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止
【注释】地主:指主人或主人家的亲属。邵宝:字平叔,北宋诗人、书法家,曾任翰林学士等职,有《松窗杂录》。竹山:在今安徽寿县东北,相传春秋时鲁哀公葬此,故又名鲁哀公山。 【赏析】此诗为和邵宝游竹山而作。首联点题,二联写景,三四联写人,末联写情。全诗写景抒情,浑然一体。 “地主重逢感售游”,起句突兀而起,直抒胸臆。“地主”,即主人,这里是指邵宝。诗人与邵宝重逢,感到十分欣喜。“廿年真负竹山秋”
【注释】 崇周:指唐朝宰相、诗人李崇周,字长史。闲居:隐居。笺天:即《笺天集》,李崇周的诗集。三千疏:指李崇周的诗作。漫兴新题百篇:指李崇周随意写诗的题目很多。林鸟巢多知地稳:意谓树林中鸟巢很多,说明地方安定。水花开晚为谁妍:意为水中荷花开得晚,不知道是为了谁而绽放的。到门溪涨喧渔子:意谓溪流到了门前变得喧闹起来,好像在叫唤着什么。涸鲋胶舟忆去年:意为干涸了的鱼,粘在了船上的回忆去年的事。
道在 道在从吾懒,家贫觉虑轻。 闲观乞米帖,喜得煮茶铛。 情话逢谁洽,诗逋积未赓。 落花风雨夜,一笑悟浮荣。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诗人内心感受的诗歌。首句“道在”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理的理解,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内心的平静和宁静。第二句“家贫觉虑轻”则反映了诗人面对生活的艰辛,仍然能够保持一颗平静的心。第三句“闲观乞米帖,喜得煮茶铛”描绘了诗人在贫困的环境中,依然能够欣赏生活的美好
诗句释义: - 六月池亭飞水烟,风光宜诵也宜弦。 - “六月”指的是农历的六月,这里可能是指一个特定的时间或季节。“池亭”指的是池塘边的亭子,可能是作者所在的地方。“飞水烟”形容水面上的雾气飘渺如烟。“风光宜诵也宜弦”意味着这里的景色和环境既适合诵读诗歌,也适合弹奏乐器,给人以美的享受。 - 闲谈试听皆深趣,佳制争传或半篇。 - “闲谈”指的是和朋友聊天。“试听”表示尝试聆听
【诗句释义】 仲冬时节,我独自走在小圃里,看到那些已经凋谢的菊花,虽然失去了生机,但仍有晚开的花朵。我久久地把玩着它。 漫步篱笆旁,惊讶地发现只剩下金色的菊花,它们在寒冷中仍然顽强地生存,不能像普通植物一样枯萎。 菊花的贞洁之心,一直到死香气都仍在,细嫩的根芽在春天中回春,意味已深。 园中的花事已结束,园中的冰雪覆盖,寒气侵袭。 我想吃饭但又不想吃,因此惆怅不已,幸好有江梅与我相伴。 【译文】:
【注释】 歙县:在今安徽。许良佐:人名,作者友人。西园:指欧阳修所筑的西湖。欧阳公:即欧阳修,谥号景。王荆公:王安石谥号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尝:曾经。序记:序言和传记。略彴斜斜度小溪,路从南畔又回西。这句是说,有一条小溪穿过许良佐的西园,道路向南边延伸,然后折向西面。年时不种闲花草,世德常看旧品题。这句是说,以前没有时间去种植花草树木,只是欣赏着那些经过岁月洗礼留下的名品佳作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着眼山中茗具幽,自应题品属名流。 - 注释:“关注”或“观察”。 - “山中茗具”指的是山上的茶具。 - “幽”意为幽静、雅致。 - “题品属名流”意即这些茶具出自名门世家或有高雅气质的人。 - 此句表达对山中茶具的欣赏以及对制作者高超技艺和高雅品位的赞叹。 2. 身经宿火三千劫,骨透清风一段秋。 - 注释:“经过”或“经受”。 - “宿火”指长时间的火烧。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注意不要出现错字漏字、语序颠倒的情况。 “次韵为钱子山悼亡”,这是一首悼亡诗。悼亡诗是古代文人抒发对亡妻或死者哀思的诗歌体裁。悼亡诗多用比兴手法表达作者的悲痛之情,有的则直抒胸臆。这首诗是悼念钱子山的亡妻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渠南一老亭次韵:在渠南有一个古老的亭子,我在这里吟咏。 石渠悠悠南有亭,亭中人物少微星:石头渠道(或指水渠、小溪)流淌,南方有一个亭台,亭子里的人很少,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稀少。 新添十竹皆珠玉,恰对九峰如画屏:新的竹林长得很好,就像珍贵的宝玉一样,正好面对九座山峰,就像美丽的屏风一样。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琼花的形神。诗人用“无双亭”和“天上人间仅此花”突出琼花之独特,以玉质、年华比喻其美艳,以荣枯、雷雨比喻其命运,用“一去永遗尘土累”“瑶台空锁旧烟霞”来表达诗人对琼花的喜爱。 【答案】 译文: 无双亭下淮南浒,天上人间仅此花。 九朵攒来呈玉质,两回开处占年华。 荣枯与世如相系,雷雨何时却再芽。 一去永遗尘土累,瑶台空锁旧烟霞。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