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日傍帘晓,浓春开箧红。
钗斜穿彩燕,罗薄剪春虫。
巧着金刀力,寒侵玉指风。
娉婷何处戴,山鬓绿成丛。
立春日
介绍
《汉宫春·立春日》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对这首词的介绍:
- 作者介绍:辛弃疾,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其词作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他的词风豪放、激昂,善于运用典故和历史素材,抒发个人的情感与志向,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 作品原文:
立春日,东风解冻,江水初生。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主题思想:这首词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上片写立春时的景色,渲染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下片则通过折柳这一传统习俗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以及对岁月变迁的哀愁。
《汉宫春·立春日》不仅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艺术风格,还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赞美。通过这首词,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暖日傍帘晓,浓春开箧红”,描绘了一幅春天里温暖而明媚的早晨景象。阳光透过窗帘洒满房间;打开箱匣,发现里面装的是鲜艳的红色绸缎。颔联“钗斜穿彩燕,罗薄剪春虫”,描写了一幅春天里色彩斑斓的生动画面:用钗子斜插在发髻上,缀着彩色的燕子;轻薄的罗衣裁剪出许多春虫。颈联“巧着金刀力,寒侵玉指风”,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刻画了一位女子在春风中舞动的身影,她巧妙地运用着金剪刀
立春日 春饮一杯酒,便吟春日诗。 木梢寒未觉,地脉暖先知。 鸟啭星沈后,山分雪薄时。 赏心无处说,怅望曲江池。 注释: 1. 春天喝酒一杯,然后就吟诵春天的诗篇。 2. 树梢还寒冷没有感觉,大地的脉动已经感受到了温暖。 3. 鸟儿鸣叫在星星沉没后,山峦分离在雪花很薄的时候。 4. 赏心乐事无处诉说,只能惆怅地望着曲江的水池。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到来和诗人的感受。第一句"春饮一杯酒
【注释】 ①去年:即上一年,去年。 ②花落时:花开凋谢的时候。 ③题作:题诗赠人,题作送春诗。 ④自为:自己认为,自以为。重相见:重新见面,重逢。 ⑤应无:应当没有。今日悲:今天有悲伤之意。 ⑥道孤:指仕途孤独。识寡:指朋友很少。 ⑦身病:身体不好。买名:买官。迟:晚,不早。 ⑧开帘:打开窗帘。窥:偷看。 【赏析】 这首《立春日》,是作者在一次重游旧地、与友人相会时所作
【注释】 开岁:新年。花:指梅花。官闲:官员清闲。饮酒如霞:喝酒像喝彩霞一样。殿门:宫殿的大门,这里指皇宫。促贺新幡胜:催促送走旧的春幡胜。书馆:书房。书馆年来事事嘉:书房中今年事事吉祥。 【译文】 新年伊始,春天来了却还寒冷,可是就有梅花开了。我闲得无事只好喝酒,喝酒喝得像霞光一样。皇宫的大门催人去送走旧的春幡胜了,我在书房中今年事事都吉祥。 【赏析】
解析: 第1句:“春风吹到海南边” - 关键词: "海南" - 注释: 海南,这里指的是中国南方的海南省。在古代文学中,海南通常与热带气候和自然美景相联系。 - 赏析: 此句描绘了春风的温暖和活力,将春天的气息吹到了遥远的海南。这种描述可能意味着某种情感或意境的扩展,如同春天的风一样无处不在。 第2句:“气候浑如二月天” - 关键词:"二月" - 注释: “二月天”常用来形容天气温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 残冬初曦巧弄频,轻澌片片动游鳞。 - “残冬”指的是冬天即将结束,春天将要来临的季节。“初曦”是指初升的太阳,象征着新的开始。“巧弄频”表示太阳的光芒在天空中闪烁,给人一种美丽而神秘的感觉。“轻澌片片”指的是水波荡漾的样子,给人一种宁静而柔和的感觉。 - 土牛不报穷居暖,星鸟非司退士春。 - “土牛”是一种古代的农业工具
【注释】 江花江水每年同:每年的江花江水一样。 春日春盘放手空:把春天的盘放在地上。 天地无私生万物:大自然无私地养育万物。 山林有处著衰翁:在山林中安息的老人。 牛趋死地身无罪:牛奔向死亡的地方自己没有罪过。 梅发京华信不通:梅花开放,但消息却传到不了京城。 数片飞飞犹腊雪:数片雪花飞舞,如同冬天的残雪。 村邻相唤贺年丰:村里人互相呼唤,欢庆丰收。 【赏析】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解析】 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侯、春郊”的写法。 【答案】 译文:清晨太阳升起,风儿和顺,宿酒醒来,山家的快乐事情充满了余生。年丰腊雪经三白,地暖春郊已遍青。菜细簇花宜薄饼, 酒香浮蚁泻长瓶。湖村好景吟难尽
注释:立春日,春天的开始。何处新春好,春天在哪里?深山处士家,在深深的山中,有位隐士的家。风光先著柳,春风先吹绿了柳树。日色款催花,阳光催促着花朵开放。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来临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诗中通过对比的方式,将春天的美好与深山中的处士家进行了对比,展现了生活的不同面貌。同时,诗人通过对春风、阳光等自然景物的描绘
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立春日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1. 第一句:“上国又逢春” 注释: “上国”指代诗人所在的国家,“逢春”即遇到春天,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象征着新的开始。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一个春天的日子里,再次回到了祖国,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力。 2. 第二句:“衣裳化客尘” 注释: “衣裳”指的是衣服,“客尘”比喻外界的纷扰和尘埃
译文: 初春时节,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银丝如织,青碗堆叠,牛群在田间欢腾,击鼓如雷。 春风翻动,斗巧胜天,春光更胜一筹。 漉雪浮香,斟满杯中,梅酒甘醇飘香。 柳叶迎风,金黄点点,梅花傲雪飘零。 人生短暂,岁月无情,白发人已空老。 半百光阴,七度重阳,时光荏苒,岁月蹉跎。 注释: 1. 立春日: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标志着春天的开始。 2. 银线青丝翠碗堆:形容春天田野里的景象
诗句输出: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译文输出: 春已归来,看到美人头上的袅袅春幡,虽然春天已经到来,但仍有风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犹在。燕子尚未北归,料今夜当梦回西园。已愁绪满怀
【注释】: 1、宜春:指春天,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 2、饯腊篇:指送别冬天的腊月(农历十二月)。 3、璧月:圆月,这里代指月亮。 4、晴烟:晴日里的天空。 5、金燕:指燕子。 6、泥牛:指牛,这里代指耕牛。 7、罗绮:指丝罗衣。 8、秋千:一种游戏,即在长绳上来回荡秋千。 【赏析】: 《立春日》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五言律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以“立春”为题,描写了一幅立春日的图画,并借物抒情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作品,创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 诗句释义: 1. 年年此日客殊方,谁拟今年住九江。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每年都会在不同的地方度过立春这个特殊的日子,而今年的自己却打算在九江居住。"客"指的是在外漂泊的人,"殊方"表示不同的地方。 2. 花鸟春愁诗漫兴,乾坤元气酒难降。 诗人通过春天的花鸟来表达自己的愁绪,同时以"诗漫兴"暗示这种情绪的随意和即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诗歌逐句进行解读。 (1) 立春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标志着春天的开始。“今辰春节喜新晴”意为今日立春喜迎新春的晴朗天气。“况是山堂此日成”意为何况这山堂在这立春之日刚刚建成
【注释】 今日春风至,冥蒙细雨来。 今日:即“立春日”,指立春时节。冥蒙:昏暗不明。细雨:小雨。 知:了解、知道。苏:使(草木)复苏、繁茂。 况乃润群材:何况滋润众材。况乃,更何况。润,滋润。群材,众物、众人。 德泽从兹布:德泽,恩惠和恩泽。兹,此。布,广泛地施予。 阳和北回:阳气开始回升。回,返、复。阳和,暖和的阳光。 病躯方强饮:身体虚弱之人正在勉强饮酒。病躯,有病的身体。强,勉强。
【注释】: 1. 楚客:指作者自己,因曾为楚地人(或楚州、楚门)而称。 2. 塞国:指辽国。 3. 江潭:即江都,扬州的别称。 4. 香迎苑:指皇家园林。 5. 翠入宫:指皇家园林。 6. 行在:指南宋皇帝驻在的地方。 7. 通南:指朝廷与南方各地相通。 8. 起策青藜杖:用青竹做杖,以助步行。 9. 起策:拄着。 10. 白首:头发变白。 【赏析】: 《立春日》: 立春日,即立春之日
这首诗的标题是《立春日》,作者不详,但可以从诗的内容推测出诗人可能是一位有学问、有情趣的文人。 我们来看第一句:“未试春盘且洗觞,吹葭五夜待春光。”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诗人还没有尝试过春盘的食物,还在清洗杯子,等待春天的到来。这里的“吹葭”是指吹葭管,而“葭”是一种植物,常被用来象征春天。所以,诗人在等待春天的到来。 第二句:“催花谩剪隋宫彩,赐酒曾沾汉署香。”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
【注释】 大关东:指河南洛阳一带。松雾里:指庐山,因庐山多松林而得名。粥饭:指僧人生活。因和尚以吃粥为常。 匝天:满天空。雨露:比喻恩泽。雀语:指春天的鸟鸣声,也指佛法宣扬之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洛阳时写给洛阳友人的一首赠别诗。诗人对洛阳充满了深厚的感情,他在那里度过了十年的光阴,如今要离开这个地方,内心难免伤感。此诗即表达了诗人的这种心情,抒发了他对洛阳依依惜别的深情。
【注释】 城郭:城市。古殿闲:指空荡荡的宫阙和殿堂。青山:指山中的青松翠柏。雪:指山中积雪。啮(niè):咬、侵蚀之意。玉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北。此指边塞。 【译文】 城中的宫殿虽然依旧,但已无人问津,只有青山依旧。山上仍有积雪,可以咬断,何必等到春风解冻再送信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首句“城郭依然古殿闲”,写诗人登上城楼,遥望远方,只见一片苍茫大地,城廓依旧,宫殿空寂
【注释】 1. 多病逢春笔懒拈:我身体多病,在春天里懒得提笔作诗。 2. 草堂高枕病垂帘:我躺在草堂的床上,靠着枕头,把帘子垂下。 3. 故人恰送鱼酒至:恰好有老朋友送来了鱼和酒。 4. 野老不愁年岁添:乡下的老人并不担心年岁增长。 5. 冉冉雪云虚照水:渐渐飘落的雪花像云朵一样轻轻地映照着水面。 6. 晖晖晴日乍经檐:明媚晴朗的阳光正好经过屋檐。 7. 衔杯自笑还成醉:端起酒杯自己笑
解析与译文:这首诗是一首立春日的即兴之作,诗人通过对春天的到来、自然的变化以及对个人生活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对生命、自然和时间的理解与感慨。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腊尽残年冉冉过,又逢春日兴偏多。” - 腊尽残年冉冉过:腊月即将过去,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也慢慢接近尾声,暗示着旧岁的结束和新岁的开始。 - 又逢春日兴偏多:春天到来,生机勃发,让人心情愉悦
诗句释义: 1. “樽前华发影毵毵”:“樽前”指的是饮酒时的场景,“华发”指白发。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酒桌上看到自己满头的白发和影子,形象地表达了岁月不饶人的感慨。 2. “病客思乡总不堪”:这里的“病客”指的是生病的旅人,“思乡”是指思念家乡的情感。诗人因病而感到身体不适,更增添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种感情是难以忍受的。 3. “一自倦游三十载”:这句话的意思是从我厌倦游历开始已经三十年了
译文: 立春之日,梅花北向盛开,月亮在东方运行到了寅位。人生都有快乐之处,但何处不是春天呢?就像我衰老的容颜,却遇上了这生机勃勃的春天;百年人生,如今已经度过了大半,但仍是未得闲适之人。 注释: 1. 立春日: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 2. 梅开未:指的是梅花尚未开放。 3. 月建寅:指月亮运行到寅位。寅为地支之首,代表春天。 4. 有生皆自乐:指每个人生来就有自己的快乐之处。 5.
立春日 早起城中击土牛,顷闻屋角语春鸠。 人言水旱患无雪,我道阴晴知有秋。 经雨麦苗穿土绿,含风沙水带冰流。 白头渐减青春兴,若谓看花尚未休。 注释: 1. 早起城中击土牛:清晨起来,在城中敲击土牛,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2. 顷闻屋角语春鸠:突然听到屋檐下鸟儿的叫声,仿佛在诉说春天的到来。 3. 人言水旱患无雪,我道阴晴知有秋:人们说干旱会没有雪,我认为阴晴变化可以预知秋天的到来。 4.
《立春日》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立春的景物为背景,抒写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壮志难酬之情。全诗意境开阔,笔调清丽,感情真挚。 译文: 十年前我还穿着薜萝衣,现在矫首风尘与愿违。 海外戈船孤戍绝,望中湘楚一烽微。 经春弱柳堪频折,度碛征鸿更独飞。 人事飘蓬今已极,只应沉醉答芳菲。 注释: 1. 薛萝衣:薛荔(一种植物)和萝(一种植物)制成的衣服,这里泛指简陋的衣服。 2.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1句:频悲寒序促,那复值兹晨。 译文:频频感叹寒冬的急促,哪还能再逢今日早晨。 - 关键词注释: - 寒序:指寒冷的季节。 - 那复:怎么能够。 - 兹晨:这个早晨。 - 值:遇到。 - 踟蹰:徘徊不前。 - 赏析:诗人在立春时节感慨时光飞逝,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即将到来。但他却感到时间过得太快,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只能在原地徘徊,无法向前迈进。 第2句:人意怜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