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到庭除,不知何事须频说。
做成悲切,诉向凄凉月。
断础颓垣,似为愁铺路。
声无歇,苔花如雪,点点秋棠血。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又名“贺圣朝”、“天仙子”等。双调,七十三字,上片四句,下片五句六仄韵。

其五:此词之第五首。蟋蟀(蟋蟀):一种昆虫,善于鸣叫。

秋到庭除:到了秋天的庭院中。庭除,庭院里的扫除。

做成悲切:把蟋蟀鸣叫时的声音想象成悲伤和哀切的声音。做成,当作,想象。

诉向凄凉月:将蟋蟀鸣叫的声音向凄凉的月亮诉说着什么。

断础颓垣:倒塌了的屋基,残破的墙壁。

似为愁铺路:仿佛是为忧愁铺设的路。

声无歇:声音没有停歇。

苔花如雪,点点秋棠血:苔藓上的花像雪花一样白,而秋棠的花又如同鲜血一般鲜红,用来形容蟋蟀鸣叫声的悠扬与激烈。

【赏析】

《点绛唇·咏蟋蟀》由宋人叶梦得所作,是宋代词人咏物抒怀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对蟋蟀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在面对世事沧桑时的无奈与伤感。

词的上片写蟋蟀的悲鸣与凄苦境遇。开头两句:“秋到庭除,不知何事须频说。”意为秋天来临,庭院里需要打扫的时候,不知为何要频繁地谈论蟋蟀。这里的蟋蟀被描绘成一种无声的悲鸣者,似乎在诉说着自己的不幸和命运的无常。接着,词人用“做成悲切,诉向凄凉月”来表现蟋蟀的悲鸣之声如何通过月光的传播,传达给那些同样感到凄凉的人们,从而引起他们的共鸣。这种表达方式既生动形象,又富有诗意。

过片后,词人开始深入地描绘蟋蟀的生活状态。他用“断础颓垣,似为愁铺路”这句诗来形容蟋蟀所处的环境。这里,蟋蟀仿佛是被忧愁所困扰的,它们不得不生活在这样荒凉破败的环境中。而蟋蟀的鸣叫声则像是在为这些忧愁铺路,使得整个场景更加凄凉。此外,“声无歇”一词也进一步强调了蟋蟀的悲鸣之声永不停歇,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下片则是词人对蟋蟀鸣叫的具体描写。“声无歇”一句,不仅形容了蟋蟀的鸣叫声音,还暗示了它的生命力顽强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而“苔花如雪,点点秋棠血”这一句则通过对比的方式,将蟋蟀的鸣叫与秋日里盛开的苔花和鲜红的秋棠花相映衬,形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这种描写不仅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还使得整首词更加富有层次感和美感。

这首词通过对蟋蟀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在面对世事沧桑时的无奈与伤感。词中的意象丰富多样,语言优美动人,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