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亦单寒子。蓬门夜、母儿形影相倚。秋机织泪,春灯熨梦,烟残坠穗。瓻书借向东邻,便绕膝、殷勤问字。诵琅琅、建水高瓴,寒宵过午忘寐。
生前无分鸡豚,墓门寒食,望风悬泪。珍图手展,丸熊画荻,俨然前事。帘前雾重成滴,摇壁影、葳蕤细蕊。陟屺吟、能否招魂,涕零茧纸。
【注释】
单寒子:指贫寒读书人。蓬门:草门,形容贫苦人家的门户简陋。秋机织泪:指织女在秋天思念牛郎(牛郎、织女传说故事)。春灯熨梦:用春天温暖的灯光把牛郎和织女的梦熨平,使之不再有相思之苦。瓻书:古体字“书”字。建水高瓴:指建水的高楼,高瓴即高台。寒宵过午:指寒冷的夜晚过了中午。生前:指活着的时候。墓门寒食:指死后的墓地上寒食节时的情景。望风悬泪:形容对死者的怀念之情。珍图手展:珍重地展视图画。丸熊画荻:指以画笔为熊作画,或以画笔为荻画鹅。俨然:形容画得逼真的样子。陟屺吟:指登上山头吟唱。能否:能还是不能。招魂:指招来亡魂。涕零茧纸:眼泪流满茧纸上。茧纸:蚕茧做成的纸,这里泛指书信。
【译文】
我也是一个贫寒读书人,草门夜深时,母子二人相互依偎着。秋月下织女织布时流泪,春夜里牛郎与织女相会时熨平了他们的梦。烟雨朦胧中,残穗摇曳。借邻家的书读,便绕膝问字。琅琅书声,像高高的楼阁一样。寒夜过半仍忘寐。
活着时没有资格享受鸡豚之宴,死后墓地上寒食时节,望着秋风飘来的落叶,不禁潸然泪下。珍重的图卷展开在眼前,画出的熊和画的鸭栩栩如生,仿佛再现了前事。帘前雾气重重成滴,摇动窗壁映出细蕊。登高吟咏,是否能够招来亡魂?泪水纵横满脸。
【赏析】
此词是一首悼念高潜翁的词。全词采用比兴手法,将高潜翁的生活写照与古代传说结合起来,抒发自己对高潜翁的怀念之情。
起首二句写自己生活清苦。“我亦单寒子”,点明作者身份,“寒灯课读图”,说明自己家境贫寒,只能借邻居的书来看,以便向邻居借些钱物。“母儿形影相倚”,写自己母亲和孩子一起生活的艰辛状况。
“秋机织泪,春灯熨梦,烟残坠穗。”三句写自己织布、弹琴、读书等生活状态。“瓻书”即古书,“瓻”是“书”字古体字。东邻借书,殷勤问字,表明自己勤学刻苦,好学不倦的精神风貌。“诵琅琅”、“寒宵过午忘寐”,则写出自己的读书勤奋。
下片写自己对高潜翁生活的想象,以及对高潜翁去世的哀伤。“生前无分鸡豚,墓门寒食,望风悬泪。”三句写自己生前贫困,死后墓地上寒食节时的景象。“珍图手展,丸熊画荻,俨然前事。”三句写高潜翁去世后,人们珍视他生前的作品,并把他的画作为玩赏之物,使高潜翁生前画的熊和鸭栩栩如生,仿佛再现了高潜翁生前的情景。“帘前雾重成滴,摇壁影、葳蕤细蕊。”三句写高潜翁去世后,人们在帘前看到的高潜翁的肖像,如同雾中细蕊一般。“陟屺吟、能否招魂?”三句写自己登高吟咏高潜翁,是否能够招来亡魂,表达了作者对高潜翁的深深怀念。
全词运用了丰富的想象,通过描绘自己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以及高潜翁生前的生活状态和死后人们对他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高潜翁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