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章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 ①“谁怜日影逝桑榆”,意思是谁能怜惜我日影消逝的桑榆之年,这里以老来无为,自叹衰老作结,表达出自己对世事的失望。②“有志无妨缓急图”,“有志”即指“有志于学”,“无妨”指“不妨”、“不妨碍”。“缓急图”指《论语·子路》中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在这里强调的是君子应该有宽广胸怀,不要像小人那样忧虑。③“皓首穷经终不老”,“皓首穷经”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梅花 - 玲珑骨瘦傍庭隅:形容梅花的枝干纤细而瘦长,如同玉石一般。玲珑,指精致、精巧。 - 朵朵新梅满旧株:指庭院中新长出的梅花点缀在已经成熟的老树上,形成了新旧交融的画面。 - 高袂凌霜神自淡:形容梅花不畏严寒,仿佛穿着洁白的袖子在风雪中飘然而起,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高袂,指宽大的衣袖。凌霜,指抵御严寒。神自淡,即自然淡然,不受外界影响。 - 倩魂伴月影偏癯
【解析】 本诗题下注释曰:“清宵”,深夜的夜晚。“板桥”,即板桥驿,在今安徽当涂县南。 【答案】 译文:深夜独坐,心中空怅无聊,便约友人一起去板桥畅饮。月光映照下,花儿像玉一样泻下来。潮水涌来时,我吹着箫曲。吟咏之际佳境出现,诗句显得雄壮;酒喝到忘怀的时候,酒力消解。碧海青天两寂寞,嫦娥空恨夜迢迢。注释:清宵:深夜的夜晚。为约:邀请。闲行:漫游。花泻玉:形容月光洒落在花瓣上,晶莹如玉石一般。潮生
老农 行遍南村与北村,老农在处语声温。 不辞白发荷犁錧,漫把青精易豕豚。 淅玉炊香初试味,雪花酿酒自盈樽。 一生只作田间客,日事耕耘教子孙。 逐句翻译: 1. "行遍南村与北村,老农在处语声温" - 行走遍了南村和北村,老农的话语总是温暖而富有人情味。 - "行遍"表示老农的足迹遍布各个角落。 - "语声温"描绘出老农的话语温和、亲切。 2. "不辞白发荷犁錧,漫把青精易豕豚" -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郊原春景又迢迢” - 描述春天的郊原景色遥远而迷人,给人一种宽广无边的感觉。 - 赏析: 这句通过“迢迢”一词传达了春天郊野的辽阔和深远之美。 2. “每到春风寒渐消” - 每次春风拂面,寒冷也随之减退。 - 赏析: 这里用“寒渐消”表达了春风带来的温暖逐渐赶走了冬日的严寒。 3. "夺锦人归红杏路" - 指穿着华丽衣服的人从红花盛开的路上归来。 - 赏析:
诗句解读与赏析: 1. 鹤氅披来服御新 - 注释:这里的“披”意味着穿戴,"鹤氅"是古代文人常穿的服饰,象征高贵。"服御新"表示这种服装非常新鲜,象征着薛宝琴的新生活或新开始。 2. 小鬟窃报一枝春 - 注释:"小鬟"是指贴身的婢女,"窃报"表现出一种隐秘而微妙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可能是一种含蓄或间接的告知。"一枝春"则形容这梅花的美丽和生机盎然。 3. 俨同踏冻寻高士 - 注释
诗句释义: - 千枝秀色出园中,梅李无如粉染工。 - 似笑有情迎丽日,不言无主怨春风。 - 烟笼嫩叶重重碧,雨带残妆点点红。 - 夹岸花开明媚处,渔人疑是武陵通。 译文: - 千树桃花在花园中盛开,比梅花和李花都美丽。 - 好像在微笑迎接着美丽的阳光,却默默无闻地抱怨着春风。 - 嫩绿色的叶子被烟雾笼罩显得更加翠绿,雨后的花朵像残妆一样鲜艳。 - 两岸的花朵开得正盛,渔人还以为是通往桃花源的路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题目中给出的诗句进行分析即可。 ①“皓首庞眉一老僧”一句中“皓首庞眉”是修饰僧人的,“皓首”指头发白了,表示年龄大,“庞眉”是指眉毛粗黑、浓密。“一老僧”指的是一位年老的僧人。诗人通过“皓首庞眉”来突出这位僧人的年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细致地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小苑年华又到冬,几枝潇洒隐墙东”是第一句,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个冬日里的小院,其中几株竹子在墙角下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它们高洁、挺拔、潇洒,在冬天的寒意中更显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美。“映来雪里三分白,射到堂前万点红”,第二句写竹叶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分外洁白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要点,形成答案。“老商”即商人。“年来作客慰生平,黑发屡将白发更”意思是:多年来客居异乡安慰自己漫长的一生,黑发已将白发染成。“岁月消磨烟景阔,江河飘泊暮云横”意思是:岁月蹉跎,烟波浩渺,漂泊无依,暮色茫茫,天边横着几朵流云。“板桥霜迹清晨色,茅店鸡声客夜情”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