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点绛唇:词牌名。前过江浙桃花已放今回銮至津门复见桃花盛开 —— “点绛唇”是词牌名,全称为《如梦令·前过江浙桃花已放》。 津门:指京城的南门,即北京的正阳门。 两春报:两年春天。 锦䌫仙舟:形容船华丽而精致。 星夜盼辰晓:整日不眠地盼望天亮。 情飘渺:情感难以捉摸。 艳阳时:阳光灿烂的时节。 垂杨老:垂柳变黄凋落了。 赏析: 这首词写于元朝末年,作者为元亡之后,隐居山林,寄情山水之间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的综合鉴赏能力,包括诗歌的意象、意境、技巧、情感、表达效果等。考生解答时应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然后组织语言作答。注意答题要点:①内容上的分析:思想主旨、情感倾向、艺术手法、结构布局;②形式上的分析:修辞、表现手法、炼字词、用典等;③鉴赏评价:风格特点、语言特色、思想意义。 本题要求赏析诗歌的内容与表达技巧。“樯灯”是诗眼,也是全篇之眼,点明题旨
积素飘飖,和风欲度千门晓。 注释:洁白的天空中飘着的雪花,随着温暖的春风,似乎要穿过千扇门户。 禁苑梅花绕,妙舞莺声,歌咏清平调。 注释:在皇家园林中,梅花围绕着,黄莺欢快地鸣叫着,伴随着清脆悦耳的《清平调》。 残腊杳,青春偏矫。 注释:残冬渐渐远去,春天的气息逐渐显现。 赏析:太阳的余晖洒在松梢,仿佛给松树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
【注释】 点绛唇:又名《喜迁莺》、《醉花间》,双调,四十六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济南:今属山东。九日:指重阳节。儿子:作者自指。南还:向南回去。 阑风长雨:风雨交加的天气。那有登高处:哪有在高处远望的兴致。那:哪。 西北南东:指四方。归人:回家的人。 绿醑:绿酒,一种颜色浅黄透明的酒。 颂:吟诵。悲秋句:吟咏悲秋之作。 赏析: 这首词写重阳节思乡之念。上片首两句说重阳节黄花开遍,年年在异乡度过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 九日同顾宁人、陆翼王登孙氏石台,赋呈退翁少宰:指作者与顾宁人和陆翼王一起登上孙氏的石头台,并赋诗呈给退翁少宰(即李退翁)。 花径登台:在花径上登高台。重阳节时登高台。 旧时此地:指作者和朋友们曾经在这里重阳节时登高。 天涯相见:远隔天边的人们相互见面。 最喜:非常喜欢。 瑟瑟金风剪:形容秋风萧瑟,像剪刀一样剪割着树叶飘落。 凭阑遍:站在栏杆旁看了一遍又一遍。 夕一片
诗句解读: 1. “几日衔杯,回眸咫尺榕树阻。” - 注释: “衔杯”意味着饮酒,“咫尺”表示非常近的距离。 - 赏析: 这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喜悦心情,但因距离很近的榕树阻碍了他们的团聚,增加了离别的惆怅。 2. “齐纨垂露,不写离情苦。” - 注释: “齐纨”是一种质地细腻的白色绸缎,“垂露”指的是绸缎上挂着露水。 - 赏析: 诗人用“齐纨垂露”形容绸缎上的露水
【注释】 小院:庭院。 疏帘:轻纱做成的帘子。 纤丽:娇美。 轻轻字:柔美的字音。 堕叶飘花:落叶飘零,花瓣飘落。 兰灯翳:香炉中燃烧着兰草,烟熏得人眼睛都看不见了。 那回微醉:那次喝醉酒的时候。 【赏析】 《点绛唇》,又名《浣溪沙令》。这是一首咏叹春景和怀人之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词中以“年时”开头,回忆往昔与情人欢聚的情景,表现了对往事的怀念
【注释】: 点绛唇 题虞夫人玉映楼词集:这是一首题虞夫人《玉映楼词》的词。玉映楼空:玉映楼空空地伫立在那里,已经没有人居住了。镜台:梳妆台,指代美人。伤心句:写美人离去之后,留下的是令人伤心的话。比肩人去:比肩并肩的人都离开了。谁忍修箫谱:不忍心再吹奏萧曲。门柳:门前的柳树。风前:在风中摇曳。依旧飘金缕:依然像春天里一样飘舞着金色的柳条。廉纤雨:细雨蒙蒙。返魂何处?莫是秋千路:魂魄归来到何方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此调又名“醉桃源”、“凤栖梧”。双调,四十九字,上下片各三平韵。上片四句,下片五句。 香袂:指女子的衣袂。飘空:飘飞。 为谁一笑穿花径:为谁而笑,穿过了花丛小道? 有时花顶:有时花瓣儿在头顶。 罗袜纤纤:形容脚小而瘦。并:紧挨着。 飞去飞来:指蝴蝶或蜜蜂等在空中飞舞。 惊鸿:形容美丽的姿容令人惊叹。这里泛指美丽的春色。 重门静:重重的门扉静静地关闭着。 粉墙深映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辛弃疾的作品。下面是对每一行的逐句释义: 1. 金粟香浓,一丛开遍团圞树。 - "金粟"指的是桂花的金黄色花朵,这里形容桂花香气浓郁。 - "香浓"强调了花香的程度。 - "一团"指花团簇簇的样子。 - "开遍"表示桂花开放得茂盛。 - "团圞树"是一种植物名,此处借指桂花树。 2. 小山题句,不用伤迟暮。 - "小山"通常指小而高的山峰,这里可能暗指某种自然景观或比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