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一掬。
恨芬流竟体,梅花同宿。
误风沙、细马驮来,抱璧月难亏,渡河空促。
万里魂归,问不出、海西部曲。
要千秋着眼,一片寒香,玉钩斜玉。
纵使绿蛾愁蹙。
奈生憎娇怯,内家妆束。
岸兜鍪、鬓影青拖,更甲锁黄金,血花红簌。
一剑防身,肯孤负、离鸾别鹄。
甚年年、天断云横,玉关心目。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苏轼所作的一首咏物词,通过对一幅画中女子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亡妻苏小妹的深切怀念之情。

第一句“泪痕一掬”,描绘了画中女子脸上晶莹的泪珠,如同一捧泪水一般,流露出无尽的悲伤和哀愁。这里的“泪痕”一词,既指画中女子脸上的泪痕,也暗喻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悲痛之情。

第二句“恨芬流竟体,梅花同宿。”则进一步描绘了画中女子与梅花相伴的情景。这里,“恨芬”一词,既指画中女子心中的恨意,也暗喻了词人对亡妻的回忆和思念。而“梅花同宿”则意味着画中女子与梅花共度时光,象征着她与亡妻之间的深厚情谊。

第三句“误风沙、细马驮来,抱璧月难亏,渡河空促。”则进一步描绘了画中女子与外界环境的对比。这里,“风沙”一词,既指外界的环境,也暗喻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而“细马驮来”则暗示着画中女子在世时的生活艰辛,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抱璧月难亏,渡河空促”则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深深怀念之情,以及他希望亡妻能够过得更好的愿望。

第四句“万里魂归,问不出、海西部地区曲。”则进一步描绘了画中女子对远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里,“万里魂归”一词,既指亡妻的魂魄归来,也暗喻了词人对亡妻的无尽思念。而“海西部地区曲”则可能指的是亡妻的故乡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深情追忆。

第五句“要千秋着眼,一片寒香,玉钩斜玉。”则进一步描绘了画中女子的形象特点。这里,“千秋着眼”一词,既指画中女子的美貌,也暗喻了词人对亡妻的深深怀念。而“一片寒香,玉钩斜玉”则形容了画中女子的气质清雅脱俗,如玉般温润动人。这些细节的描绘,都展现了词人对亡妻的深情怀念和赞美之情。

第六句“纵使绿蛾愁蹙。奈生憎娇怯,内家妆束。”则进一步描绘了画中女子的外貌特征和内心情感。这里,“绿蛾愁蹙”一词,既指画中女子的眉毛,也暗喻了词人对她的深深思念。而“生憎娇怯,内家妆束”则描述了画中女子的外貌特征和她的柔弱性格。这些细节的描绘,都展现了词人对亡妻的深情怀念和赞美之情。

最后一句“岸兜鍪、鬓影青拖,更甲锁黄金,血花红簌。”则进一步描绘了画中女子的装束特征和形象美。这里,“岸兜鍪”一词,既指画中女子的头盔,也暗喻了词人对亡妻的保护之情。而“鬓影青拖,更甲锁黄金,血花红簌”则描绘了画中女子的发髻、盔甲等细节特征,展现了她的美丽动人。这些细节的描绘,都展现了词人对亡妻的深情怀念和赞美之情。

这首《解连环·题画》通过对一幅画中女子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亡妻苏小妹的深切怀念之情。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画中女子美丽形象的赞美,也有对亡妻的深深怀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