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
这首诗的翻译是: 斋心 女萝覆石壁,溪水幽蒙胧。 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 朝饮花上露,夜卧松下风。 云英化为水,光采与我同。 日月荡精魄,寥寥天宇空。 注释: - 斋心:斋心指的是清心寡欲,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纯洁。 - 女萝(女萝草):是一种植物,其叶子可以覆盖在石头上,常用于制作遮阳或防风的工具。 - 溪水:指山间的小溪,水流清澈,环境幽美。 - 紫葛蔓黄花:紫葛是一种多年生攀缘藤本植物
这首诗的格式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下面是逐句释义: 第一首 闺中少妇不知愁 - 注释:闺中指的是妻子所在的女子居住的地方,即内室。少妇指的是已婚的女子。这句话表达了这位妻子在家庭中无忧无虑的状态,她没有感受到忧愁。 - 赏析:这句表现出了妻子对生活的满足和快乐,她的幸福生活让她忘记了忧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 注释:凝妆指的是精心打扮妆容。翠楼可能是指色彩鲜艳
王昌龄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思的五言古诗。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诗人在南斋高卧,这时月亮刚刚升起。他拉开帘幕观看初升的明月,月色渐渐明亮,映照在水中、树木上,流泻在窗户上。 2.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月光如水般轻柔,洒在水上,波光粼粼,仿佛水面也随着月光轻轻摇晃。 3. 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月亮慢慢升高,圆缺多次变化
诗句释义与赏析: 长信秋词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翻译: 在清晨,我轻轻扫去灰尘,打开华丽的宫殿门,暂时放下手中的团扇,一起在这寂静的早晨里徘徊。 你的面庞美丽如玉,却不及寒冷的乌鸦那样颜色鲜艳;你的影子还带着昭阳宫的日光。 注释: 1. 奉帚平明:意为清晨清扫完毕。 2. 金殿开:指皇帝在清晨开启金碧辉煌的宫殿门。 3. 团扇
塞下曲 · 其二 注释: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战场的画面。首句“饮马渡秋水”,诗人在秋天的河边饮酒,而河水寒冷,风势猛烈,仿佛是一把锋利的刀。这一句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边塞的环境恶劣。 次句“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进一步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诗人的目光穿过平沙
塞下曲·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诗句释义: 1. 蝉鸣空桑林 - 描述了一个宁静的秋夜,树上的蝉在鸣叫,而空旷的桑林显得更加寂静。 2. 八月萧关道 - 描绘了深秋时节,萧瑟的关隘道路上的景象。 3. 出塞入塞寒 - 描述了出塞和入塞时所感受到的寒冷天气。 4. 处处黄芦草 - 指出无论何时何地
《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释翻译 - “沅水通波接武冈”:沅水与武冈之间通过波涛相连,形容两地距离虽远却如同近邻一般。 - “送君不觉有离伤”:作者在送别朋友时,并没有感觉到离别的伤感,反而是一种轻松的态度。 - “青山一道同云雨”:虽然身在不同的地方,但青山与友人共赏同一天空下的云雨。 - “明月何曾是两乡”:即使身处两地
```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此诗以"寒雨连江夜入吴"开篇,营造出一种凄清、冷寂的夜晚景象,寒雨连绵,江水汹涌,如同诗人内心的波涛起伏。这种天气与环境为即将到来的离别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而"平明送客楚山孤"则描绘了清晨送别的情景,楚山孤独地矗立在远处,象征着诗人对友情的不舍和对离别的无奈。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二
诗句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其八】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译文 1. 【其一】
王昌龄的《出塞》是唐代边塞诗中的佳作之一,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战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平与民族安宁的深切期望。下面将逐句进行解读: 1. 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一句用“秦时明月汉时关”来表达一种时间上的跨越感和空间上的遥远感,秦汉时期,边关依旧,明月依旧,但战事却未曾停歇。这种时空交错的手法,使得读者不禁联想到历史的沧桑和边疆的苍凉。 2. 万里长征人未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