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径登台,旧时此地重阳宴。
天涯相见,最喜翁犹健。
望极疏林,瑟瑟金风剪。
凭阑遍。
夕阳一片,送尽南飞雁。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
九日同顾宁人、陆翼王登孙氏石台,赋呈退翁少宰:指作者与顾宁人和陆翼王一起登上孙氏的石头台,并赋诗呈给退翁少宰(即李退翁)。
花径登台:在花径上登高台。重阳节时登高台。
旧时此地:指作者和朋友们曾经在这里重阳节时登高。
天涯相见:远隔天边的人们相互见面。
最喜:非常喜欢。
瑟瑟金风剪:形容秋风萧瑟,像剪刀一样剪割着树叶飘落。
凭阑遍:站在栏杆旁看了一遍又一遍。
夕一片,送尽南飞雁:夕阳西下,大雁向南飞去,好像把秋天的最后一片叶子也送走了。
【赏析】
这是一首登高台而作的七言律诗,描写的是重阳节时节作者与友人在石头台上登高赏菊的情景。诗人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对人生、世事的感慨之情。
首句“花径登台,旧时此地重阳宴”,是说作者和朋友们沿着花径登上石头台,这里曾是他们重阳节的时候聚会的地方。这里的“重阳宴”指的是重阳节时的聚会活动。这一句交代了诗歌的背景。
第二句“天涯相见,最喜翁犹健”。说的是虽然身处天涯之遥,但能在这里见到老朋友,非常高兴。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喜悦之情。
第三句“望极疏林,瑟瑟金风剪。”写诗人站在高处远眺,看到远处的树林被秋风吹得摇曳生姿,就像被一把剪刀剪过一般。这一句描绘了秋天景色的美丽。
第四句“凭阑遍。夕阳一片,送尽南飞雁。”诗人站在栏杆旁,看着夕阳西下的美景,大雁开始向南飞去,仿佛要把秋天的最后一片叶子也送走。这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叹。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