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画
译文
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介绍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伤。全诗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无穷,历来为人传诵。
注解
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惊:吃惊,害怕。
相关推荐
画 界画尝闻殿画科,却因陈迹费吟哦。 林深白日繁槐柳,池小青天足芰荷。 西路名园无复见,平泉遗石竟如何。 人间正苦逢炎热,不道凉飙此地多。 注释 【画】:指《界画》。 【尝闻:曾经听说……】:曾听闻过画《界画》的技艺。 【却:反而】:反而因为画《界画》耗费了很多精力,所以觉得有点可惜。 【因:因为,由于……原因】:因为画《界画》,花费了太多的时间。 【吟哦:吟咏歌唱】:吟咏歌唱。 【陈迹
【注释】 鉴湖:位于浙江绍兴,是古代的名湖。曲:曲折。烂熳:烂漫。藉:依靠。载:船装载着。 【赏析】 此诗描绘的是作者在鉴湖新居中看到美丽的荷花时的情景。首句“新居鉴湖曲”表明了作者居住的地方是在鉴湖上,而“鉴湖曲”则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接下来两句“烂熳藉花开”和“留得舟行路,频看载酒来”则是对这一画面的进一步描绘。其中“烂熳藉花开”形容了荷花盛开的样子,而“留得舟行路
诗句输出: 不是王猷宅,如何竹树幽。 山阴夜来雪,有兴也回舟。 译文注释词句译意: 不是王猷家宅,竹林树木如此幽静。 山阴(今浙江绍兴)夜降雪花,兴致勃勃我也要乘船归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不是王猷宅”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典故,既点明了地点,又暗含了诗人的心境,使整首诗显得更加含蓄而富有意境。同时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全诗分析其内容、情感以及运用的表现手法等。此题为五言律诗的形式。前两句写山雨忽开霁,溪流绕茆屋;后两句写时有濯缨人,云端看飞瀑。 ①画:诗人以拟人的笔法把山中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画,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 1. 游蜂:蜜蜂。 2. 欲喙:张嘴的样子。 3. 挟弹儿:持弹弓的少年人。 4. 候之久:等待得很久。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送无可上人》一诗中的第四句,全诗为: ```markdown 寻溪绕舍行清路,采药逢山话紫芝; 寂寂无人色如土,纷纷扰扰世间情。 ``` 贾岛在长安的时候,与一位名叫无可上人的朋友相交甚好,无可用自己的名字作诗
注释: 画:指画中景色。清妍:清新美丽。几度:多次。酒船:泛舟饮酒的小船。生绡:薄而透明的丝织品,这里指水墨画。为谁展尽白鸥天:为谁将这幅画展示给白鸥呢? 赏析: 本诗描绘了一幅山水花柳的美丽图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首句“溪山花柳斗清妍”,描绘了自然景色的清新美丽;第二句“几度春来放酒船”,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在春天里畅饮的情景;第三句“画里生绡无一尺”,形象地描绘了画作中的山水花柳
【注释】 游遨:漫游。 彩毫:彩色的毛笔。 长为:经常为;常常为。 江山:指国家和人民,此处指自然景色。 感慨:感慨系之;有所感触。 类:相似;相同。 庄骚:庄子和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庄骚:指《庄子》和《离骚》。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表达了作者晚年的感伤之情、对国家和人民的担忧以及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 第一句“扁舟与客共游遨”,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扁舟,即小船,与客同游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时分的宁静景色,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柳树、楼阁、清风、新荷等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画:柳阴楼阁又清和,拂晓薰风入扇罗。(第一句) 释义:柳树浓密的树荫下,楼阁显得更加清新宁静,拂晓时的暖风轻轻吹过,如同轻柔地拂动着扇子上的罗纱。 注释:柳阴:指柳树茂盛的景象。清和:清新宁静的意思。拂晓:清晨。薰风:春风。扇罗
【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写诗人对山水的热爱。首句描写山寺中风烟迷蒙的景象,以景衬情;次句写自己曾在此地游玩,水香扑鼻可知是落松花,写出了诗人与自然亲近的情感;第三句写曾经到访过的云门和若耶二山,表明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之情深厚。 【答案】 译文:山寺中的烟雾缭绕一半被树木遮住,水边传来阵阵清香知道那是落松花散发出来的香味。曾经穿着青鞋布袜在此处游玩,忘记了曾到访过云门和若耶二山。赏析
【注释】 1.画:这里指绘画。 2.白:白色。 3.青:青色。 4.万古春:永远的春天。 5.桃花屋底:指桃花盛开的地方,借代诗人的居所。 6.扁舟:小船。 7.忽有:忽然出现。 8.东来客:东方来的客人。 9.笈(jí):装书的竹箱。 10.飞流:瀑布。 11.得句新:即“新得佳句”,指创作出好的诗句。 【赏析】 此诗为题画诗,描绘了一幅山明水秀、桃花盛开的画面,并抒发了作画人的志向与情趣
注释:在宁静的闲暇之中,我一边弹琴一边读书,白日悠悠地度过,河岸上的花朵和水中的花香气相互交织。桥东,有信马闲游的诗人吟咏诗句,不是那个若耶溪边的游冶郎。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风景画。首句“闲里琴书白日长”描绘出诗人在宁静的闲适中,一边弹琴一边读书的情景,表现出一种闲适、悠然的生活态度。第二句“岸花相妾水花香”进一步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岸上的花朵相互簇拥,水中的花香四溢
注释: 画:形容白云的美丽,好像一幅美丽的画。 碧山头:绿色的山头,即指碧山。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的首联。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草堂筑得傍林丘,溪友相过即放舟。”描绘了诗人在林丘旁建造的草堂,以及与溪友们一起乘船游玩的情景。这里的“溪友”指的是诗人的朋友,他们经常一起游历山川,欣赏大自然的美好景色。
诗句输出: 画。 枯树婆娑近竹丛,欲将心事托春风。 江南庾信今头白,不为愁多赋未工。 译文输出: 枯木摇曳,靠近竹子,想用春风寄托我的心情。 庾信如今已是白发苍苍,但并不因为忧愁太多就草率地抒发情感。 注释解释: - 枯树婆娑(bēn suō pó suō):形容树木枯萎而摇曳生姿,婆娑为摇曳生姿的样子。 - 江南:指代庾信的故乡所在地,位于长江以南地区。 - 庾信 今头白:庾信已经年事已高
【注释】 画:这里指画中的竹子,也指画作上的竹子。 抱:抱着。 题:题诗。 莫厌频:不要嫌多。 清:清新。 坐来:坐着的时候。 不待:不等。 风敲户:形容风吹动竹子发出的声音。 相看是故人:看着好像老朋友一样。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画中欣赏竹子,觉得它比真竹还要清新可爱而流连忘返。全诗语言平易自然,形象逼真生动,把画和诗巧妙地结合起来,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
注释: 画:指山水画。 寻源幽涧长往 ——寻找源头,沿着山间的小道一直往前走。 倚杖斜阳未还 ——倚着拐杖,等待斜阳下山。 桥下潺潺春水 ——桥下的溪水潺潺流淌。 和云流出空山 ——像云一样流出,流向了空寂的山谷。 赏析: 这首诗是一幅山水画,描绘了一个人独自在山间行走的情景。诗人沿着山路寻找水源,倚着拐杖等待日落。当他走到一座桥下时,看到了潺潺流淌的春水,仿佛与天空中的云朵一起流淌
注释:画 春天的乡村里,处处都是鲜花柳树,家家户户都种着桑麻。 小船在溪水中转悠,好山不用云遮掩。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开头两句“春日村村花柳,人家处处桑麻”,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春天来临时,村庄里的花柳盛开,人们家的四周种植着桑麻,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 第三句“小艇却寻溪转”,诗人乘坐的小艇在溪水中缓缓前行,仿佛在寻找着什么
画 小艇东去西去,长江朝流暮流。 笑入芦花深处,清风明月悠悠。 注释:画:指江水。东去西去:形容江水向东、向西流去。朝流暮流:早晨和晚上的水流。芦花深处:指芦苇丛生的地方。悠悠:轻轻飘动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江上景色的诗。诗人用“小艇”、“芦花”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水的流向以及夜晚的景色。整首诗语言朴实,画面清晰,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美丽的江边,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注解】 南屏:位于浙江淳安县,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名胜区。 隐者:隐居山林中的读书人或道士。 草堂:茅屋,多指隐居的地方。 谁栽:谁栽种,指谁种下这些竹树。 昨夜:昨天晚上。 山禽:即山鸟,栖息在山上的鸟兽。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小诗。诗人询问住在山中的人,是谁栽种了茅屋旁的竹树?回答是他自己。“昨夜何时雨过?山禽几许飞来?”这两句话写出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惬意
【注释】 长松:高大挺拔的松树,这里借以比喻人。 落落:高而直的样子。 渠渠:宽广、宽敞的意思。 应笑:应当嘲笑,指不应被任用。 樗(chū):大材,无用材,这里指庸才。 拥肿:粗大的树干,形容形体臃肿。 老:同“熬”,受。 【赏析】 这是一首自叹诗。开头两句是说:“高大挺拔的松树有千丈之高,巍峨壮观的大厦有万间之广。”诗人用松树和大厦作为比喻,说明自己的志向与才干。“应笑”一句是说
【赏析】 “童子携瓶沽酒,仆夫汲水煎茶。”这是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画卷。诗中描绘的是主人翁与童子、仆夫三人共饮的情景。从诗中可以看出,主人翁闲适自在,怡然自乐,不计较名利,不慕富贵,过着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 “坐对青山扪虱,不妨终老烟霞。”这两句是写主人翁在青翠的山峦前,悠闲地坐着,用手摸着长满虱子的头,悠然自得地度过余生。这两句话表现了诗人恬淡闲适、超脱尘俗的人生态度,也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由
画 石上悠然独酌,空山谁与相亲。 满目长松流水,安知不是佳宾。 注释: 1. 石上悠然独酌:指在岩石上悠闲地独自饮酒。悠然:闲适的样子。独酌:独自饮酒。 2. 空山谁与相亲:意思是说在这空旷的山中,有谁能与我相亲?相亲:亲近的意思。 3. 满目长松流水:意谓眼前是满眼的青松和潺潺的流水。 4. 安知不是佳宾:意谓哪里知道这不就是一位好客人呢?佳宾:好客的主人
注释: 画:指画作或绘画。 树色浓堪掬:指树林的颜色浓郁,仿佛可以用手指捧起来一样。 痴岚扑雨秋:痴痴的山岚被雨水冲刷得更加浓烈,如同秋天的气息。 道人岩下住:指一位道士居住在山岩之下。 屋角挂奔流:形容房屋的屋檐上挂着奔腾流淌的水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自然景色。首句“树色浓堪掬”,形象地描绘了树林的颜色浓郁,仿佛可以用手指捧起来一样。第二句“痴岚扑雨秋”
注释: 画 草迷苍耳子,鸟弄白头翁。 十里湖山树,平分杳霭中。 译文: 草被苍耳的种子淹没,鸟儿在白头翁的巢边嬉戏。 十里外的湖水和山色交织在一起,平分了那朦胧的雾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自然风光图。首句“草迷苍耳子,鸟弄白头翁”通过描绘草和鸟的活动,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田园景象。第二句“十里湖山树,平分杳霭中”则进一步扩展了这幅画面,描绘出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色
注释: 画。白鹤行先远,追随倦小童。囊琴何用解,倚杖听松风。 译文: 白鹤先行,远远领先,我跟随在后疲倦的小童。 弹琴的袋子为何要解开?我靠在拐杖上听着松风。 赏析: 这首诗以白鹤为题,描写了一幅清新脱俗的自然画面。诗人以白鹤为主角,描绘了它先于同伴而飞翔的景象,展现了白鹤的高洁品质。同时,诗人也借白鹤之口,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抱负。诗中“白鹤行先远,追随倦小童”二句写白鹤先行
【注释】 群雀:成群的麻雀。啄泥:在土里寻食。竹间侣:竹林里的同伴。嘉实:好的果实。若为:假如是。相赠:互相赠送。许:许诺,允许。 【译文】 一群麻雀在啄食泥土,仰头呼唤竹林中的伴侣。 竹林中也有好果实,如果愿意相互赠送,我答应你。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群雀觅食和竹间伴侣为题材,借物抒怀。“群雀下啄泥”写群雀在泥中寻找食物的场景,表现了群雀对食物的渴求。“仰唤竹间侣”
【注释】 画:比喻,用笔触。 鹊:指喜鹊。 一鹊宿高枝,三鹊鸣且飞:一只喜鹊栖息在高枝上,其他的喜鹊则在低处飞翔。 三鹊若得志,一鹊若无为:如果三只喜鹊都得到了它们想要的东西(如食物),那么其中一只喜鹊就会无所事事地闲着。 一鹊养奇翅,九万君得知:另一只喜鹊却拥有了奇特的翅膀(即“彩翼”),其价值高达九万钱,这足以让君王知道它的存在。 【赏析】 这是一首寓言诗。诗人以两只喜鹊作比
【注释】 画:指《岳阳楼记》。 参差:参差不齐。 舠(yú):一种船名。 【译文】 山间树木参差,江面烟雾弥漫;渔夫的得失,就像风中小舟,随时都可能被风吹走。 赏析: 本诗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上观景时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句写景,描绘了洞庭湖上山峦起伏、树木掩映的景象;颔联写人,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颈联写物,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感叹;尾联抒发情感,表达出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和看法。
【注释】画:指代作者的诗歌千峰寒郁半溪岚,几树梅花一草庵。 夜半楼头闻玉笛,始知春色满江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寂静幽深、充满诗意的画面。诗人在山间小路上漫步,只见山峰连绵,寒气逼人,仿佛整个山林都在被雾气笼罩着。他来到一个小山村,发现这里只有几棵梅花树和一座草庵,显得格外宁静。 当夜幕降临,月光洒在小路上时,诗人听到了一曲悠扬的玉笛声。这首曲子似乎带着一种神秘的力量
注释: 1. 步屧空林散夜凉,断桥斜带入溪霜。 - 步屧:步行。 - 空林:寂静的树林。 - 散夜凉:形容夜晚凉爽的气息。 2. 仙家晚饭无烟火,犹记山中石髓香。 - 仙家:比喻隐逸者。 - 晚饭:晚餐。 - 无烟火:没有烟火气。 - 石髓香:指石头里的树脂散发出来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