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谟
【注释】 君山:即洞庭山,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南。四面:指四周。巴陵:今称岳阳城北的巴丘,为湘江与洞庭湖交汇处。十里馀:约略数里之遥。渺渺(miǎomǎo)烟波:渺茫的云雾弥漫的湖水。阴阴(yīn ēn)石洞:阴暗的山洞。虎啸猿啼月上初:形容夜晚山中猿猴虎啸声和月亮升起时的声音。几茎斑竹尚扶疏:几根斑竹依然繁茂。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游岳阳君山时的感受。首联写君山的景色,次联写僧人的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意,并分析诗中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根据各选项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判断正误,并写出相应诗句的注释。最后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案】 此楼飞檐自何年,作镇南州势不偏。 日暮巴陵云满地,春深梦泽水连天。 登临自古怀兴替,忧乐凭谁问后先。 短棹秋风聊伫望
城峡江新县口占 地远山深忆昔年,潢池赤子亦堪怜。 圣明洞彻贻谋远,父老欢欣向化便。 江面萦回双涧引,天边拱揖数峰连。 微臣体国思经野,此议元成岳牧前。 注释: 1. 地远山深忆昔年:指诗人在远离家乡的地方,面对着高山大河,回忆起过去的生活。 2. 潢池赤子亦堪怜:潢池,指代流离失所的百姓;赤子,泛指百姓。诗人感叹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同样值得同情和关怀。 3. 圣明洞彻贻谋远:圣明
这首诗的原文是: 游赤壁赴邓待御文瑞约千里沧波接素秋,偏从豸史得重游。 风流词客今何在,霄汉阴云此尚浮。 不断藤萝缘古树,无心鸥鸟下中州。 衔杯莫厌青山暮,灯火相看兴转幽。 译文: 万里长江波澜壮阔地迎接着清冷的秋季,偏偏这次是作为使者重游了赤壁。 如今的风流才子们在哪里?只见天空中的乌云依旧漂浮。 不断攀爬着的藤萝缠绕着古老的树木,无心观赏的鸥鸟飞向了中州。
【解析】 “览镜频看两鬓蓬,山云舒卷此浮踪。”大意是说:常常对着镜子看着自己满头白发,就像那起伏的山间云雾,飘忽不定。“禅机已解忘沙鸟,袜线那堪补衮龙。”大意是说:禅机已了,忘却了那些纷扰的红尘俗事和世俗之忧,但那被破的袜子,又怎配得上那条高贵的龙袍?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他对于名利富贵的厌倦,也表达了他对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向往。 【答案】 译文: 我常常对着镜子看着自己满头白发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佐郡吾乡说老成,催科抚字喜兼行。” - 关键词解释: - 佐郡:辅助州郡的官员。 - 说老成:形容官员经验丰富、稳重成熟。 - 催科:征收赋税。 - 抚字:关怀百姓,抚养子女。 - 喜兼行:同时高兴并顺利地执行任务。 - 译文: 我作为地方官员来到我的故乡,见证了你作为老成的官员,同时完成催科和抚字的任务时感到无比的高兴。 第二句:“官迁藩刺新承宠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荆南名郡古称雄,经纬功存禹贡中。 ——荆州(今湖北省江陵县)自古就是著名的地区,其地理位置和历史贡献在古代的《禹贡》中有明确的记载。 - 荆南: 即现在的荆州地区,古代称为“荆蛮”或“荆州”。 - 古称雄: 指历史上荆州地区的强盛时期。 - 经纬功存禹贡中: 指荆州的历史功绩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被记录在《禹贡》这部古代的地理志书中。 2. 千里帆樯吴蜀会,万家楼阁水云通。
注释: 1. 灵根海上移来远。灵根指的是海棠树的根部,海上移来远指从远方移植过来的海棠树。 2. 艳质还分定惠馀。艳质指的是海棠花的美丽颜色,分指分配,定惠馀指海棠树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 3. 紫缕低垂春正绾。紫缕指的是紫色的丝带,低垂春正绾指春天时,海棠树上的紫丝带低垂下,正好绾住了。 4. 清流频照影谁如。清流指的是清澈的水流,频照影是谁如指没有人像水流那样清晰地映出自己的影子。 5.
草亭同周郡博张愈光观海棠 其四 书屋忽惊春雨骤,名花真怯晓寒馀。 身随流水魂应断,带绾东风力不如。 丽色总非歌舞日,啼痕还忆别离初。 春光一瞥仙踪渺,欲向蓬莱更卜居。 注释: 书屋:书房、读书的地方。 春雨:春天的雨水。 名花:名贵的花卉。 晓寒:早晨的寒冷。 身随流水:身体随着流水而逝。 魂应断:灵魂应该断掉。 带绾东风:系着东风吹动。 丽色:美丽的颜色。 丽色总非歌舞日
注释: 草亭同周郡博张愈光看海棠 其一 去岁:去年。花又谢:花朵又凋谢了。 风神:指花的风韵,即花的神韵。 一年馀:一年间。 今朝:今天。 气暖:气温回暖。 开还早:开花比往年要早。 猩染绛裙春睡后:红色的裙子被猩红色的花瓣染色。 晕生丹脸酒腥初:脸颊上酒香四溢。 须觞咏:应该咏诗。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海棠花开的景象,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力。诗人通过对比去年和今年海棠花的生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