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谋㬜
诗句释义 1 朱楼十二倚金昌:指一座装饰华丽、金碧辉煌的宫殿,名为“朱楼”。十二座朱楼排列如同棋盘般有序,每座楼都高耸入云。 2. 地近西施响屟廊: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以其美丽著称。这里提到“响屟廊”,即一种用丝绸制成的宽大鞋子。因为西施的美貌,这些鞋子在宫殿中随处可见,因此“地近”西施之鞋廊。 3. 落雁容看吴苑绝:这里的“落雁容”可能是指女子的容颜或姿态。吴苑,古代地名
这首诗描绘了金陵(今南京)的壮丽景观和历史变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英雄人物的感慨和哀叹。 首句“石作城垣江作池,三分霸业远开基。”描绘了金陵城的建筑特色。城墙用石头砌成,池塘用江水环绕,展现了金陵城的雄伟壮观。同时,这句话也暗示了三国时期孙权、曹操和刘备三分天下的局面,以及他们建立的基础。 接下来两句“金陵自王东南气,赤壁中焚百万师。”则进一步描绘了金陵的历史地位
【注释】 ①忆昨弟兄:回忆起以前兄弟一起共居时。接武,并肩作战。 ②日科头:形容头发散乱地垂在额上。 ③晨炊:早晨烧饭。汲:打水。临溪井:靠近溪流边的井。 ④晚渡:傍晚渡河。隔岸舟:隔着一条小河的船。 ⑤帙乱:书卷多乱。雨窗:雨天的窗子。搜僻事:寻找一些奇闻异事。 ⑥樽开月榭:把酒杯摆在月光下的亭子上。 ⑦皮骨:人的骨骼。皮包着骨头。空:空虚。皮骨空,指身体消瘦。 ⑧藜床:用草编成的床。五月裘
岁在庚申两建元,江边夜哭正销魂。 苍梧凤自鸣山阁,青海龙犹战岛门。 九族捉衿多隐怨,三军挟纩少酬恩。 如何二曜更新日,不与人间照覆盆?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诗人在夔州时期的生活情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山居生活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首联“岁在庚申两建元,江边夜哭正销魂”,诗人以时间为背景
《寄讯辽府用极兄》是明朝诗人朱谋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作者身处异乡时对故乡的思念以及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感情。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朱谋晋,字康侯,号公退,明宗室,太祖第十七子宁王朱权七世孙。少而英敏,读书修辞。结庐蛟溪,在龙沙之北,躬耕赋诗,郊居耕钓之作,词指婉约,有唐温、许,宋陆游之流风。 2. 诗词原文: 天涯何处客愁轻,异国飘零见弟兄。 岂乏猪肝供旅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庚申除夕》,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东田守岁壮心惊,终岁无支禄代耕。 注释:在东田(一个地名)守岁(守夜),心里充满豪情壮志,但终年没有俸禄可以代耕(即替别人耕种田地)。 赏析:首句描绘了诗人在节日期间坚守岗位,心怀大志的情景。尽管内心激荡,但现实却是贫穷潦倒,无法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 2. 鱼服避仇非浪迹,蛾眉招妒是浮名。 注释
唁皇甫翰周处士 十年乡里至孝闻,溪中白屋有徵君。 雪残檐溜清如雨,日袅炉烟淡似云。 邻犊借来耕瘦垄,仙禽飞下吊荒坟。 寒郊我亦悲风木,此痛何须灼艾分。 译文: 在皇甫翰的家乡,我听说他已经去世了。在他的溪边白屋中,留下了他的足迹和记忆。 虽然雪花已经消融,但残存的屋檐上的水流依然清澈如雨,太阳升起,炉烟袅袅升起,如同轻烟飘渺。 邻居的牛被借用去耕耘那贫瘠的田地,而仙鹤则飞下来
昨夜听说二郎过东篱,是我在巾车入郭时。 公府檄多征雀角,山斋几独闭乌皮。 叶深风径秋难扫,稻熟霜田午易炊。 垣户寂无童子应,一竿修竹见题诗。 注释:昨天夜里听说二郎经过东篱,那正是我乘坐巾车回到家乡的时候。 公府的檄文很多,征召像麻雀般细小的东西,而我的山中居所却只有几间简陋的屋舍,显得非常孤独。 树荫深处的小路上秋风萧瑟,难以清扫落叶;成熟的稻谷在午后很容易收割。 院门空荡无人应答
这首诗是诗人寄给其兄的。诗中通过描述自己的经历来表达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1. 落魄齐昌偶曳裾 - 落魄:形容生活困顿、无所依靠。齐昌:地名,这里指代自己的家乡或朋友处。曳裾:古代官员穿朝服时,衣襟下垂到地面,故称“曳裾”。此句表明自己曾经身处困境,但仍然努力维持生计。 2. 风光屈指一年馀 - 风光:这里指时光流逝,岁月如梦。屈指:用手指来计算时间,表示日子过得很快
【译文】 为了获得一个好题,我登上了清华阁。 临湖的阁楼可以尽情地凭栏眺望,坐得第一层,观赏着美景。 户外有人归来,开始射鸭子;堂前客人散去,还叫着要猎鹰。 在汀洲上的花儿每日经过,听到船上传来歌声;岸上柳树在夜里隐藏,陪伴读书灯。 空闲时你常向西面啸叫,隔着城墙山色翠绿。 【注释】 清华阁:唐白居易《题新昌县大隐寺》诗:“白首为城守,青山作画图。楼台临水国,轩槛倚云衢。塔势浮图近,钟声梵呗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