭无杂树”的节操。行封苏武节:即指苏武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历尽艰辛返回汉朝。陇水:指甘肃一带的河流。呜咽:悲泣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的时刻,面对塞外飞雪,不禁想起历史上著名的爱国人物苏武和袁安的故事,于是借咏雪抒怀,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他的美好祝愿。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简练
雨雪曲 天山一丈雪,杂雨夜霏霏。 湿马胡歌乱,经烽汉火微。 丁零苏武别,疏勒范羌归。 若看关头下,长榆叶定稀。 注释: 1. 天山一丈雪:形容天山之高,如一丈般高大的积雪。 2. 杂雨夜霏霏:指夜晚降下的是细密的小雨。霏霏,形容雨点细小纷飞的样子。 3. 湿马胡歌乱:指马在雨中行走,发出的声音杂乱无章。 4. 经烽汉火微:指烽火台燃烧着微弱的火光。这里可能是指边疆战事稀少
这首诗是杜甫的《塞垣行》。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边声四合殷河流」:这句诗描述了边境地区的声响和河水。"边声"指的是边疆的声音,可能包括风吹草动、马嘶人语等各种声音。"殷河流"则是指河水流动的样子,可能是湍急或缓慢。 2. 「雨雪飞来遍陇头」:这句诗描绘了雪花飘落的场景。"陇头"是古代指山间的小路,这里用来比喻边关的道路。"飞来"形容雪花飘落的速度非常快。 3.
《雨雪曲》 注释: 1.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 - “虏骑”指入侵的外族军队。 - “三秋”指的是一个漫长的秋天,这里用来比喻战争的时间之长。 - “关云”形容战乱时天空中的阴云密布。 2. 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 “似胡沙”指的是雪花的颜色和质地像北方的沙尘。 - “如汉月”则是指冰雪晶莹剔透,如同汉家月亮般明亮。 3. 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 -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描写了唐代宗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当时的社会状况。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1. 天苍苍,地茫茫,二月三月雪滂滂。 - “天苍苍,地茫茫”:形容天空广阔无垠,大地辽阔无边。 - “二月三月雪滂滂”:描述在二月或三月份,天气寒冷,降下了大雪。 2. 雨我黄竹湿衣裳。 - “黄竹”可能是指一种竹子,也可能是指黄色的衣物。这里用来象征某种身份或地位。 - “湿衣裳”
大雪纷飞笼罩着边塞,胡风刺骨穿透箭伤。 清晨不见马蹄痕迹,半夜里旌旗折断。 鼓声低沉如泣如诉,剑光闪烁寒气逼人。 三十万铁甲战士,谁不怀念长安?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严寒和战争的痛苦。首联通过“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两句,展现了边疆战场的严峻环境。这里的“榆溪”代指边塞,而“度陇西”则暗示了战士们长途跋涉,跨越荒凉的边地。颔联“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进一步揭示了战场的残酷和士兵的辛劳
注释: 风号沙塞北,雪暗玉关西。 听水谙狐迹,循山趁马蹄。 三冬边戍苦,万里塞云低。 汉节雕零尽,苏郎应未归。 译文: 北风吹过黄沙弥漫的边地,大雪覆盖了玉门关外的山丘。 听到水流中传来狐狸的足迹,沿着山脉追逐着马群的踪迹。 三个冬天边塞的生活多么艰苦,千里之外的边关云雾缭绕。 汉朝的旌旗早已破损不堪,我思念的友人苏郎却还未归来
注释: 蒲海云成阵,天山雪作花。 蒲海即指黄河,蒲海云成阵形容黄河上飘着层层的云彩。天山在今中国新疆,雪作花是说雪花像鲜花一样盛开。 长城烽火入,虏骑动鸣笳。 长城烽火是指古代边防上用来报警的信号,虏骑则是指入侵的胡人骑兵。鸣笳则是吹着笳这种乐器。 雾深迷汉月,风起暗胡沙。 雾深迷汉月指的是浓雾弥漫使得月亮变得看不清楚,风起暗胡沙则是说大风刮起使得沙漠显得更加黑暗。 一夜关河冷,征人尽念家。
解析: 诗句释义: 1. 绝域阳关道,阴云冻不飞。 - “绝域”指的是遥远的边陲之地,“阳关道”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这里形容旅途遥远和艰难。“阴云冻不飞”意味着尽管天气阴沉,但仍然无法阻挡前进的步伐。 2. 绕榆难辨色,傍垒暗生辉。 - “绕榆”可能是指环绕着榆树的地方,榆树在寒冷天气中显得更加苍凉;“傍垒暗生辉”则描绘了周围营垒在阴云之下显得有些暗淡,但仍然有微弱的光辉。 3.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描绘了作者在战乱时期的生活经历。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雨雪曲 北风吹尘沙,雨雪日夜深。三足之乌毛氄飞不远,白昼惨淡成幽阴。 - 注释:北风呼啸,尘土飞扬,雪覆盖着大地,日夜不息。乌鸦羽毛被雪打湿后飞不远,白天的明亮景象变得昏暗阴沉。 - 赏析:首联写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大雪纷飞,日以继夜,乌鸦羽毛被打湿,无法远飞,表现出战乱中人们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朔方九月先雪飞,旌旗惨淡无光辉。 【注释】:朔方,指今陕西、甘肃、青海一带。九月开始下雪,天气寒冷,旗帜上的装饰物被雪花覆盖,失去了光泽。 【赏析】:诗的开头两句,诗人以“朔方”“先雪”写西北边关早寒景象,点出戍守之苦;以“旌旗”、“惨淡”写军容之肃杀,暗寓士气低落。 沙场万里杳无际,黄云不动西风悲。 【注释】:沙场,战场。杳,遥远。西风,即秋风。悲,凄凉悲伤。 【赏析】:这两句诗写边疆辽阔荒凉
《雨雪曲》通过描绘边塞的自然景象及戍卒的心境,展现了一个充满荒凉与思乡情绪的景象。下面是诗句、译文以及注释: - 首句“边城九月尽,雨雪正霏霏”描绘了九月边城的景致,此时已是深秋,但雨雪纷飞如同春天一般。 - 第二句“兼霰侵毡幕,如冰晃铁衣”则具体描述了雪中的场景,细雪落在毡制的帐篷上,寒冷刺骨,士卒的铁甲仿佛在冰雪中晃动。 - “塞垣深莫辨,边云冷不飞”表现了边塞的辽阔和孤寂
《雨雪曲》是明代诗人陆深的一首乐府横吹曲辞。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 1. 雨雪天山夜:描述了在大雪覆盖的天山夜晚,雪花纷飞的壮观景象。 2. 征夫阅壮丁:士兵们在雪地中巡逻,看到了壮丁们在战火中辛勤劳作的身影。 3. 将军犹转战:将军仍在指挥战斗,显示出战场的紧张局势。 4. 属国尽来庭:周边国家的军队都来到了朝廷,表明战事的广泛性。 5. 试比临关月
【注释】 阻:停泊。徐汊:地名,在今安徽寿县南。汉土:汉朝故地,指今河南、安徽一带。 朔风北来:北风从北方吹来。 雨雪纷下:纷纷落下的雪花。 禽鸟冻寂:鸟儿被冰雪冻僵。 洲村肃夜:岸边的小村庄寂静的夜晚。 缆夫来言,衣单腹饿:船夫来说,自己衣服单薄,肚子饿。 波流洄洄:水流回旋。洄洄,回旋的样子。 我心悽恻:我的心情十分凄苦。 羽翼傥假:好像借到翅膀一般。 七月汉土:七月,农历七月,即秋季。汉土
注释 - 行道:道路。 - 广且深:宽广而深远。 - 霏雪:飘落的雪花。 - 无终极:没有终点。 - 烈烈:猛烈。 - 长冰:长时间的冰冻。 - 灏景:广阔的景象。 - 遥曭:遥远。 - 周原:古代的领土,指代周朝的领土。 - 廓哉:辽阔的样子。 - 无何乡:没有什么可以到达的地方。 - 迫观:迫近观察。 - 古岩:古老的岩石。 - 碛路:沙石覆盖的道路。 - 猎人:打猎的人。 - 携犬至
【注释】 大漠:指广阔的沙漠。霏微:细而多的样子。同云:即连云。冻不飞:形容天空中的雪花像冻结的一样,没有飘动的意思。玉城:用“玉”来比喻城墙的美。翻落月:指月亮倒映在雪地上的景象。珠树:用“珠”来形容树的美丽。带斜晖:指月光斜照大地。 古戍:旧时边塞上驻军的堡垒。断:消失。平原:指辽阔的平原地区。猎骑:打猎的人。 怜:爱,怜惜。翠袖薄:指女子穿着单薄的衣裳。寄寒衣
雨雪冻关城,战士久从行。 边风开甲渗,沙日耀戈明。 衔冰和糗糒,烧火熨旗旌。 不须吹木叶,万里作寒声。 注释: - "雨雪冻关城":指下雪时天气寒冷,使关城也感到冷清。 - "战士久从行":战士们在严寒的天气中长时间行军。 - "边风开甲渗":边塞地区的强风使得盔甲的缝隙都变得湿滑。 - "沙日耀戈明":沙子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 "衔冰和糗糒":战士们嘴里含着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