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清都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赏析作者情感和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分析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重点句子加以赏析即可。 “料峭西风紧。” 料峭:微寒。西风:秋风。紧:劲疾。点明时令为深秋,天气转凉。 “重阳后、菊英生怕吹损。” 重阳节后,菊花已经盛开。菊英:指菊花。怕吹损:害怕秋风的侵袭。 “银屏暗护,琼筵乍敞,淡如人俊。”“银屏”是屏风
【赏析】 词写读宋词后的感怀。“旧曲闲寻遍”点明主题,即作者在灯下读罢宋词后,不禁想起往日与友人同吟共赏的情景,而如今却物是人非。上阕写回忆,下阕写感慨。 首句“旧曲闲寻遍”,点出了题中“感赋”二字。作者回忆起当年自己作的《满江红》等词,也曾与友人同唱过,而此时自己却已白发苍苍,年老力衰,再也找不到当年的激情了,所以“旧曲闲寻遍”。“西风紧”三句,由追忆转入现实,写西风萧瑟,箫声在云外吹断
火凤排筝柱。红丝袅,茜霞低罥琼树。鸳睡初起,同心暗结,有谁偷妒。长生殿里香盟,各占取金钗半股。爇蕙火一气双烟,春寒暗减前度。 【注释】 (1)排筝柱:排列成筝柱形状。 (2)红丝:红色丝带。袅:随风轻轻飘动的样子。 (3)茜(xiàn)霞:指红色的朝霞。 (4)鸳(yuān)睡初起:鸳鸯鸟的早晨刚醒。 (5)同心暗结:指夫妇暗中相约而结为连理枝。 (6)长生殿:即长生殿
翠玉封庭藓。山湾抱,古祠来拜英彦。莹然水镜,南州品士,自来冠冕。人心万古思汉。惠陵路应穿望眼。倘大年、长奠三分,降王争到刘禅。 注释:绿色的玉饰封堵了庭院中的苔藓,山湾抱,指山湾环抱的古祠堂。这里指的是庞靖侯祠。莹然水镜,比喻人如明镜般明亮。南州品士,指南朝时期的名士。惠陵路应穿望眼,想象着在惠陵的路上行走,眼睛应该能看到远方。傥大年、长奠三分,倘若能够长久地为汉室祈福。降王争到刘禅
【诗句解释】 1. 墙倚秋千倦。 墙:指院墙。秋千:一种儿童游戏,通常由绳子或竹竿做成,悬挂在两臂间,可以来回荡秋千。 墙倚秋千倦:形容女子在秋天的傍晚时分,靠在院子里的墙上休息,因为秋千已经玩得很疲倦。 2. 斜阳下、无端心事凌乱。 斜阳:指夕阳。 无端:无缘无故,没有理由。 心事凌乱:形容心里的事情纷繁复杂,难以理清。 3. 莺痴绿老,鹃哀红谢,韶华逾半。 莺:指黄莺。 痴:傻;愚蠢;无知。
【注释】 单寒子:指贫寒读书人。蓬门:草门,形容贫苦人家的门户简陋。秋机织泪:指织女在秋天思念牛郎(牛郎、织女传说故事)。春灯熨梦:用春天温暖的灯光把牛郎和织女的梦熨平,使之不再有相思之苦。瓻书:古体字“书”字。建水高瓴:指建水的高楼,高瓴即高台。寒宵过午:指寒冷的夜晚过了中午。生前:指活着的时候。墓门寒食:指死后的墓地上寒食节时的情景。望风悬泪:形容对死者的怀念之情。珍图手展:珍重地展视图画
诗句解释与注释: - “个个如钱,丝丝似发,雨馀益增幽景。” 这句话描绘了苔藓的形态特征及其在雨后更加茂盛的生长状态。“如钱”和“似发”分别形容苔藓的形状和小枝细脉的外观。通过雨水的滋养,这些苔藓显得更为茂盛,增添了一份静谧而幽深的自然景观。 - “小园春去,双扉昼掩,落红初凝。” 描述了春天结束的景象,小园中的花朵凋谢,庭院的大门被关闭,红色的花瓣开始凝结,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
【注释】 1.庐蒲江:指庐江,即今安徽怀宁县。 2.生梦:一作“梦生”。 3.鸥管:比喻梦中的鸥鸟叫声。 4.楚江片云:比喻梦中的一片云彩。 5.屏中:比喻梦中的屏风。 6.镜语:喻指梦中人的眉目传情之语。 7.阑痕:喻指梦中人的手指痕迹。 8.天涯:一作“天边”。 9.湘波:湘江的水浪。 10.疏棂:稀疏的栏杆。 【赏析】 此词以写梦境为主,抒写离恨。上阕写梦中情景,下阕写梦醒后的哀怨
萤火 【注释】秋声、破瞑:指秋天的蟋蟀叫声。团扇:古代妇女手中持着圆形的扇子,比喻女子。金枢:指皇宫的金门。景:光华。 【赏析】这首词写深林中萤火自照,其光虽微却能映出金枢之光,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注释】 ①大食:古国名,今西亚一带。 ②玻璃质脆,盈盈不类,汝哥官定:指大食瓷的质地轻薄脆弱,晶莹剔透,不像中国陶瓷那样坚硬厚重。汝哥,即汝窑。 ③月叶金书:指月白釉上绘有金色花纹。 ④赤罽,指红彩织锦。拳须管领:指用竹筒盛茶时,要用手握住竹筒。 ⑤承露铜盘,仙人泪滴犹剩:铜盘是古代的一种器物,用来承装液体,如水、酒等。仙人泪滴犹剩,是指大食瓷上的图案,就像仙人的眼泪一样珍贵。 ⑥紫袖昭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