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愠
【注】示:告诉;尔:你;生死由来:生死的本源;不:通“否”;同俗子:同世俗的人;友不友兮师不师:朋友之间不以是否为友,老师与学生之间不以是否为师;浩浩:众多的样子;成群习庸鄙:结队学习平庸卑鄙的东西。 【译文】自古以来出家是为了追求死生解脱,而如今人们出家却只是为了逃避世俗的名利。生死的本源是不清楚的,更何况我们的所作所为与世俗的人没有区别。朋友之间不以是否为友,老师与学生之间不以是否为师
【注释】 1 真如本:指佛教的真谛。 2 长老:指佛经中的长者,多指高僧。 3 机头领略:《楞严经》卷八:“有情迷解,犹如机匠,以机为工。”机,指心;头,指头首,这里比喻心。领略,体会。 4 句后解会:指领会诗句深意。 5 徒然:无意义。 6 我本有口且无舌:语出《论语》,孔子说:“予欲无言。” 7 兴来歌一阕:兴致来了就吟诵一曲词。 8 七金山外:在江西庐山。 9 毗耶病夫:指佛陀(释迦牟尼)
【注释】 1. 天球: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天象,象征帝王。卞璧:古代玉器名,有双璧。世瑞:指帝王的福运。贵则贱贱则贵:指地位高贵的人往往自视清高,而地位低微的人反而能得宠于人。 2. 形山之宝迥不同:形容各种宝物各有所长,各具特色。迥不同:迥然不同。 3. 赫然谁敢当头觑:形容气势威猛,令人不敢正视。当头觑:直视头顶上。 4. 我笑庐山十八贤:我嘲笑庐山上的十八位高僧。十八贤:指佛教中的十八罗汉。
特峰歌 一峰特立天地间,仰望不及徒跻攀。 知有何人住绝顶,菜叶流出清溪湾。 雾卷烟舒日千变,枯木岩前路回转。 善财到此亦踌躇,何处亲承德云面。 华开华落春复秋,太华未足为朋俦。 石背萝阴卧麋鹿,风前日下啼栗留。 千奇万怪状不尽,得趣忘言心自领。 栽田博饭老杨岐,见说年来赋归隐。 注释: 1. 一峰特立天地间:形容山峰高耸入云,独自屹立在天地之间。 2. 仰望不及徒跻攀:意为虽然想要攀登
【注释】: 1. 羲和鞭日升扶桑:羲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负责驾驭太阳的神。这里指太阳的升起。扶桑是古代传说中的神树,太阳从这棵树上升起,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2. 残星晓月俱遁藏:残星和晓月在黎明时都隐去或不见,形容天刚亮时的宁静景象。 3. 出海高峰最先照:大海中的山峰,因为距离海平面较高,因此能最早被阳光照亮。 4. 草木滉漾浮金光:光在水中反射,形成一片金光闪烁的景象,形容海面上的光影效果。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贾岛的作品,题目为“示秀禅人”。以下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第一句:“南能北秀同一师,朝参暮请同一时。” - 南能:指南方的禅宗,即南宗佛教。 - 北秀:指北方的禅宗,即北宗佛教。 - 同一师:都是从同一个老师那里学习而来。 - 朝参暮请:早晚都去参拜或请教。 - 同一时:都是同一个时间。 第二句:“胡为分宗作南北,匹似骨肉成乖离?” - 胡为:为什么? - 分宗
这是一首描绘古剑神韵的诗,通过描绘古剑的神韵和历史背景,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首句“阴阳为炭天地垆”,描绘了天地间阴阳二气的交融,如同炭火一般炽热。这里的“炭火”象征着古剑中蕴含的力量和能量。 第二句“飞廉鼓鞁元气嘘”,描绘了飞廉(一种神鸟)振翅高飞,吹嘘着天地间的元气。这里的形象化语言表达了古剑中蕴含的强大力量。 第三句“陶熔万物绝纤滓”,描述了古剑能够熔化万物
【注释】 1. 来禅人:即来鹄。 2. 长句:指诗的篇幅较长。 3. 短句:指诗的篇幅较短。 4. 理则一:道理是一样的。 5. 何故:为什么。 6. 长短皆由妄心起:无论是长的还是短的,都是因为人的妄心(主观臆想)造成的。 7. 此去从君较短长:此去请你帮忙比较一下这两首诗的长和短。 8. 莫教打失自家底:请不要打乱了你自己的水平。 9. 须弥为笔虚空纸:须弥山是大地的最高处,用它作笔
下面是这首诗《松岩杂言 其二》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 第一句:“念念无生自入微” 翻译:每念及此,便觉得生命的本质极为微妙。 注释:这里的“念念无生”表达了作者对佛教中“无生”思想的理解,认为一切生命都是无常的,没有永恒不变的存在。 赏析:通过“念念无生”这一表述,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反思,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虚无。 - 第二句:“瓶中米尽腹中饥” 翻译:就像瓶子里的米已经吃完
病中赠医僧悦可庭 我怀佛祖病,不独病厥躬。 三界病有尽,我病无终穷。 可庭解医病,聊与言病功。 虚空病之体,病体离虚空。 呻吟侬笑病,欢乐病笑侬。 推病病不去,觅病病无踪。 年来识病处,不将病挂胸。 千病及万病,只与一病同。 有身则有病,无身病何从。 注释: - 佛祖:这里指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也泛指佛教。 - 厥躬:自己的身体。 - 三界:佛教中的三个世界,分别指欲界、色界、无色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