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

三十未封侯,颠狂遍九州。
平生镆铘剑,不报小人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诗歌原文
  • 前四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后四句:世间万事多沧桑,壮心未遂白发长。英雄末路悲歌里,时运不济感慨旁。人生苦短须及时,壮志难酬泪满箱。岁月流转情常在,唯有忠心永不忘。
  1. 诗歌背景: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目睹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失意,这些经历都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虽然不详,但它反映了陆游晚年的情感状态和思想历程,是他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总结和反思。

  2. 诗歌主题:这首诗的主题可以概括为“书愤”,即抒发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通过追述早年报国壮志、抗金斗争的豪迈生活,表达了诗人年华老大、夙愿落空、壮志难酬的悲愤。同时,也批判了主和派投降误国的行为,体现了诗人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怀。

  3. 艺术特色:陆游的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首联通过对比“气如山”的豪情壮志和现实中的无奈,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巨大落差。颔联则运用了典型的意象,如“楼船”、“铁马”,以及“塞上长城”等,不仅描绘了战争场景的壮丽,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孤独。尾联则通过诸葛亮的自我比喻,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忠诚与悲叹。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成为了陆游诗歌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

《书愤》不仅是陆游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整个时代背景下的集体记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陆游的文学成就,也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历史风貌和社会变迁。这首诗不仅仅是文学上的珍品,更是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