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天
【注】壶中天:词牌名。七夕:古代节日,农历七月七日,相传牛郎织女相会。 【赏析】“新秋不换”点明季节。“过皇姑”即经过金陵。“七襄”指七月初七。“天上一年如一日”与“却爱千金时刻”呼应,说明牛郎织女虽相隔银河,但一年一度的相见仍像平常一样珍贵。“珠露溶溶,银湾耿耿”写银河的晶莹,突出其美。“不怕风涛急”表明牛郎织女不畏艰难,勇敢地跨越银河。“转盼重逢”是说他们终于在七夕这一天相聚了
【诗句】 壶中天春情 燕娇莺懒,正愁晴怨雨,纹窗深闭。撩乱春光三月暮,处处袭人花气。力弱萍飘,情深絮泊,做就相思味。横琴曲罢,旧时怀抱堪寄。 还把一卷新词,柔肠宛转,叹新声难倚。瞥见风筝天外影,悄共离魂飞起。桃绶拖红,苔钱砌绿,犹惹深深意。竹间烟袅,不知茶熟还未。 【译文】: 燕子和黄莺都感到娇嫩无力,春天的天气让人既高兴又悲伤,它们在窗户上画着花纹,将窗户紧紧地关闭起来。在这撩乱的春风中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南园梦醒,看翩翩凤子,欹斜兰砌。”南园,这里指庭院。凤子,凤凰一类的鸟。这句是说在梦中醒来,看见一只美丽的蝴蝶停在花旁,像一只娇媚的小凤凰。 “应是东皇曾属意,长就轻盈灵卉。”“东皇”,即东方之神,这里指春神。这句意思是:想必春神曾特别宠爱过,使它长得这样轻盈可爱。 “百和草薰,一痕藓亚,几簇嫩如水
壶中天 石帚韵再答少谷留别 故山抛却,把南花分做、荆台仙侣。斜日照残楼外柳,柳外青山无数。绣户春灯,画罗秋扇,泪点吹成雨。兰成已老,断肠难写愁句。 注释:故山,故乡的山;南花,指梅花,因在江南,又名江南花,又称“南枝”,此处借指家乡的梅花;荆台,古地名,这里代指故乡;阳关,古代乐曲名;大堤,即《楚辞·招魂》中的大壑为防,以通水道;三生,佛教语,指前世、今生、来世。 赏析:这首词是一首送别词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张孝祥的《水调歌头·过洞庭》中的一首。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壶中天晓起 —— “壶中天”是一种比喻,这里用来形容清晨的阳光洒满了整个房间。 寂寥深阁,正朝暾乍上,琼窗初启。漠漠寒云消欲尽,早又雁归时矣。香润衣篝,钗横奁匣,犹是慵梳髻。翠帏斜揭,小鬟教叠鸳被。 —— “寂寥深阁”,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又深远的庭院景象。“朝暾乍上”指的是太阳刚刚升起,阳光洒满了整个房间
壶中天,题公曼仇史,即以为赠 壶中天是词牌名,题公曼仇史是指代某位名叫公曼仇(或曼卿)的人所写的历史传记。即:就是给公曼仇这个人写的传记。 滔天风浪,顿倾翻赤县,鼋鼍出没。如此江山谁管领, 顿倾翻赤县:比喻国势动荡不安,像大波浪一样席卷了整个国家,又像翻船一样把国家颠覆了,形容国家混乱不堪。 一任伊川被发:任由伊川的人民披头散发。 我辈书生,高歌击剑,枉自生奇骨。可怜殷浩,书空终日咄咄
这首诗是元代词人王沂孙的《壶中天》。 下面是诗句和译文: 1. 油窗花户,带晴光、照耀琼楼玉宇。双鹊冒寒飞报喜,偏触几分愁绪。 - “油窗花户”指的是窗户上的花格,通常用于装饰,增加美感。“带晴光”指的是窗户外面阳光照射进来。“照耀琼楼玉宇”形容阳光照亮了华丽的建筑。“双鹊冒寒飞报喜”指两只喜鹊在寒冷的冬天飞翔,预示着好消息的到来
壶中天庚子元日雪霁,闻诏开万寿恩科,赋寄经敷弟 风尘澒洞,向谁何、乞个文章利市。蓦见紫微新雪霁,吹送下黄麻纸。鹄立千官,鸾趋三殿,知是天颜喜。恩波分及,网罗多少寒士。 南望瓯越家山,亭依戏采,春满珊瑚蕊。莫道埋头人未遇,可废三冬书史。宝剑磨光,弦琴学谱,何处无知己。吾犹拙宦,老亲须鬓苍矣。 译文: 风尘滚滚,我向谁寻求一篇文章的利市?忽然看到紫微宫新雪霁,送来了黄麻纸。鹤立鸡群的官员在千官之中
壶中天 己亥腊月二十五日,雪中忆西泠梅花 注释: 1. 己亥:指农历的己亥年,即1935年。 2. 腊月:农历十二月,也称为腊月。 3. 二十五日:农历的一个日期。 4. 雪中:形容冬天下雪的景象。 5. 西泠:杭州的旧称。 6. 梅花:这里指的是西湖边的梅花。 7. 一壶才了:表示刚刚喝完一壶酒。 8. 又提壶唤买:表示又去喝。 9. 都无应者:没有人回应。 10. 消不得寒寒又甚
壶中天·己亥腊月二十五日,雪中忆西泠梅花 寒鸡催起,除围炉以外、他无佳致。三百树梅无觅处,不识故乡开未。冻剖冰肤,寒镌玉骨,算一场花事。鸿泥馀印,更从何处游戏。 遥想旧迹孤山,空亭鹤放,闲却龙飞地。只此冰花零碎瓣,也作西湖滋味。扫尽凡尘,生成色界,无极开图画。邮亭人便,一枝吾盼春寄。 注释: - 寒鸡催起:形容时间紧迫,需要立刻起床。 - 除围炉以外、他无佳致:除了围着火炉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