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全诗的能力。 “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霜”,意思是:满园菊花都凋零了,只有梁国的菊花还像霜雪一样洁白。“莹静真琪树,分明对玉堂”,意思是:晶莹的白菊就像美玉般地矗立在玉堂中。“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妆”,“仙人”指诗人自己。“素女”是传说中的仙女,这里用它来比喻洁白的秋菊。“粉蝶来难见,麻衣拂更香”,意思是:蝴蝶儿飞来也难以见到它的芳颜,但那洁白的衣裳却时时散发着清香
诗句: - 令狐仆射与余投分素深,纵山川阻修然音问相继。 - 今岁十一月仆射疾不起,闻予已承讣书寝门长恸。 - 后日有使者两辈持书并诗计,其日时已是卧疾手笔盈幅翰墨尚新律词一篇,音韵弥切收泪握管以成报章。 - 虽广陵之弦于今绝矣而盖泉之感犹庶闻焉。 - 焚之穗帐之前附于旧编之末。 译文: - 令狐仆射和我向来关系深厚,即使山川阻隔也无法阻止我们的音信频繁地传递。 - 今年十一月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状的思考。通过对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诗人通过描述历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重要性,引出了对霸王迷路处和亚父所封城的描写,这些地方在历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然后,诗人又提到了汉代在东南设置郡守,以及梁朝时期分出肘腋之兵的情况,这些都是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思考。 诗人转向了对吴地风俗和楚语的描述
注释:省试风光草际浮,熙熙春景霁,草绿春光丽。的历乱相鲜,葳蕤互亏蔽。乍疑芊绵里,稍动丰茸际。影碎翻崇兰,浮香转丛蕙。含烟绚碧彩,带露如珠缀。幸因采掇日,况此临芳岁。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韩愈所作的《晚春》。诗中描绘了春天傍晚时分的美丽景色,生动地描绘出晚春时分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海门双青暮烟歇,万顷金波涌明月。 译文:海门两边的青山在黄昏时渐渐隐没,一望无际的海面上波光粼粼如同铺满了黄金。 注释:海门,泛指长江入海口的山海关,也即今之江苏如皋县东北的狼山。青,指山色。双,指两山并立。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海阔天空、水天相接的自然景色,通过“万顷金波涌明月”这一形象化的语言,展现了大海的浩瀚和辽阔,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侯家小儿能觱篥,对此清光天性发
诗句解读与译文 1. 近郭看殊境,独游常鲜欢。 - 注释: 靠近城墙可以欣赏到不同的风景,独自漫步常常感到愉悦。 - 翻译: 在城郭附近可以看到截然不同的景色,独自行走时总能带来快乐。 2. 逢君驻缁锡,观貌称林峦。 - 注释: 遇见朋友停下脚步观看寺庙和山峰。 - 翻译: 遇到友人停下步伐,观察寺庙和山峦。 3. 湖满景方霁,野香春未阑。 - 注释: 湖水涨满了,天空刚放晴
诗句:星象承乌翼,蛮陬想犬牙。俚人祠竹节,仙洞闭桃花。 译文:城基历经汉魏,江水源自賨巴。华表是廖王墓,菜地是黄琼家。霜轻菊秀晚,石浅水纹斜。樵音绕故垒,汲路明寒沙。凊风稍改叶,卢橘始含葩。野桥过驿骑,丛祠发迥笳。跳鳞避举网,倦鸟寄行楂。路尘高出树,山火远连霞。夕曛转赤岸,浮霭起苍葭。轧轧渡水桨,连连赴林鸦。叫阍道非远,赐环期自赊。孤臣本危涕,乔木在天涯。 注释
【注释】 阮咸:晋人,善音乐。 兰室:指琴室。 竹林:指竹林七贤的居所。 飞觞:古代酒令之一,即席地而饮,以杯为令飞起,飞者罚饮酒一杯。 白团扇:古扇名。 调谐:调和弦律。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宴会的诗,通过描绘宴席上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首联“阮巷久芜沈,四弦有遗音。”写宴会开始时,琴声悠扬,仿佛回到了昔日与友人共饮的情景。 颔联“雅声发兰室,远思含竹林
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笔下,鹤的形象不仅是一种动物,它们更像是一种高洁的象征。这首诗通过描绘鹤的生活状态和环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生命价值的思考。下面是诗句以及相应的译文: 1. 诗句: 寂寞一双鹤,主人在西京。 - 翻译: 孤单的一对鹤,主人在西京。 - 赏析: 第一句“寂寞一双鹤”直接点明了主题,即鹤是孤单的,第二句“主人在西京”则引入了一个更具体的场景,西京可能指代的是洛阳
《和令狐相公谢太原李侍中寄蒲桃》 注释: 1. 珍果出西域,移根到北方。 - 这句诗描述了蒲桃(一种珍贵的水果)是从遥远的西域地区移植到北方的过程。 2. 昔年随汉使,今日寄梁王。 - 这句诗表达了蒲桃从古代传入中国,到现在被赠予梁王的情景。 3. 上相芳缄至,行台绮席张。 - 这句诗描绘了李侍中亲自送来的蒲桃,以及丰盛的宴席。 4. 鱼鳞含宿润,马乳带残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