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连环
诗句翻译与赏析: 晓窗明彻。 看桃花带雨,柳花抟雪。 又暮春三月清明,懒约伴踏青,负他佳节。 小病恹恹,最怕听、一声声鴂。 藉新吟遣闷,旧恨旧愁,旧韵重叠。 注解: - 晓窗明彻:清晨的窗户明亮透彻。 - 看桃花带雨,柳花抟雪:看到桃花被雨打湿,柳树的叶子被雪覆盖。 - 又暮春三月清明:又是一个暮春时节,清明节的时候。 - 懒约伴踏青,负他佳节:懒得约伴出去赏春,辜负了美好的时光。 -
【注释】 ①解连环:又名“解语花”,相传为唐代诗人韩翃所作,后多用来代指咏柳。 ②絮云千点:形容柳絮飘飞如雪一般。 ③问何年种柳:询问柳树是何时种下的。 ④长条堪绾:长长的柳枝可以做手帕之类的东西。 ⑤绕碧沼:在碧绿的水塘边生长。 ⑥悄照春波:悄悄映照着春天的水面。 ⑦怕鬓影萧疏:生怕自己的白发显得稀疏。 ⑧素丝偷换:用白色的线来替代原来的丝线。 ⑨燕子翩翩:燕子在空中飞舞的样子。 ⑩定忘却
【解析】 本词是一首咏叹离愁的词。上片描写主人公在闺房内独自倚窗沉思,泪痕未干的情状;下片写其对月怀人,思念之情更甚。全词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感人。 【答案】 解连环 抱愁含醉。启晶奁顾影,脸霞消未。 解香丝、轻付鸾篦,验旧梦无痕,鬓云疏翠。几折纱纹,可留取、那时清泪。 记砌虫唧唧,窗蕉策策,伴人不寐。轻衾又还自展。更自宽罗带,自怜腰细。 惯凄凉、守尽残更,渐忘却人间,欢娱情味。冷了熏炉,依旧是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苏轼所作的一首咏物词,通过对一幅画中女子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亡妻苏小妹的深切怀念之情。 第一句“泪痕一掬”,描绘了画中女子脸上晶莹的泪珠,如同一捧泪水一般,流露出无尽的悲伤和哀愁。这里的“泪痕”一词,既指画中女子脸上的泪痕,也暗喻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悲痛之情。 第二句“恨芬流竟体,梅花同宿。”则进一步描绘了画中女子与梅花相伴的情景。这里,“恨芬”一词,既指画中女子心中的恨意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注意理解诗意”“体会情感”等。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注意要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作答。 本题要求考生鉴赏这首词的艺术特色。首先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写相思之情的词。上阕写闺人盼望郎君归来的心情;下阕写盼归而不得的愁苦。全词语言通俗,风格清新自然。其次,在表达方式上,词人通过写景、叙事
【诗句】 1. 后堂春晚:指的是晚上,在后院。 2. 背红灯影里,酒寒人散:背对着红色的灯笼(灯光),人影也散去,指夜晚结束。 3. 自卷幔、别泪栏干:自己卷起窗帘(表示休息),眼泪流干了(表示离别)。 4. 斜月辉辉,断云天远:斜着的月亮,天空中云雾缭绕(暗示天气阴沉)。 5. 半晌偎侬:过了一会儿我依偎在你身边(暗示思念)。 6. 怎便是、三更三点:怎能是三更三点(暗示时间紧迫)。 7.
【注释】 《解连环》,词牌,双调,九十七字。此调有仄韵、平韵之别,但皆为押仄声韵。上下阕各四句,前后段各三句。上阕第一、二句对仗。第三、四句,第四、五句对仗。下阕第一、二句对仗,第三、四句,第五、六句对仗。 梧桐庭院:指庭院中种着梧桐树。梧桐是高洁的植物,故以喻高士。 花曾解语,游骢系倦:指在庭院中观赏花朵,看到骑着马的侍从因疲倦而停下休息。 旗亭:古时酒店的雅称。这里借指酒席。 月窥人,刚移得
绛河牛女,是何年种玉。 这句意思是牛郎织女在何时种下了那棵玉树呢? 是何年种玉:这两句诗表达了牛郎织女相爱的神话故事。其中“种玉”是指他们的爱情结晶——牛郎织女的两个孩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牛郎”和“织女”。 瓞(dié)绵秋圃(pǔ):秋天时,瓜类植物结了很多小瓜。这里用来形容牛郎织女的孩子像瓜一样多,而且生机盎然。 引翠蔓、暗满疏篱(lí):指牵牛花的茎蔓向四周延伸,覆盖了周围的篱笆。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中的一阙。 全诗如下: ``` 信音谁托。思辽西冷月,雁天云邈。算夜永、亲捣衣砧,乍寒到九边,怕郎衾薄。迤逦征尘,梦屏山、客途难索。想天青海碧,悔恨素娥,枉盗灵药。 封侯纵云绶若。奈催人皓发,胡地笳角。漫浪说、山北燕云,把闲草闲花,待总抛却。故国荼薇,忍指栖枝残萼。暂休吟、大旗日落。 ``` 释义: 1. “信音谁托” - 关键词:信音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素心难托。画南楼瘦质,暮云依约。自伴伊、烟水清游,算香迹绮踪,渐成疏落。夜月冰弦,只添我、相思绵邈。怅轻寒饯柳,细雨零蓉,翠损红削。 注释:我的心难以寄托在这画卷上,画中的南楼消瘦而瘦弱,傍晚的云雾仿佛隐约可见。它陪伴着我一起欣赏着那如烟的水和清澈的游子,然而这些美好的香迹和绮丽的踪迹,如今却变得疏远和稀少。在夜晚,月光下弹奏的琴弦仿佛也能感受到我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