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语言表达和思想情感的把握。此诗是写一位女子在雨过天晴时,唤起了梦中的棠妃,又用丝绢画上桐花凤来作为信物相送,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答案】 ①“苏幕遮”为词牌名。②“堆絮体”指一种词调,又名“雪月交辉体”。③“莺始哢”意为黄莺开始叫唤。④“唤起棠妃,唤起棠妃梦”一句中“唤起”意为使某物苏醒或出现,这里指唤醒梦中的女子;“棠妃”即美女;“唤起”也指让女子醒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原诗,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雨蒙蒙,春悄悄”:细雨纷纷,春天悄然来临。蒙蒙:形容雨的浓密、连绵不断的样子。悄悄:形容春天到来时声音细微悠长,没有声响。 “柳陌花堤,宛转千回绕”:柳荫花堤上,小桥流水曲曲折折绕来绕去。 “绣舌姣喉容易掉”:像织布机上绣出的花舌头和娇美的嗓音容易消失。比喻美好的事物易逝。
【赏析】 《踏歌声·苏幕遮》是一首宫调曲,写宫中的宴会场面。词中以“苏幕遮”为题目,意指一种古代遮阳、挡雨或遮蔽天光的帘子,此句也暗示了这首词所描写的是宫廷之中的盛大宴会。 起三句写宴会开始时的热闹场景。按鸾笙、催羯鼓,都是奏乐。片片梁尘,散作霓裳谱,梁尘,即屋梁上的尘土,用其飞散的样子来比喻乐曲的节奏和节奏声。霓裳谱,即霓裳曲,唐代大曲名。梁上飞散的尘土,如同在奏霓裳曲那样飘忽不定
【译文】 环绕渔矶的碧水,穿行石磴。低咽着馀情,流过藤萝小径。半湾碧水流动不定。洗耳无尘,清澈的水波映出人影。 漫不经心地垂钓,悠然自得地放艇。一片潺潺水声,令人神清气爽。翠绿的小草沾满台阶,人迹已静。操起青琴弹奏,请知音倾听。 【注释】 1. 泉声:词牌名。 2. 绕:围绕。 3. 石磴(dèng):石阶。 4. 泻过:流过。 5. 藤萝径:藤蔓覆盖的小道。 6. 碧色:指水面的颜色。 7.
【注释】 晓云轻,晴旭早。摘取红英,欲换榆钱小。唤过短墙经曲道。清脆吟腔,远远酬啼鸟:早晨的云彩轻轻飘浮,晴朗的晨光刚刚出现。我摘下了红花,想用它来交换榆钱。经过小墙,沿着曲折的小路走过去。清脆悦耳的歌声,远远传去,应答着鸟儿欢快的鸣叫。 雨初晴,春正好。忍贷韶光,不管东皇恼:雨后初晴,春天到了最好的时候。不忍心浪费这美好的时光,任凭东皇太一发怒。 闲倚楼头听渐杳。几阵回风,微送馀香袅
【注释】 苏幕遮:词牌名。又名“雨霖铃”。双调,五十四字,平韵。 雨声多:雨声连绵不断。 梧叶坠:落叶纷纷飘落。 贫里相如:以司马相如自比贫贱。 鼓三通:击鼓三通。古代宴会或祭祀等,用鼓报时。 灯一穗:燃起一盏灯。 寒虫:秋天夜晚,蟋蟀在草间鸣叫。 【译文】 雨声连绵不断,梧桐叶子纷纷落下,点点滴滴的都是相思之泪。贫贱之时的我,更觉秋深似海,得酒反而更难入醉梦乡。 敲了三通鼓,点亮了一盏灯
玉阑干,金屈戌, 帘外长廊,廊响弓弓屧。 鬓影春云衫影雪,如水裙拖,幅幅相思褶。 【注释】 玉阑干:玉制的栏杆。 金屈戌:金制的锁子甲。 弓弓屧:形容声音悠扬。 春云、雪:指女子的衣饰。 如水裙:像水一样柔美的裙子。 幅幅相思褶:指思念之情层层叠叠。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女子站在帘外长廊里,望着远方的风景而陷入深深的思念之中的情景。她的身影被春云和雪花装饰着,她的裙摆如流水般轻柔。然而
【注释】 ①苏幕遮:词牌名。②鬓丝丝、香缕缕:指女子的鬓发和香气。③深院黄昏,独自和灯语:在深闺中,黄昏时独自对着灯火诉说心曲。④帘外东风天又雨,昨夜春归,梦也今朝去:帘外东风拂动,天空又开始下雨,昨天春天已经离去,而今夜又是一场春梦。⑤枕衾寒:指寒冷的被褥。⑥更漏数:更漏是指古代计时器的一种,漏刻是古代用来计算时间的方法。⑦芭蕉:一种植物名,这里代指女子的相思之情。⑧说到天明住
【注释】 掩湘奁:掩蔽着湘江的镜。湘,即湖南,湖南多水,所以以“湘”指代湖南。奁,镜。笼翠袖:笼在袖子上。翠袖,绿色丝织的衣服。百折回阑□倚久:百折曲折的回廊栏杆上长久地依偎着。□,同“倚”,倚靠。百折,曲折。阑,栏杆。百折回阑□倚久,形容病得非常重,不能起床。百折,曲折,形容病得很重。百折回阑□倚久,形容病得非常重,不能起床,久等不归。百折回阑□倚久,用来形容病得非常重,不能起床很久了
【诗句释义】 苏幕遮: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上片四句,下片八句。上下两阕各四句,共八句。上下片每句五字,前后片各两仄韵,一入声韵;第一、二两句同韵,第四、六两句同韵,第八句与第二句同韵(“绝”字入声)。 篆烟销,灯焰灭:指夜深人静时,室内的蜡烛已经燃尽,室内也变得昏暗无光了。 帘卷西风,吹作漫天雪:帘子被西风吹得飘起,仿佛是天女散花一样,把满天飞絮般的雪花吹落。 梦里云山千万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