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绣窗无那。自卷帘儿坐。羞睹黄莺枝上卧。抛去青梅数颗。 东风阵阵相催。胭脂满地苍苔。春色依然归去,为谁留下愁来。 注释:绣窗没有窗帘,自己卷起帘子坐着。看到黄莺在枝头上睡觉,害羞地扔下了几颗青梅。东风阵阵吹动,地上的胭脂花落满了苍苔。春天的色彩仍然要离去,是谁留下了忧愁? 赏析:这是一首闺怨词。上片写女子见黄莺而思夫,下片写女子因春归而愁绪难解,以景语出之,情韵悠长。全词以春光、春景入笔
解析: 1 诗句分析: - 第一句"淡烟浓雾。一幅凄凉谱",描述的是画面中弥漫的淡淡烟雾和浓厚的雾气,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仿佛是一幅悲伤的乐谱。 - 第二句"人在江南啼鸟处",描绘了人物身处江南,听到鸟儿的啼鸣。这里的“啼鸟”可能象征着离别或哀愁。 - 第三句"行尽绿芜春雨",表达了在春天的细雨中,行走于被春雨润湿的绿色荒地(绿芜)上的情景,暗示着旅途的艰难或对故乡的思念。 2. 译文: -
注释: 清平乐:词牌名。 小庭深处。双燕窥帘语。柳到春阑无意绪。禁不住东风絮。 杏梢残日啼莺,池塘草暖烟生。却忆年时景况,满城疏雨清明节。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对往昔时光的回忆和怀念。 起首两句“小庭深处。双燕窥帘语”,写词人独自在庭院里,看到两只燕子在帘缝里窃窃私语。这是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图画,表现了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柳到春阑无意绪”则转入对春天的描绘。春去夏来
注释: 晴丝风乱。花里红墙短。一抹柳烟疏欲断。春色六桥重见。 衣香鬓影轻舟。金尊檀板层楼。独向小窗闲坐,满庭细草生愁。 赏析: 这首词是宋代文学家苏東坡的《清平乐·次花海叔湖上韵》的一首。全词通过描绘春日西湖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句“晴丝风乱。花里红墙短。”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晴朗的天空中飘散着细细的春雨,阳光透过花丛洒在红色的墙壁上
【注释】 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清平乐慢”。此调押仄韵。上下片各有四句,每句两字,五言六言不等。双结煞,即上下片各结两句为一格。前后段均需押韵。 雨夜:夜晚下雨。 鸳(yuān)枕:指夫妻共枕而眠。 剪烛窗西:在西窗下点烛夜读。 罗衣:指女子的衣裳。 【赏析】 《清平乐·雨夜怀仙品妹》:词人以雨夜之景抒写相思之情,上片写当时与恋人在月黑云迷之夜共度良宵
【注释】 1、麝炉烟乱:指麝香燃烧后散发出的香气。 2、鱼雁不来消息断:书信往来中断,无法传递消息。 3、锦屏人远:指美人已远去,锦屏空寂。 4、女伴嬉游:女伴们嬉戏游玩。 5、雕梁燕语:雕花的梁上燕子在叽喳。 6、解得春愁:理解得了春天的忧愁(比喻能体察到别人的心情)。 【赏析】 这是一首写闺怨的小令。全词以景起兴,以景结情,以景映衬,用典贴切,含蓄委婉,言简意深。
【注释】 日长春:春日阳光明媚。 只是无情绪:只是,只,仅;情绪,心情。 柳下重门花下路:在垂柳之下,重门之下,花儿盛开的路上。 记得旧曾游处:还记得曾经游玩的地方。 轻寒小雨初晴:微风细雨刚刚停歇,天气转晴。 暖风处处啼莺:到处是温暖的春风,黄莺正在鸣叫。 阑外海棠花谢:庭院的栏杆之外,海棠花已经凋零了。 天涯归信无凭:远在他乡的书信无法传达。 【赏析】 “日长春去,只是无情绪。”首句写景
诗句解释: 1. 清平乐:这是一首词牌名,通常用于宋代词。此词的作者可能是南宋词人李清照。 2. 留春不住:春天无法留住,即春天已经过去,无法挽留。 3. 一任春归去:任由春天离去。 4. 门外马嘶芳草路:在门外可以看到马在奔跑,草地上的芳草被马蹄踢得四散。 5. 花落子规啼处:花朵凋零,杜鹃鸟在啼叫的地方。 6. 陌头柳色青青:路边的柳树颜色翠绿。 7. 丝丝欲绾离情:柳条似乎在试图捆绑离愁。
【译文】 金杯瑶席摆满堂,罗袖如云列两旁。堂上笙歌欢未彻,玉阶明月静悄悄。舞罢蝉鬓惺忪,当筵唱罢玲珑声。酒醒画屏人去,烛花犹斗春红。 【注释】 清平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金樽:盛酒的器物。 瑶席:美玉做的席子。瑶席、金樽都是富贵人家宴饮时所用的器物。 罗袖:指女子衣袖。古代妇女常穿罗衣,故以“罗袖”指代女性。 云列:形容罗袖像云一样密集。 堂上笙歌:指宴会上的奏乐。堂上,指宴会场所。
【注释】 丝丝:细长的样子。漏月:指月光斜照如漏,光线细长。湘纹:指湘妃竹叶上的纹理。琼户:玉砌的窗户。斜窥:从侧面看。疑半揭:怀疑是否掀开了帘子。燕梦:燕子的梦。误寻凉隙:误以为是在寻找凉爽的地方。非烟非雾:不是烟雾,也不是云雾。摇空:晃动着整个天空。几曾隔了春风:多少次没有吹断春风。香逗冷波有迹:香气撩动着冷波荡漾,仿佛是水中有踪迹。庭花转觉玲珑:庭院里开放的花儿显得更加娇美细腻。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