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阔庵成又自夸,要令妙语发天葩。
未容临济终仆地,正赖云门已出家。
少日浪曾参泐水,暮年端合在丹霞。
赠君革屣游山去,勘破诸方一笑哗。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彦周法地弟作出家庵又自为铭作此寄之”
- “彦周法地弟”: 指的是僧人彦周的弟子法地,这里可能暗示着一种师徒关系或某种师承。
- “作出家庵”: 指建造了庵堂作为修行之地。
- “又自为铭”: 即自己撰写了一篇铭文来纪念或说明自己的行为。
第二句:“迂阔庵成又自夸”
- “迂阔庵成”: 形容建造的庵堂虽然有些迂腐但已经竣工。
- “又自夸”: 表示对自己成就的自满和自豪。
第三句:“要令妙语发天葩”
- “要令”: 意味着需要或想要。
- “妙语”: 指精妙的话语或修辞。
- “发天葩”: 形容用巧妙的语言或言辞如同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一般。
第四句:“未容临济终仆地”
- “临济”: 是禅宗中的一个人物,常被用来比喻高僧或高手,此处可能有对临济的高赞。
- “仆地”: 意指倒下或失败。
- 这句话可能是在说,还没有达到临济那种高人一等的境界,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大师或成功者。
第五句:“正赖云门已出家”
- “云门”: 同样是禅宗中的人物,可能是一个比临济更高层次的存在。
- “已出家”: 指已经剃度出家为僧。
- 这句话可能是在说,正是因为有了像云门这样的高僧的出现,才有了后来的成就和发展。
第六句:“少日浪曾参泐水,暮年端合在丹霞”
- “少日”: 年轻时或早年时期。
- “参”: 在这里可能有参访、学习的意思。
- “泐水”: 指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式,即在石头上刻字以记诵佛法。
- “丹霞”: 指佛教中的丹霞山,也象征着修行的场所。
- 这句话可能是在说自己年轻时就曾经到过丹霞山(也可能是指其他地方),并在其中参学,而到了晚年则应该在这个地方修行。
第七句:“赠君革屣游山去,勘破诸方一笑哗”
- “赠君革屣游山去”: 意指送你一双新鞋,让你可以自由地去山上游玩。
- “勘破诸方一笑哗”: 意为通过你的实践和探索,能够洞悉所有的地方,并且对此一笑置之。
- 整句话的意思是鼓励朋友去山上游玩,同时也希望你能够在旅行中发现真理,对各种说法保持开放的心态,不必过于执着。
综合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僧人法地建造庵堂并自撰铭文的赞赏。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修行和学问的看法,认为真正的修行不仅在于形式上的建庵和撰铭,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和对于知识的探求。此外,诗中还体现了对禅宗高僧如云门的敬仰,以及对于不同修行阶段(如年少时学习、晚年修行)的期许。整体而言,这首诗充满了对知识和修行的尊重,以及对人生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