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泽
晓发 天明江皋闻曙钟,轻棹理楫还小舟。海潮夜涌声约约,晨露微流色溶溶。沙上始见飞翔鸟,云外犹藏隐峰头。故乡渺茫难寻觅,明日相会心已愁。 译文 我听到了拂晓的钟声。我轻划着船桨,回到小船中继续航行。海水在黑夜中涌动,声音如同低语。清晨的阳光照射下,水面闪烁着波光。沙滩上出现了一只鸟儿,它飞向了远方;而在云层之外,隐约可见一座山峰。我的家乡虽然遥远且难以到达,但我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注释】 子规:又名布谷,即杜鹃。 渠:他。 期:时令,季节。 迷:迷失。 栈路:山路。 自说:自称。 何堪:怎么忍受得了。 将:拿、持。 三月:农历三月上旬。 向:面对。 赏析: 这是一首写旅人思乡之情的诗。首句“并不关渠唤”,是说杜鹃鸟的鸣叫,与自己无直接关系,只是春归的季节到了。第二句“春归原有期”,是说自己虽然听到了子规鸟的啼鸣,但知道春天已经回来了。第三句“因迷回栈路”
诗句释义: 1. 泖月楼夕眺迟蒋白滩不至:泖月楼在晚上眺望远处的白滩,但未能到达。 2. 飘风鸣轩棂,落叶辞高柯:风吹动窗棂发出声响,落叶从高处纷纷落下。 3. 薄暮登层楼,伊余心未和:傍晚时分登上高楼,我的心却无法平静下来。 4. 悠悠远天云,泛泛晴川波:天空中的云彩悠悠地飘荡,江面上的波浪轻轻荡漾。 5. 去者曾莫留,来者奄忽过:离去的人未曾留下痕迹,而匆匆而过的人却无法停留。 6.
孟冬风始寒,鸿雁凌晨飞。 注释:孟冬时节,天气开始转寒,大雁清晨就开始飞翔。 赏析:孟冬,农历十月,此时天气逐渐寒冷,万物凋零,草木皆已入秋。鸿雁是候鸟,常在秋季迁徙到温暖的南方过冬。凌晨飞,说明它们在寒冷的早晨开始了长途迁徙。 畴昔嘉树林,枝叶日以稀。 注释:昔日那片美丽的树林,随着时间的流逝,枝叶一天天稀少。 赏析:畴昔,指的是过去的岁月;嘉树,指的是美丽的树木。树木的生长需要时间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庭前春光已逝,细草发柔翠。 坐感东逝波,忽焉薄秋季。 风凄木叶下,霜冽鸿雁至。 物化无暂停,前修叹交臂。 役利已困愚,宾名亦牵智。 所以英俊人,兢兢自磨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作者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之作。首句“庭前春候归,细草发柔翠”描写了春天已经过去,庭院中的小草已经变绿的景象。这里的“春候归”暗示着春天的结束,而“细草发柔翠”则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必须认真阅读诗作,逐句分析。注意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枫落吴江雁影斜”,写景:秋色中,落红如雨,江水映着落日余辉;雁阵斜飞,似是天边一剪流光。这两句写景,为下文写人蓄势。“燕台客子未还家”,点明时间、地点,交代人物的身份与心态。“燕台”指长安,即京城所在地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审清题目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注释对诗句进行翻译,最后写出自己的赏析。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湖光倒影,云天入水;颔联写海气平浮,岛屿回环,表现了诗人的开阔胸怀;颈联以花舞鸟还,写春归之景;尾联以兰桡歌声
【注释】 西天目高峰塔院:在今江苏省宜兴县西南,为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建的栖霞寺。 千丈岩扉不易登:千丈岩,即栖霞寺前的峭壁。 真身长閟最高层:真身,指佛教中的佛身,这里指的是栖霞寺。 日中乍见驯檐鸟,云外时逢礼塔僧:驯檐鸟,即“驯鸽”。礼塔僧,指到寺院朝拜僧人。 行道石边分异草,挂衣松上绾长藤:分,辨别。分异草,指分辨出不同种类的草。绾长藤,指用长藤缠绕住树木。 青年即有栖迟约
溪庄即事 寒过西堂布被重,江头枫叶想应红。 天明自起看霜色,不在江头在镜中。 【注释】 (1)溪庄:指作者的住所。 (2)西堂:指作者的书房。 【赏析】 这首诗描写诗人冬日溪庄的闲适生活。首句写自己对冬天的熟悉和习惯,次句写江边的枫叶已红,第三句点出“霜”字,第四句写起床后所见之景,是虚写。全诗构思精巧,意境清幽,不落俗套
【注释】江城:指京城,即洛阳。燎火:燃火取光。凝霞:云霞映照。却向垆边:又飞落在酒垆(rúlú )旁。偶经灯畔:经过灯影旁边。力侵衣絮心同冷:衣衫被雪浸湿了,感到寒冷。诘旦:第二天早晨。祝禧:祝贺新年。瑞:吉祥的征兆。龙象:佛教语,意为菩萨或佛。曳袈裟:披袈裟,表示出家人的装束。 【赏析】这首诗是写除夕之夜,诗人在自家的院子里看到大雪纷飞的情景。诗人用诗的形式描写了这一自然景象的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