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又名“凤箫声”、“醉蓬莱”。双调九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五句,两结韵。上片四句,下片六句,共十句。上片第一句三平韵。 赠曹正子主事:送给曹正子(字子正),曾任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宋史.文苑传》载,曹正字“性豪迈,喜宾客,与苏轼游最久。” 【赏析】 此词是作者赠给友人曹正子的一首词。全词上片写送别之情,下片写怀归之意,情景交融,含蓄蕴藉。
【译文】 每年寒食节,我烧掉诗稿哭泣逝去的秋坟中的鬼魂。 小溪流水,多是眼中的泪滴。 不敢言功,只怕难以辞罪。 金堤溃决,遭大焚毁,没有英雄的气魄。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又名《凤栖梧》、《碧桃春》。双调六十六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韵。 寒食: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即清明节前一、二天。 自焚:烧掉。 秋坟鬼:死去的亲人。 眸中泪:眼睛中滚下的眼泪。 不敢言功:不敢承认自己有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审清楚题目要求,然后分析诗句中的关键信息。“酒绿柑红”意为:酒绿、柑红的春色,是春天的景色;“黄鹂唤醒春魂悄”意为:清脆悦耳的黄鹂鸟声唤起了人们沉睡已久的春天的意识;“翠楼寒少”意为:高楼里灯火稀疏,人烟稀少;“高烛花间晓”意为:在花丛之中,点着高高的灯烛迎送晓光。整首词描写的是春天游园的情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解析】 题画,写景抒情的诗词。“野迥秋浓,竹光团绿江村路”是第一句,意思是野郊秋意浓烈,竹子的光泽像绿色的雾一样笼罩着江边的小路。“坠鬟如雾。 几点吴山暮”是第二句,意思是那垂落的发髻像雾一样朦胧。“澹月微茫,啼雁烟中去”是第三句,意思是淡淡的月光在茫茫烟雾中显得模糊不清,远处传来了大雁的叫声。“归期误。 锦笺谁付”是第四句,意思是我归家的日期恐怕要误了。“怕近维舟处”是第五句
【译文】 细雨笼罩着层层山檐,幽雅的岚君、怡女同赋流萤。 窗外灯光深掩,庭院寂静无人,只有萤火虫在青林顶上飞来飞去,时隐时现。 滴溜溜的水滴声中,萤火虫的光点被湿气沾满,难以完整地飞舞,只能一闪而过。 不久后,幽静的丛林遮挡了视线,只能立于廊边等待。 【注释】 点绛唇:唐教坊曲名。又名“小庭花”、“金凤钗头”等。本词题一作《雨中见流萤》;下片首二句,《花草粹编》作“窗灯深掩庭除静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通过咏蝶抒写了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执着追求。上阕咏柳絮飞落桃花,描写了蝴蝶与花枝相依的情景;下阕写蝴蝶在花房中翩翩飞舞,追逐嬉戏,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全词用词精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柳雨桃烟”三句:点明题旨,即咏蝶,同时以景作喻,托物寄情。柳絮如雨,桃花似烟,春日里柳絮飘飘,如雾气缭绕,而桃花也如烟似雾,蒙蒙一片。英台是美女
点绛唇其二烟雨楼次史邦卿过西泠桥头 【注释】 - 烟水无情:描绘了一幅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景色,表现出一种冷清、凄凉的氛围。 - 当年曾照朱楼影:回忆过去曾经有一座朱红色楼阁,如今已消失在烟雾和雨水之中。 - 鸳鸯飞尽:形容一对鸳鸯已经飞走了,只剩下孤单的身影。 - 有梦如天迥:暗示自己心中有着远大的梦想,但现实中却无法实现。 - 红藕花残:描绘出荷花凋谢的景象
【注释】: 1. 几度:几次。 2. 莺啼:黄莺啼叫。 3. 垂杨:杨柳。 4. 玉骢(cōng)人去:骑着马的人离去了。 5. 菱花:镜子。金粉:指脸上的脂粉,也指美女。都无绪:都失去了原有的光彩。 6. 相思处:相思的地方。 7. 无情山色:无情的山色。多情路:有情感的道路。多情:此处指爱情。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情的词。词中描写了春天的景象、人物的活动以及人物的内心情感。全词以景起兴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又名“贺圣朝”、“天仙子”等。双调,七十三字,上片四句,下片五句六仄韵。 其五:此词之第五首。蟋蟀(蟋蟀):一种昆虫,善于鸣叫。 秋到庭除:到了秋天的庭院中。庭除,庭院里的扫除。 做成悲切:把蟋蟀鸣叫时的声音想象成悲伤和哀切的声音。做成,当作,想象。 诉向凄凉月:将蟋蟀鸣叫的声音向凄凉的月亮诉说着什么。 断础颓垣:倒塌了的屋基,残破的墙壁。 似为愁铺路
【注释】 点绛唇 其四 咏蝉: 素:白色。緌:鸟冠上的羽毛,这里泛指蝉冠。高嘶:高声鸣叫。占断:占据。抱叶吟条:抱着树叶在树枝上唱着。六代:指六朝。斜阳路:日落时分的路。 【译文】 蝉儿的歌声清脆响亮,半世以来赢得风露的恩宠。 槐树和柳树在春天生长,秋天时它们占据了青青的树。 它用树叶作歌,仿佛向行人倾诉衷肠。 愁绪太多,不堪倾听,只能默默忍受。 六朝的斜阳小路令人惆怅。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