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裕
【注释】驿路:驿站间的小路。通山谷:连接山间山谷。人家:村落。傍驿亭:靠近驿站的亭子。芋田:种植芋头的地方。和雨种:指在雨水滋润下生长。竹牖:用竹子做门扇的门。带烟扃:指带有烟气的窗户。沙浅溪流碧:指沙洲上的水色碧绿,因为浅。溪流:指溪水。野烧青:指野外的草木被烧成黑色,因燃烧而变黑。一樽聊自酌:指用一杯酒随意地喝着。高咏:高声吟咏。欲谁听:指吟诗时想给谁听呢?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旅行中
【注释】终岁:终年。西秦:指长安。家山:家乡的山。如何:为什么。万里道:遥远的旅途。又送:又一次送别。细雨楚山晓:清晨细雨落在楚山。细雨、楚山都是借代。轻云陇树春:春云轻拂陇树。陇树,即陇山之树。陇:地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孺子:年轻的儿辈。可为邻:可以作为邻里。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是作者在长安客居时写给一位处士的临行赠言。 首联写送别之地长安,及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临淄道中所见的景色和感受。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及相应的译文: 1. 山拥苍崖峻,溪回绿径斜。 注释:这里的“山”指的是高大的山峰,而“苍崖峻”则形容山峰高耸、颜色苍翠陡峭。“溪回绿径斜”中的“溪”指的是小溪,而“绿径”指的是小路上覆盖着绿色植被的小径,“斜”则表示小径的方向是向一侧倾斜的。 译文:山峦环绕着陡峭的山崖,小溪沿着蜿蜒的小路流淌。 2. 城边晏子庙,洞口鲁连家。
【解析】 此诗写山中古庙,以“日午”点明时间,“重峦”写山高树密,山中古庙,是作者的所思。颔联写庙外之景,“虚廊”写廊空,“饶鼠迹”写有老鼠活动的痕迹,表明人烟稀少,“破牖”说明门已残破,“锁蛛丝”说明蛛网多,表明无人打扫,突出荒凉。颈联写庙内之景,落花飘散,人不知何处;归云不见鸟影,鸟也不知去向。尾联写诗人停车久立,因山深路远而感到寂寞无聊,于是拂拭碑文,辨认残字。 【答案】 ①译文
【注】:这首诗是作者在舟中遇到同乡吴圯宪副前往洮泯兵备处,询问当地的风俗情况后,即兴赋答之作。 洮泯苦寒地,自昔号西戎。 板屋家家是,毡裘处处同。 花开春暮后,猿啸雨馀中。 居处须当避,南山瘴疠风。 【注释】: 1. 洮泯苦寒地,自昔号西戎 - 意思是说这个地方非常寒冷,自古以来就被称为西戎地区。 2. 板屋家家是,毡裘处处同 - 意思是说所有的家庭都是用板子建造的房屋
夜宿故人李暹隐士家 路入尊贤里,因留处士家。 春缸开玉液,石鼎沸云芽。 老去情逾好,诗成兴转赊。 挑灯坐忘倦,不觉月西斜。 注释: 1. 路入尊贤里:路进入了尊贤里。尊贤里是唐朝的一条街道名,位于长安城内。 2. 因留处士家:因此在这里住宿。处士是古代对有学问、不做官的人的称呼。 3. 春缸开玉液:春天的缸子里打开了像玉石一样的美酒。 4. 石鼎沸云芽:石制的大锅里沸腾着像云朵一样的芽菜。 5
注释: 1. 古沛通南甸:《史记》记载:“沛公之先,尝有隐士孤女曰阿,有女弟二人。其一许大丈夫刘季。季常钓于沛水,得鱼腹中有书,言当涂者王。季于是上观天,下取诸水,云:‘此白龙也’。遂以正月二日,赤眉至而立为天子。是时,沛中子弟闻刘季、吕后皆起自微贱,争往归之。其民从风而靡,市井皆笑。”(《史记·高祖本纪》)“吴山烟树暗”,指徐州的景色。 2. 淮海水云长:《左传》载:“子鱼曰:‘吾见师必半死矣
宁海道中次叶方伯韵 雨过平川后,联镳落照前。 樵歌闲野笛,炊火杂林烟。 远嶂溪流断,孤城海树连。 乡关几千里,回首寸心悬。 注释与赏析: 1. 雨过平川后:雨停之后,平原上的风景逐渐显现。 2. 联镳落照前:与同伴并肩而行,在落日的余晖中前行。 3. 樵歌闲野笛:樵夫的歌声和悠闲地吹奏的笛音交织在一起。 4. 炊火杂林烟:村庄中的炊烟与树木间的烟雾混合在一起。 5. 远嶂溪流断
肥城山行 注释:- 行尽平原路,今朝始入山。 - 注释:走过平坦的乡间小路。 - 马前花气重,林外鸟声闲。 - 注释:马前花香浓烈。 - 注释:树林外鸟儿声音轻松悠闲。 - 草径缘冈曲,溪田趁水湾。 - 注释:草地小径沿着山岗弯曲。 - 注释:溪流旁田地顺着流水弯曲。 - 孤钟夕阳寺,杳杳翠微间。 - 注释:寺庙在夕阳余晖中显得幽静深远。 -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图,诗人从平原出发
【注释】 莒州道中:在山东莒县境内,这里指诗人从莒州(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出发前往山东。琅琊陵谷:指山陵上草木丛生,陵谷变迁。半蓬蒿:指山陵上长满了蓬草。囊沙洲畔云初起:指诗人经过一片沙漠地带后,在沙洲上看见天空的云彩刚刚开始形成。咒虎台前鸟自号:在虎丘山上,传说有神鸟“鸩”在此栖息,所以叫“鸩山”,又叫“吴王山”。传说中,一只名叫鸠的神鸟在这里鸣叫,它的声音能使人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