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边词
译文
五原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二月之间,垂杨尚未发芽。黄河岸边。如今开始冰雪消融。长安城里,却正当落花时节。
介绍
《边词》是唐代诗人张敬忠的作品。此诗将边塞风物荒凉的景象与长安城暮春景色进行对比,表达了戍守荒寒北边的将士对帝京长安的怀念,亦含对边塞风物的欣赏。全诗言辞淳朴,行文从容,风采天然。
注解
五原: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张仁愿所筑西受降城即在其西北。旧来:自古以来。
未挂丝:指柳树还未吐绿挂丝。
即今:如今,现今。冰开日:解冻的时候。
长安:在中国陕西的西安和咸阳附近。
赏析
《唐诗绝句类选》:人多说边境之苦,而此诗想到长安,思更深苦。
《唐诗直解》:说得苦寒出。
《唐诗归》:钟云:只叙时物,许多情感,三百篇《草虫》等诗之法也。谓云:风土诗。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彼此相形,专以意胜,说得出。
《唐诗摘钞》:情在景中。只一意,用“今”、“旧”二字,翻作两层,只说边地苦寒,而征人之不堪自见。
《而庵说唐诗》:此诗不用深巧,只将“春色迟”三字写大意,而边地之苦自见,尚不失盛唐步武。
《网师园唐诗笺》:末二句,探情含蓄。
《唐诗合选详解》:王一士曰:写景最灵活,可救滞涩之病。
《诗境浅说续编》:凡作边词,每言塞外春迟,而各人诗笔不同。王之涣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推为绝唱,然张诗自有初唐质朴之气。
《唐人绝句精华》:此边词而不言边塞之苦,但用对比手法,将“河畔”与“长安”两相形,而意在言外,且语意和平,可想见唐初国力之盛。
相关推荐
诗句如下: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译文: 五原的春天总是来得比较晚,二月的时候还没有柳树开始发芽生长。如今河水已经解冻,阳光照耀下河面波光粼粼,正是京城长安城花朵凋零的季节。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和长安城的复杂情感。首句“五原春色旧来迟”描绘了边远地区春日迟迟的景象,而“二月垂杨未挂丝”则展现了冬末春初的寒冷与荒凉
注释: 1. 塞上风高猎马稀:边塞的风很大,天气晴朗,但猎马很少。 2. 天山六月雪花飞:天山在六月里也会飘落雪花。 3. 闺人不解征人苦:闺中的女子不理解远征的人的辛苦。 4. 直到隆冬始寄衣:直到冬天才寄来衣服。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征人思乡之情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塞外风大、雪多的景象,以及征人和闺中人的对比,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整首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边词 边郡今无事,风吹杀气过。 鼓鼙沉上谷,烽火断交河。 子女穹庐入,金珠大马驮。 蒙恬城下骨,夜夜听笙歌。 注释: 边词:边境地区的民歌或歌曲。 边郡:边疆的郡县。 今:现在。 无事:平安无事。 风吹杀气过:形容边境地区战乱平息,风平浪静。 鼓鼙:古代打击乐器,此处泛指军鼓。 沉上谷、断交河:指军队撤退,不再驻守边境要地。 子女:男女。 穹庐:蒙古包,这里指代蒙古人。 金珠大马驮
【诗句释义】 青冢:即王昭君墓。白台:指汉将卫青的坟墓。汉儿吹角:指汉代军队出征的号角声。羌女打毬:指羌族女子玩耍球类游戏。牙帐山山卓,雕旗处处开:指将军们的营帐高大耸立,战旗到处飘扬。诸王分六角,会猎向龙堆:指各个王公贵族分别占据着六个方位,一起到龙堆(地名)去打猎。 【译文】 草原上草长得很茂盛,连青冢都被草丛掩盖了;冰消雪融露出白台。 汉朝军队鸣金击鼓出征,羌族少女在球场上嬉戏。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求学生在把握全诗意境的前提下,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表现手法。如本诗的首联“暮冬寒凛洌,出口唾成冰”写边地严寒,突出了诗人对边塞寒冷气候的感受;颔联“肌肉愁风割,胡髯苦雪凝”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恶劣的自然环境对人身体造成的伤害;颈联“边声吞鼓角,战火接园陵”则以声音、颜色等描写来表现战争的残酷;尾联“向夕庵庐宿,凄然泪满膺”则用动作
【诗句注释】 边词:即《边城曲》。《乐府诗集》曰:“汉鼓吹铙歌十八曲之一也。”边词,泛指戍边之歌。边塞诗多写戍守边疆的将士,表现他们的生活、思想感情和战斗生活,以及他们对于家乡、亲人、祖国的思念等。边塞诗是唐代诗歌中成就较高的一类。 积冰千万里,北极是寒门。 —— 北方寒冷荒凉,万里积雪,戍卒们生活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中。 八月黄榆尽,三春白草繁。 —— 八月,黄榆树已凋残;三春天气暖和时,长满野草
【注释】 黑峪:深山幽谷。 无人迹:没有行人。 天寒鸟兽饥:天气寒冷,鸟兽都饿了。 冰残狐不渡:冰已经融化了,狐狸不能越过。 雨暗雁犹飞:雨下得很大,雁群却仍然在飞翔。 破屋馀烟火:破败的房屋里残留着一点余烬。 孤城隔翠微:一座孤零零的城池被郁郁葱葱的山林所包围。 迢遥西澥子:遥远的西山上有一个孩子。 时见猎人归:不时地看见猎人回来。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边行边吟,写尽了旅途中所见之景
边词 鹰隼秋轻疾,风霜激羽毛。 逐禽千里远,卓马万山高。 雁膳餐偏饱,驼封卧不牢。 胪朐河畔月,夜影恋征袍。 注释: 1. 鹰隼秋轻疾:鹰和隼是秋天里敏捷的捕食者,这里用“轻疾”形容它们的飞行速度非常快。 2. 风霜激羽毛:风霜是自然条件恶劣的象征,这里的“激”表示风吹动,使得羽毛受损。 3. 逐禽千里远:追逐猎物往往需要跨越很长的距离,这里的“逐禽”指的是狩猎或追捕野兽的活动。 4.
【译文】 箭如疾矢射向远方,马似流星飞驰战场。 将军率领着军队秋日打猎。 高高悬挂大旗的狼头,鲜艳的蟒龙锦绣战衣。 冒着严寒越过疏勒,迎着狂风直下武威。 凯旋归来献给国王,獐兔都是肉食肥美。 【注释】 边词:古代边关诗词。边塞诗:以边塞生活为题材,表现战争和将士生活等题材的诗歌。边塞诗:指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从军行七首》和《出塞》等。 弓马:指弓箭、马匹。弓:拉的弦的硬木或金属制品
【解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第一联写日暮归程,人马喧哗,风驰电掣;第二联写卢沟桥外,大野茫茫,云涌雾腾;第三联写营前祭弓、齐饮美酒,将士们士气高昂;第四联写小郎主射得黄熊,捷报传开,士气更盛。诗人通过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边疆战士的英勇无畏和豪迈气概。 【答案】 译文: 太阳落山时,千骑回营,马嘶声震耳欲聋,犹如怒号的战鼓。卢沟桥外,衰草萋萋,乌云密布,一片混乱。 鞍上齐倾美酒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以及相关的注释和赏析: ``` 伊昔临洮战,几擒吐谷浑。 将军频失道,天子不垂恩。 豺虎无声过,城池几处存。 空馀青海月,长照黑山魂。 ``` 1. 诗句释义: - “伊昔临洮战,几擒吐谷浑”:回想当年在临洮(今甘肃兰州一带)的战斗中,几乎擒获了吐谷浑(鲜卑族的一个部落)首领。 - “将军频失道,天子不垂恩”:多次失误的将军未能得到天子(指唐朝皇帝)的关怀和奖赏。
诗名:《落日在龙城》 译文: 落日悬挂在龙城的上空,羌族青年走向柳营。弯弓遥望汉月,吹奏秦地的笛声。天空仿佛穹庐般广阔,风从班马草原上刮来。回想当年霍骠骑,一剑扫荡,威震四方。 注释与赏析: - “落日”象征壮阔的天空和时间:夕阳象征着一天即将结束,也暗示着一种时光流逝的无奈。在这里,落日不仅仅是一个自然景观,更隐喻了一种历史的沉淀和时间的推移。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进程的深刻感悟。 -
【解析】 “渴饮家驼乳,寒披野马裘”意为:口渴就喝上骆驼的乳汁,寒冷时就穿上野马的皮毛。此句中“渴饮”、“寒披”都是说战士生活的艰辛,“家驼乳”是骆驼奶,“野马裘”指野马皮毛做成的衣服。“书生贪射虎,战士喜椎牛”意为:读书人喜欢射杀猛虎,而勇士们乐于用长矛杀死一头牛。“书生”是指读书人,“射虎”即射箭的意思;“战士”是指战士,“椎牛”即用长矛刺杀。 “风动河冰裂,烟含塞日愁。”意为
边词 夜夜眠庐帐,朝朝控橐驼。 边沙尝似雪,塞水忽成河。 战士黄羊饭,筝人白马驮。 威名想蓝玉,铁券勒功多。 注释: 1. 夜夜眠庐帐,朝朝控橐驼 2. 边沙尝似雪,塞水忽成河。 3. 战士黄羊饭,筝人白马驮。 4. 威名想蓝玉,铁券勒功多。 译文: 夜晚我常常在帐篷里睡觉,清晨我常常控制着骆驼。 边疆的沙漠像雪一样白,塞水的流动仿佛成了大河。 战士们吃着黄色的羊肉,筝人在骑马运输物资。
注释: 黄昏时分,战场上弥漫着紧张的战争气氛,风吹沙尘滚滚。小范围的狩猎后,士兵们回到军营已是傍晚时分,此时吹起紧急的号角声催促大家准备回营。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将士生活的诗歌。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生动地表现了边塞将士们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首句“黄昏兵气结”,以黄昏作为背景,描绘出了战场上紧张而压抑的气氛。这里的“黄昏”不仅指时间,更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边词》 四壁龙门铁削围,枉教邓艾裹毡衣。 莫言虏马愁难度,即使胡鹰软不飞。 注释: 四壁:四面都是墙。龙门:指黄河岸边的龙门山。邓艾: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裹毡衣:指用羊毛织成的毛皮做的衣服。虏: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 译文: 四面都是墙壁和山峦环绕着,却白白地让邓艾裹着毛皮衣服来防守。别说那些北方的马儿难以驾驭,即使是凶猛的胡鹰也飞不起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疆景象
【注解】 牙兵个个是熊罴:牙兵,即精锐的士卒。个个,每一。熊罴,雄壮威武的猛兽。 别选奇才养作儿:另选拔英才加以培养。 试看阵云穿急处:看那密集的战云中穿出一条缝隙。 一团蜂子拥人飞:像一群黄蜂一样蜂拥而入。 【赏析】 “边词”是《全唐诗》中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描写边防战士英勇善战的豪迈气概,表达了作者对边防将士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风貌的赞美之情。 第一联,“牙兵个个是熊罴”
【注释】 边词:即塞下曲。单盘,即“单于”。提鞭,指持马鞭问话。戎羌,指少数民族。健儿,指战士。黄台吉,即黄龙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县一带。帐房,指蒙古人住的帐篷。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戍边将士的诗。 首句写边关将士驻军之地地势辽阔,视野开阔。“立马单于”,即在单于(即匈奴王庭)驻军,是当时西北边防的重要军事要地。单于,古时对匈奴君主的称呼。 次句写边疆将士巡视边境,问及各部情况
在《边词》中,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将北地的壮丽景色与帝都的繁华景象进行了鲜明的对比。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析: 1. 诗句释义: - “十八盘山北去赊”:描述了一座陡峭的山路,它蜿蜒曲折,从北向南延伸,如同一条巨龙盘旋在山间。 - “顺川流水落南涯”:指的是山间的水流顺着山脉流淌到南边的岸边。 - “真冯一堵边墙土”:这里的“真冯”可能是指真实的边塞
【注释】 黄酋:指匈奴族首领。堕马:被俘或战败。已:表示完成。成禽:指被擒获的猎物。汉卒:指汉朝士兵。争功:争夺功劳。脱身:脱险逃脱。魂:灵魂。至今:直到现在。留:留下。黑石:山名,又名“乌延山”,今位于内蒙古境内。兜鍪:古代的一种头盔。连岁:连续多年。落鱼鳞:指用鱼鳞做盾牌或盔甲。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从军行》。此诗以七言律诗的形式描绘了一幅汉代与匈奴作战的画面
《边词》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注释: - 五原: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张仁愿所筑西受降城即在其西北。 - 垂杨:杨柳树,此处指二月的柳树尚未发芽吐绿。 - 冰开:冰开始融化。 - 即今:如今。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敬忠在边塞任职时的一首作品,通过对比五原(今内蒙古五原县)和长安(今陕西西安)两个地方的春天景色
【注释】 葛那颈:指颈部。 险断胡刀:形容脖颈上的危险。 蓦(mò)手攀颏:伸手抓住下巴。 按得牢:牢牢按住。 归向镜中:回头看镜子。 嫌未正:不满意没有拍到正脸。 特搓过左一丝毫:特指左脸颊上稍微有一点。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绘古代宫廷绘画的诗,写画家用笔细腻、传神地描绘出女子娇媚的容貌。 “葛那颈险断胡刀,蓦手攀颏按得牢。”第一句点题,说明画家正在画一幅美女图。颈上危险之处,用胡刀来形容
《边词》是唐代诗人张敬忠的作品,此诗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边塞风物荒凉的景象与长安城暮春景色的对比。下面,将逐一展开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首句解析:这句诗“女郎那取复枭英,此是胡王女外甥。”通过“女郎”、“胡王”等词汇的使用,展现了一种异域风情和历史背景。这里的“枭英”可能指的是某个显赫的人物或族群,而“胡王女外甥”则强调了地域和文化的差异性。 2. 第二句解析:接下来的“此是胡王女外甥”
《边词》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注释: - 本诗是唐代诗人张敬忠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比北地的荒凉和长安的春意盎然,表达了戍边将士对帝都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边塞风物的欣赏。首句“五原春色旧来迟”描绘了五原地区春天到来缓慢的情景。次句“二月垂杨未挂丝”则进一步描述了该地区春季的特征,二月时的垂杨还未开花
【注释】 汗血生驹:汗血马。古代西域产的良马,毛色为栗色,性温驯,不食草料。撒手驰,指汗血马奔跑的样子。妆态学南闺: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美丽。帓将皂帕穿风去:用白绸巾穿过马的耳朵。爱缀银花绰雪飞:在马头上缀上银钗,像雪花一样漂亮。 【赏析】 《边词》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一匹汗血宝马自比,抒发了豪壮的情怀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首联“汗血生驹撒手驰,况能妆态学南闺”
注释:姑姑戴着细银花帽,两颊腮红如洒满练绢。每个女子都戴着菱形花纹的首饰不离手,时时站在马上涂抹胭脂。 赏析:此诗描绘了古代妇女化妆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们的美貌与优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描写性诗歌
注释:曾见思念归乡的人数次寄来书信,忠诚的魂灵终究困滞在边塞角落。可怜的是那一斗苌弘的血,却博得墙围柳数株。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思归之人寄信给边关戍卫的忠魂,而那忠魂则因思念家乡而困滞于边疆。诗中表达了对忠魂的同情和对其困境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战争和边关戍卫的深深忧虑
《边词》 十八盘南甃沸汤,燕京楼子待梳妆。 当时浴起萧皇后,何似骊山睡海棠。 注释: - 十八盘:指位于长安城内的安仁坊北的一条街道,因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在此赋诗而出名。 - 甃沸汤:形容长安城的繁华与热闹,犹如沸腾的汤水一般。 - 燕京楼子:指唐朝时期长安城的建筑,象征着繁荣昌盛。 - 梳妆:古代女子化妆打扮的意思。 - 萧皇后:唐朝初年皇帝李世民的皇后,因在玄武门之变中协助李世民登基
徐谓《边词》其十五:“邯郸才人似花枝,嫁与辽东厮养儿。懒向楼中拈粉絮,解从马上寄征衣。”。这是一首明代诗人徐渭的诗作《边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诗句解读: - “邯郸才人似花枝”:描述邯郸的美女如同盛开的花朵,美丽动人。 - “嫁与辽东厮养儿”:形容这位女子嫁给了辽东的一位地位较低的人物。 - “懒向楼中拈粉絮”:不愿意在楼上整理那些轻盈如粉絮的东西。 -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黄鼠白脂捷遁逃:这里描述的是黄鼠在夜间迅速逃跑的情景,用“白脂”形容黄鼠的颜色和质地,给人一种轻盈、敏捷的感觉。 2. 夜猴搏鼠捷于猱:这里的“夜猴”指的是一种夜晚活跃的动物,它与“鼠”搏斗,而“猱”是一种善于攀爬的动物,这里用来比喻那些擅长利用地形优势进行偷袭或逃避的战术。 3. 将猴比鼠无多大:“将猴比鼠”是将猴子比作老鼠
《边词》 春入中原花满枝,边庭春尽柳无丝。 交河三月方开冻,流到家乡恐亦迟。 注释:春天来到了中原,到处都是盛开的花朵,但边塞地区的春天已经过去,没有嫩绿的柳条随风摇曳。在遥远的交河城,三月份才开始解冻,那里的河水流淌到我的家乡,恐怕也要等到冬天才能到达。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边塞地区与中原城市的不同景象。首句“春入中原花满枝”,用春天的来临和花朵的盛开象征整个中原地区的生机与繁荣
诗句释义: 黄云万里雁横秋,紫塞千山拥戍楼。 碛里月明人尽望,笛声吹彻古凉州。 译文: 在遥远的天空中,黄云翻滚着,仿佛覆盖了整个大地,而在这广袤无垠的天地间,一群大雁正飞翔于秋天的天空,它们的身影在天际划过,形成一幅动人的画面。远处的边关要塞,层层叠叠的山峰环绕,一座座戍楼矗立其中。这里,是将士们坚守的地方,他们日夜守护着这片土地,保卫着国家的安全。 碛里月明人尽望,笛声吹彻古凉州。
注释: 蓟门:指蓟州的边塞。 衰草:枯黄的草地,比喻边关荒凉。猎花鹰:打猎时用的花鹰。游侠:古代的一种社会阶层,以行侠仗义为名,重五陵:指汉代的长安、杜陵等五个帝王陵墓所在地。 塞外蒙戈垂豹尾:指在边疆地区,战士们披着战袍,像豹子一样威武。石中饮羽见猿肱:意思是说战士们在石头中喝水,可以看到他们的手肘。 边臣:边境地区的官员们。通青海:与青海相通。 汉将乘秋过白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