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迟
玉漏迟 其三 西风无着处,如今闲了,斜阳高树。 摇落江潭,一片乱鸦飞去。 客思吟商最苦,更消得、庾郎愁赋。 深院宇,残萤断雁,伴人凄楚。 谁怜病枕难禁,正飒飒吹来,萧萧不住。 采绿前游,空有砌蛩能诉。 弹指几番怨恨,怕化作、漫天碎雨。 君听取,凉声又惊秋暮。 诗句翻译: 1. 西风无着处,如今闲了,斜阳高树。(译) - “西风无着处”描绘的是西风无法停留的场景。 -
【注释】 1. 玉漏迟:词牌名。 2. 金奁:古时妇女用金做的妆匣。 3. 紫箫声杳:指箫声遥远,听不见。 4. 乌丝:这里指文墨、书写的线条。 5. 承平年少:太平盛世的年轻时候。 6. 憔悴:形容人瘦削、面色枯槁的样子。 7. 渌水亭:在今河南新野县西。 8. 玉笥:玉制的书笥。 9. 薶(yū)云:指书简。 10. 孤吟:独自吟咏。 11. 啼鹃:杜鹃鸟,相传其叫声似“不如归去”
玉漏迟 忆鸥小艇玩月晚霞初散绮,正素月流空,光逗帘额。 傍晚的云彩渐渐散去,明亮的月亮高悬在空中,月光洒落在窗棂之上。 试拓疏窗,浅印一方珂雪。 轻轻拉开窗帘,让月光洒在窗台上,如同洁白的珂雪一样。 凉意萧萧竹树,人静后、满庭秋色。 夜晚来临,竹影摇曳生姿,庭院中充满了秋意。 河影直。 河水流淌,与远处山峰相接。 遥山不动,夜云堆碧。 遥远的山峰依然静静地屹立着
【注释】 玉漏迟:唐教坊曲名。正月十三日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俗以“上元”为年中第一佳节。 试灯:指试放花灯,点起灯火,以示庆祝节日。 “雪意”句:形容初春的天气寒冷似雪。 叠鼓:古代用木制长筒状乐器击鼓。 密炬:密集的灯火。 风又起:风吹起来了。 迷离月晕:模糊不清的月亮形状。 几处佳宴传柑:几家宴会里传来吃柑橘的声音。 银甲弹筝:银色盔甲装饰的琵琶手在弹奏琵琶。 绣巾香腻
【注释】 ①玉漏迟:词牌名。②薄游:闲游,轻游。③惊风:指秋风吹动梧桐叶声。④意长笺短:书信写得很长,但时间很短,不能及时传达。⑤病与秋争:因病而与秋天争夺。⑥“湿鼓”句:山城的鼓声在雨中传来,又穿过层层云彩,仿佛有千万片云。⑦灯晕:灯火辉煌时的影子。⑧茂陵:汉昭帝刘弗陵的陵墓,在今陕西兴平县西。⑨少年:诗人年轻时。⑩几熨帛光阴:几年来,一直为生活奔波忙碌。11试香池馆:曾在池边亭子里焚香
玉漏迟,夜来人意倦。 熏篝素被,自怜幽婉。 帘角风来,枕底愁丝先颤。 一片银屏月好,被满地、碎蛩啼暗。 莲漏短,玉釭照泪,一痕红泫。 已教病过残秋,便瘦尽腰围,也无人管。 莫展湘奁,暗里朱颜渐换。 殃及西风且住,恐撩起、玉钗幽怨。 注释: 1. 玉漏迟 - 一种古代计时工具,通常由铜制成,形状类似漏斗,内部有一根刻有度数的指针,用于测量时间。 2. 夜来人意倦 - 指夜晚时分,人们感到疲惫
【诗句】 玉漏迟 黄叶额黄山一角,凭谁衬出,疏林高树。 最好斜阳,点缀晚鸦无数。 一片金迷纸醉,偏动了芜城愁赋。 愁欲诉。 蝉鸣向晚,汉宫秋暮。 年来怕过亭皋,为瘦尽诗心,夜寒吟苦。 笠子堆边,忍话绿阴前度。 桴鼓连村未歇,问家在江南何处。 飞梦去。 敲窗又惊风雨。 【译文】 额山之巅的黄山一角,任凭谁能衬托出来,稀疏的树林和高高的树木。 最好的时刻是夕阳,无数乌鸦在天空中点缀着。
玉漏迟 夏夜 大城风柝静,流萤睡了,雨余无影。 有约凉蟾,小扇倚阑闲等。 香气无风四入,渐草际罗衣吹冷。 池色净。 新荷露迟,又将秋孕。 此时万念清虚,爱小玉催诗,井华煎茗。 好梦来迟,多半路迷花径。 日日愁心似水,赖一晌潮痕初定。 眠未肯。 疏星向人同醒。 注释: 1. 大城风柝静:大城,指坚固的城墙;风柝,即风声,敲打着城门的梆子;静,形容城门关闭,没有声音。 2. 流萤睡了:流萤
玉漏迟 清阴匀小院。 新虫语里,闲愁一片。 莫倚栏杆,今夜明蟾如练。 不怨清寒梁案。 只难遣、年年离怨。 江路远。 双飞贴水,此情羞燕。 可奈减却芳菲,误几信花风,他乡犹恋。 试问罗衾,漫道别情禁惯。 昔昔思眠还醒,展翠幕、春星寒转。 凭几倦。 人静更深谁见。 译文: 清幽的月光下,庭院显得格外宁静和美丽。 蟋蟀在草丛中鸣叫,带来一种闲适的忧愁。 不要靠在栏杆上,因为今晚明亮的月亮就像一条白练
这首诗名为《玉漏迟·月夜湖上和闺友韵》,是诗人在月下湖边与闺中友人的诗作。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玉盘秋皎洁,烟消水定,十分澄澈。万壑千峰,黛重螺浓如滴。 - 玉盘:比喻月亮,如同玉制的盘子一样明亮。 - 秋皎洁:秋天的月亮非常明亮洁白。 - 烟消水定:形容水面平静,像烟雾一样消失。 - 十分澄澈:形容湖水清澈透明。 - 万壑千峰:形容山峦众多,沟壑纵横。 - 黛重螺浓如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