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楼飞构自何年,作镇南州势不偏。
日暮巴陵云满地,春深梦泽水连天。
登临自古怀兴替,忧乐凭谁问后先。
短棹秋风聊伫望,几行征雁正孤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意,并分析诗中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根据各选项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判断正误,并写出相应诗句的注释。最后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案】

此楼飞檐自何年,作镇南州势不偏。

日暮巴陵云满地,春深梦泽水连天。

登临自古怀兴替,忧乐凭谁问后先。

短棹秋风聊伫望,几行征雁正孤翩。

注释:①此楼:岳阳楼。②作镇南州:作为南方地区的屏障。③势不偏:形势稳固。④巴陵:古县名,治所在今湖南岳阳市。⑤云满地:指云朵布满大地。⑥梦泽:古代地名,在今湖南省洞庭湖附近。⑦兴替:兴衰更替。⑧凭谁问后先:凭谁向谁询问以后的情况。⑨短棹:小船。⑩孤翩:孤单飞翔。

赏析:“登岳阳楼”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诗人通过对岳阳楼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首句写岳阳楼的建造年代久远难以考证,但已成为南方地区的重要屏障。第二、三句描写傍晚时分,洞庭湖上云雾缭绕;春天来临时,湖水浩渺与天空相接。“云满地”“水连天”,极言湖面之宽阔,气象之壮阔,境界之开阔,意境之雄浑。末两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登高远望,自古都怀有对国家盛衰更替的忧虑,而这种忧虑又该由谁来问呢?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和忧虑。“短棹秋风聊伫望,几行征雁正孤翩”一句中,诗人以“秋风”“征雁”等自然景象烘托出他内心的孤独感,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关切之心。全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情景交融,寓意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