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髭须雪欲侵,别家三日几般心。
朝随贾客忧风色,夜逐渔翁宿苇林。
秋水鹭飞红蓼晚,暮山猿叫白云深。
重阳酒熟茱萸紫,却向江头倚棹吟。
舟行即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行即事》是唐代诗人张珊英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日乘舟旅行的生动画面。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 诗歌原文及其翻译
- 原文:一片绿阴里,轻舟荡碧波。林梢斜日淡,山半白云多。远浦渔师唱,遥岑樵子歌。最怜明月上,双桨镜中过。
- 翻译:在一片浓密的绿荫中,小船轻轻荡漾在碧波之上。林梢上斜阳渐淡,山间白云飘渺。远处的渔民唱着歌,遥远的山峰上樵夫也在歌唱。我最爱的是那明亮的月亮高悬夜空,而双桨划过水面,仿佛与月光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 诗人简介及创作背景
- 诗人简介:张珊英是唐代的诗人,他的生平事迹不详,但可以确定的是,他的诗作《舟行即事》流传至今,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学才华。
- 创作背景:这首《舟行即事》是在一次旅途中所作,当时正值重阳节,诗人在途中偶遇佳节,遂以舟行之景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所思所想。
- 诗歌的艺术特色
- 形象性:诗中通过对舟行的描写,如“轻舟”、“碧波”等词汇的使用,构建了一个清新、宁静的画面。
- 抒情性:诗中的“却向江头倚棹吟”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 哲理性:尽管这首诗更侧重于写景,但它也体现了诗人的人生感悟。例如,“年少髭须雪欲侵”,反映了诗人面对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 诗歌的赏析及评价
- 赏析:《舟行即事》以其简洁的语言展现了秋天的美景和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哲思。
- 评价:这首诗虽然简短,但却能够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它不仅仅是一首描写景物的诗,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
《舟行即事》作为一首典型的唐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某些文化特征。读者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可以从中体会到唐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