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七言律诗。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 第一句:「击梧桐 泊横塘」 - 注释:这里描述了诗人在横塘边停下船,敲击梧桐树的场景。 - 赏析:开头就点出了诗人与大自然的互动,通过“击梧桐”这一动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 第二句:「十里横塘路。」 - 注释:描绘了从诗人所在地到横塘的路上的距离。 - 赏析:这句简洁地交代了地点,为后文的景物描写做好了铺垫。
【注释】 更漏子:词牌名。又名“忆秦娥”。双调,六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 章练塘:在今上海县南。邹氏东楼:邹维琏宅,在章练塘。 玉炉:指香炉。寒:冷。 已是黄昏风景:已经到黄昏的时候了。风景:景象。 倾桂酒,簇椒花:把桂花酒斟满,把椒花簇放在盘中。 风萧屑:形容风声萧飒。 三更雪:夜里下了三场雪,即夜深时分。 村柝急:乡村的更声响得急促。 寺钟鸣:寺庙的钟声也响了起来。 南窗月半明
诗句解释: - 忆旧游:回想过去的事情。 - 由支硎而南入寒山,过法螺庵,即赵凡夫与陆卿子偕隐处也:从支硎(一种山峰)向南进入寒山,路过法螺庵,这里就是赵凡夫和陆卿子一同隐居的地方。 - 高风如昨,渺渺予怀:他们高尚的风范依然像往常一样,让我感到无限怀念。 - 正偏提载酒,不借穿花:正当我提着一篮酒,不想穿行在花丛中。 - 曲折棠村里,问盘陀旧筑,一片荒寒:经过曲折的棠村时,我在询问那片盘陀旧筑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绿满篱根,青回岸觜,已觉雪消寒定 - 注释:篱笆被绿色覆盖,岸边的水边也恢复了生机。天气已经变得寒冷,但似乎春天的气息已经完全消散了。 -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个冬去春来的景象,绿意盎然的植物和复苏的水岸象征着季节的变迁。 2. 筇枝划藓,屐齿黏泥,来访南峰晓景 - 注释:拿着筇竹杖轻轻划过苔藓覆盖的地面,穿着草鞋的脚陷入泥土中。我来到这里,是为了欣赏早晨的南峰景色。
诗句解析: 1. “虎邱寺侧,对斜阳、一片荒冢。” - 虎邱寺位于苏州,是一处著名的佛教寺庙。这里描述的是寺庙旁边的一座荒废的坟墓。 - "真娘墓"可能指的是与寺庙或其附近相关的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墓地。 2. “苔碑久雨蚀,正柳沾残露,梅染馀熏,倚风微动。” - 这句话描绘了墓地周围的自然环境,苔藓生长在石碑上,经历了长时间的雨水侵蚀。柳树和梅花在微风中摇曳,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注释】: - 灵岩:地名,位于江苏省苏州市。 - 㠛村西去:从巛村向西走。 - 蜡屐冲泥:穿着木屐踏着泥泞的路。 - 馆娃宫苑:指的是古代的吴宫园林。 - 几曲寒松偃:有几棵苍劲的松树弯曲下垂。 - 问石径、采香人远:在石子路上询问采香人的踪迹。 - 叹当年,玉井银床,都付苍苔碧藓:叹息当年的宫殿已经破败不堪,只能看到被青苔和藓类覆盖的地面。 - 凄惋:悲怆惋惜。 - 繁华梦短:繁华如梦般短暂
一溪碎雪,十里残阳,吴市初夜。 倦客乌篷,斜泊姑胥城下。 绿槛官桥排雁齿,红帘妆阁分鸳瓦。 傍荒祠,看灵旗半卷,怒涛如乍。 况正值、梅边寒紧,珠络藏香,元夕近也。 月上灯街,几许钿车罗帕。 卖酒楼台人擪笛,传柑门巷衣飘麝。 写吟笺,作升平、水天闲话。 译文: 一江的碎雪与十里的残阳,是吴地夜晚的景色。我在这荒凉之地停下了疲惫的旅程。乌篷船在姑胥城下静静停靠。绿色的栏杆和官桥排列成雁齿状
消息:甘蔗 石蜜浆寒,相如旧日,曾题词赋。 种满芋田,根连瓜堰,几度逢春雨。 畦丁惯是,镰磨新月,斸向短篱荒圃。 奈孤僧、寒驴秃尾,行遍翠微山路。 冰刀试切,匀堆碧碗,抵似铜仙清露。 置酒论兵,临花校射,休说英雄语。 紫梨垂处,黄花开后,卧病徒添悽楚。 凭谁唱、梧桐叶落,玉京人去。 译文: 甘蔗浆冷清,想起当年司马相如的诗句。 种满了芋田,连着瓜田,经历了几次春天的雨。 园丁习惯了,用镰刀割草
【解析】 此诗为题素心并头兰画卷而作,描写了一幅幽芳独绽的并蒂花图。 “闹扫试新妆”,意为打扫庭院,整理妆容。闹扫,清扫庭园。试新装,即梳妆打扮。 “略注铅霜”,意为略施脂粉。铅霜,指白粉搽在脸上,使之有如银雪。 “寒崖冷谷占幽芳”,意为寒冷的山崖和深谷独占了幽香。 “月下闲阶双笑在”,意为月光下闲散的台阶上两个女子相视一笑。 “连理唐昌”,意谓连理枝,出自《诗经·周南·桃夭》
【注释】: 高阳台 天平载酒舆轻,寻诗筇健,芒鞋早踏天平。 山剪双眉,烟中八字斜横。 么禽惊起苔梅谢,款东风、初语吴莺。 看春光,过了烧灯,渐近清明。 周郎游记重吟写,叹熏香新荈,谁续茶经。 一道寒泉,飞来空和松声。 草堂西崦荒基在,念生涯、合与鸥盟。 又何时,石磴花龛,长伴残僧。 【赏析】: 《高阳台·天平》是北宋词人晁补之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写了作者游览名胜古迹时的所见所闻及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