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楼烟槛出云霄,景下林塘已寂寥。
城角为秋悲更远,护霜云破海天遥。
闻角
介绍
《闻角》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绝诗。这首诗描写了一位旅人听到边塞传来的号角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全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是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下面是《闻角》的原文:
客舍并州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
望到烟沙雁字长。
译文:
我在并州的客店里已经过了十个冬天,日夜思念的是那温暖的咸阳家乡。没有理由又渡过了桑乾河,远望着烟雾蒙蒙的大地,雁群排成一行向南飞去。
注释:
- 客人在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的客舍已经度过了十个冬天。
- “归心”二句,说客居他乡,日思夜想,总是想着回到故乡咸阳去。“咸阳”,即汉唐时的京师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 “无端”二句,说自己没有原因地又渡过桑干河。“桑乾”,一条流经山西、内蒙入海的大河。
- “望”四句,描绘自己站在渡口远眺的情景,想象着大雁南飞,排列成人字形,远远望去,就像“人”字。
相关推荐
【注释】 闻角:听到号角声。 晓楼烟槛出云霄,景下林塘已寂寥:晓楼烟霭迷离如画,登上楼上远望景色如云霄,远处的树林显得空旷凄凉。 城角为秋悲更远,护霜云破海天遥:城角传来哀伤的秋风,更让人感伤秋天的到来。护霜云破海天遥,护霜云破开海天之间,映照出一幅辽阔壮丽的风景画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沉的画面。首句“晓楼烟槛出云霄”,描绘了诗人在清晨登上高楼远眺的情景,烟雾缭绕、云雾缥缈之中
【解析】 此为边塞诗。首二句写边地秋天景象,“画角”即号角,因古代军中用木片制成,所以称“木角”。秋高气爽时,角声嘹呖,可远达数里之外;而此时天气寒冷,风大沙多,角声更易传得远远的。因此说,“秋画角怨金微”,这是说,秋日的号角在空旷的原野上回响,声声凄厉悲切,令人闻之心碎。“半夜对吹惊贼围”是说,角声传到深夜,惊醒了守边将士,使他们警觉到敌军可能乘虚而入。“塞雁绕空秋不下”,则是指边塞的秋雁
闻角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题材,多表达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首句描绘了一幅寒夜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残角”和“吹霜月欲斜”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在寒冷的夜晚听到远方传来的号角声,引发出深沉的思乡之情。第二句话进一步描绘了天寒地冻的自然环境,以及诗人因无法抵御这种天气而感到无奈的客居他乡之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的哀愁。下面我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译文 闻角频频催白日尽,为尔一歔欷。 壮士军中老,流人岭外归。 秋生边树暗,月在陇沙微。 灯火孤城闭,萧萧黄叶飞。 注释 - 闻角:听到军中的号角声。 - 频催白日尽:频繁地催促太阳下山。 - 为尔一歔欷:为你悲伤地叹息一声。 - 壮士军中老:年轻的士兵在军中逐渐变老。 - 流人岭外归:流放的人在岭南地区归来。 - 秋生边树暗:秋天来临,边塞的树木显得更加昏暗。 - 月在陇沙微
闻角 角声呜咽梅花老,远客夜长风草草。 起倾冻酒浇愁胸,愁思转多杯恨小。 人生石火斯须期,月转楼西角又吹。 咍台一枕华胥梦,明日看山笏拄颐。 注释: 闻角:听到号角的声音。角:古代军中的号角。 呜咽:形容声音哀怨凄切。 老:衰败、凋零。 风草草:形容风势很大。草草:匆忙、急促的样子。 倾:倾斜或倾倒。 华胥梦:指安闲自在的梦境。 赏析:
注释: 闻角:听到号角声。 边城百感漫兴嗟,客底令人警岁华。 在边远的城池里,我常常感叹岁月的流逝。 多谢何郎有新句,谁闻夜夜小梅花。 谢谢你何逊有这样的佳句,谁能听到夜晚那细碎的梅花呢?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羁旅乡愁和感慨岁月流转的作品。 首联“闻角”点明地点,诗人身处边关,听到号角之声,感慨颇多。“边城百感”一句表达了自己对边塞生活的感慨与无奈。在边疆,诗人常常感叹岁月的流逝,时光易逝
诗句释义与赏析 首句:闻角 “闻角”字面意思是听到角声,此处特指听到远处的号角声。号角声常在古代用于军事或仪式上,具有强烈的宣告和召集作用。诗人通过听觉感受到这种声音,可能是在描绘一种孤独、寂静的氛围。 次句:小阁柴门近 这里的“小阁”指的是一个较小的阁楼,而“柴门”则是指用木头搭建的门框。柴门通常比较简陋,象征着简朴或接近自然的生活方式。此句可能表达诗人想要远离喧嚣,寻求一种更简单
注释: 闻角:听到边关的号角之声。 河白如银天淡青,角声中有玉关情。 河边的白色如同银子,天空是淡淡的青色,听到边关的号角声中,仿佛有玉门关那种深深的思念之情。 早知送老桑麻野,悔失安西万里行。 如果知道要送别故乡的老桑田和荒地,我就不会后悔当初决定离开长安,去遥远的安西(今新疆库车县)远行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听到边关号角之声时的感慨之情。诗中写道:“河白如银天淡青,角声中有玉关情
诗句释义与分析 1. 一声催客梦,星斗转西檐。 - 关键词: 催客梦 - 解析: 此句表达了听到角声后引起的一种情感反应,即被声音所唤醒的梦境或思念。在古代文化中,角声常常被视为离别和旅途的开始,此处可能是对即将出发或离开家乡的情景的描述。 - 译文: - 听到角声,仿佛是在催促我进入一个梦乡。 - 天空中的星星在转动,似乎也在向西倾斜。 2. 风卷梅花去,愁从柳塞添。 - 关键词:
闻角 谯角咿呜到枕边,边情似向曲中传。 梅花三弄月将晚,榆塞一声霜满天。 织锦佳人应有恨,枕戈老将想无眠。 争如二月春风市,卖酒楼头听管弦。 注释 诗一:谯(qiáo)角咿呜到枕边,边情似向曲中传。 - 谯角:古代建筑上的一种装饰音钟,声音悠扬。 - 咿呜:形容声音细微而持续。 - 边情:指边关的战事与情感。 - 曲中传:如同音乐般流传开来。 诗二:梅花三弄月将晚,榆塞一声霜满天。 -
注释:谁在送着寒冷的声音进入我的梦中,遥想有人在戍楼东方。明天梅岭的花朵将像雪花一样飘落,未必都是昨夜风的原因。 赏析:这是一首写边塞风光的诗。首句写角声入梦,暗示征人思乡之情;次句写戍楼东望,暗点边地严寒、战事紧张。第三句“明朝”二字,既指梅花开的日子,也暗含出征之日。最后一句“未必都因昨夜风”是诗人对前两句的补充解释,表明梅花飞落并非全是昨夜风的原因。这首诗通过写梅
闻角 古堞连云暝霭收,呜呜清调起边楼。 雍琴垂泪虚情恨,羌笛残梅未胜愁。 数曲伴风吹戍垒,几番侵梦入宾邮。 听来便觉春心破,素发生多不待秋。 【注释】 闻角:听见号角声。闻:听见。角:古代军中用以报警的乐器,也泛指军号。 古堞(dié):城墙上的矮墙。 暝霭(míng ǎi):傍晚的烟云。 雍琴(yōng qín):古代弦乐器名,这里借指音乐。 虚情:假意的情。 羌笛:一种横吹的羌族乐器。
注释: 闻角:听到军号声。晓角,指清晨的号角声。 经秋:一年已过半。每厌听:经常厌烦听。那堪:哪堪,哪能忍受得了。和月在边城:与月光相伴在边城之上。 梅花引、梅花曲:指古琴曲名。梅花引为古琴曲《梅花三弄》的别称;梅花曲是一首著名的琴曲。 未识梅花曲外声:未曾见识过梅花曲以外的音乐声调。识,认识、识别。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将士生活和心理的诗。首句“晓角经秋每厌听”,写诗人对晓角的厌恶之情
【注释】 闻角:听到号角声。西风袅袅拂弓旌,千里来看晓角声。袅袅:形容微风飘动的样子。拂:吹拂。 纵复凄凉归未忍,炎州此外更无城。纵:纵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送别友人时所作。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一句写情,最后两句抒发离别之情。 “闻角”,是闻角曲。角是军中用以传令或起舞的乐调。此诗以闻角起兴,用《楚辞·招隐士》中的“余不忍为此态也”来衬托自己不忍分离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一片深情
《闻角》 晓角吹霜海月斜,一声幽梦断天涯。 自非贯作沙场客,谁乡风前不忆家。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秋夜的宁静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乡之情。诗中“晓角”和“寒月斜”营造了一幅寂静冷清的边境夜景,而“一声幽梦”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迷茫与不安。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表达效果,也使得情感更加深刻。 首句“晓角吹霜海月斜”,直接点明了时间是在清晨,海风吹过带霜的月亮
注释: 闻角:听到号角声,这里指听到夜幕降临时传来的号角声。 人间无物比悠扬:人间没有任何东西能比得上号角声的悠扬动听。 谁道一声随夜长:谁说号角声会随着夜晚的延长而变得更加悠扬呢? 馀哀到晓无寻处:剩下的哀伤在早晨到来时已经无处寻找了。 吹作南湖十里霜:号角声吹得就像南湖上的霜一样寒冷刺骨。 赏析: 这首诗以夜幕降临时的号角声为背景,通过对号角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
【注释】 戍楼:瞭望敌情的堡垒。一曲老龙嘶:指听到号角声,像“老龙”一样吼叫。霜满秋空月影西:秋天的天空布满了霜气,月亮的影子落在西边。 客里梦回听不得:在异乡做客时常常做着梦。 残灯明灭伴人啼:灯光微弱地闪烁着,伴随着人的哭泣声。 【赏析】 这首词是写旅居异地的羁旅之愁。上片写夜阑更深时,听到号角声,勾起思乡之情;下片写客中闻角声,引起思乡之感,更添羁旅之愁。全词情景交融,意境清远,含蓄蕴藉
闻角 闻角 边秋画角怨金微,半夜对吹惊贼围。塞雁绕空秋不下,胡云著草冻还飞。 关头老马嘶看月,碛里疲兵泪湿衣。余韵袅空何处尽,戍天寥落晓星稀。 注释 - 秋风里传来的悲鸣画角声,如自诉着边关的哀伤;夜半时分,这声音让人心惊胆战,仿佛有贼人包围过来。 - 塞外的天空中,孤雁盘旋飞翔而无法落下,而远方的胡地寒风吹拂着草地,让雪花也不愿停留。 - 在边境关口,一匹疲惫的老马低头凝视着月光
注释:我卧在床上听秋风吹动水面,在秋天的池边。那画角声是谁吹奏出来的?好像玉门关老将正在吹奏,呜呜咽咽上楼时。 赏析:此诗写秋夜闻角,抒发了征人在边地的思乡之情。前二句写秋夜闻角,后两句写秋夜闻角的原因。全诗用词简练,意境幽远
注释:是谁在清冷的月夜里吹响了号角,其格调分明,如同从边塞传来。千万不要让胡人听到这首曲子,因为这样反而会让人怀疑汉将没有穷追到底。 赏析:本诗是一首写边塞生活的诗作。诗中通过描写边疆战士闻笛而思乡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思想感情。诗的前两句“谁将清角月中吹,格调分明出塞回”,描绘了一幅月夜吹笛的动人画面。后两句“莫遣胡儿闻此曲,翻嫌汉将不穷追”,则是诗人对当时边防将士的希望和要求
闻角 银漏初传箭,长河已挂城。 忽闻呜咽弄,总是别离情。 注释:听到远处传来的号角声,仿佛是银漏的声音,长河已经悬挂在城墙上。突然听到了呜咽的声音,这声音总是让人感到别离的情感。 译文:听到远处传来的号角声,仿佛是银漏的声音,长河已经悬挂在城墙上。突然听到了呜咽的声音,这声音总是让人感到别离的情感。 赏析:诗人在听到号角声的那一刻,就感受到了别离的情感。这种情感来自于号角声的哀婉和深沉
闻角 风静周庐夕,营门角起愁。 不须三弄彻,对月泪先流。 杨柳飘还合,梅花落未休。 乡心已无限,况复在边州。 注释: 闻角:听到军中的号角声。 周庐夕:黄昏时,周身的帐篷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凄凉。 营门:指军营。 愁:忧愁,烦恼。 不须:不必。 三弄:泛指音乐演奏多次。 彻:结束,这里用来形容音乐演奏的终结。 杨柳飘还合:杨柳随风摇摆,又回到原位。 合:这里是“归”的意思。 杨柳:柳树。 飘:飘动。
闻角 嘹亮城头角吹长,五更声落戍楼霜。 铜符昼戟新开府,白草黄榆旧战场。 万马风生朝凛冽,九旗星闪夜辉煌。 元知纪律中原胜,未许骄夷敢跳梁。 注释: - 闻角:听到角声,这里可能是指军队的号角声。 - 嘹亮城头角吹长:声音在城头上回荡,悠扬而响亮。 - 五更声落戍楼霜:五更时分,寒风中戍楼上的霜花显得格外清晰。五更指的是子时,古代将一天分为五更,每更相当于现今两个小时。 - 铜符昼戟新开府
宝剑连星砺,龙韬带月寻。 数声清角里,多少塞垣心。 注释: 闻角:听到号角的声音。 宝剑连星砺:比喻用武力征服敌国。 龙韬带月寻:比喻以智慧战胜敌人。 数声清角里:指在战场上听到的战鼓声。 多少塞垣心:多少将士的忠心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战争场景的诗歌。首句“闻角”直接点明主题,即听到号角的声音。次句“宝剑连星砺”,比喻用武力征服敌国。三句“龙韬带月寻”,比喻以智慧战胜敌人
注释: 闻角:听到角声。闻,听见。角,古代军中的乐器。 孤城背岭数声和:孤城背靠着山岭,角声传来时,与周围的山林相互响应。和,和谐,呼应。 吹落英雄老泪多:角声如同英雄的泪水般,令人感伤,让人流泪。 夜半起来频抚髀:半夜三更醒来,不断抚摸着大腿。髀,大腿。 一痕月冷旧山河:月色如刀,割过寒冷的山河。一痕,一丝痕迹。月冷,月光冷清,凄凉。 赏析: 这首诗通过听觉
闻角 声声悲壮动关河,似比闻鸡感慨多。 唤起从军十年梦,封侯事业久蹉跎。 注释: 闻角:听到军中的号角声。古代军队中,用号角作为传递军事命令的一种工具,因此听到号角声,往往就表示军队行动。悲壮:形容雄壮凄惨。关河:泛指边境。这里指边关。似比:好像和……相比。感:感慨。从军:参加军队。十年梦:十年来的梦想。封侯:指功成名就,得到朝廷的赏赐。事业:指建功立业的事业。蹉跎:耽误,错过时间。 赏析:
闻角 银汉淡遥空,边声四野同。 高城吹早月,孤枕动秋风。 地白驱原鹿,云黄断塞鸿。 今宵乡思远,砧杵万家中。 译文: 听到远处的号角声,我想起家乡的一切。那悠扬的号角声似乎穿透了整个天际,传遍了辽阔的天空和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这声音让我想起了家乡的夜晚,月光照耀着高耸入云的建筑,而我却独自一人躺在枕头上,被秋风轻轻吹拂。 我想象着在这片土地上,白色的野鹿正在驱赶着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