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
视民诗 帝视民情,匪幽匪明。 惨或在腹,已如色声。 亦无动威,亦无止力。 弗动弗止,惟民之极。 帝怀民视,乃降明德,乃生明翼。 明翼者何,乃房乃杜。 惟房与杜,实为民路。 乃定天子,乃开万国。 万国既分,乃释蠹民。 乃学与仕,乃播与食。 乃器与用,乃货与通。 有作有迁,无迁无作。 士实荡荡,农实董董。 工实蒙蒙,贾实融融。 左右惟一,出入惟同。 摄仪以引。 以遵以肆,其风既流,品物载休。
【注释】 奉:奉行,遵循。 平淮夷:平定淮水一带的外族。 雅表皇武:指《尚书》中《大诰》篇所载周公对成王的训诫。 丞相度:指周公旦。 董师:周公的师傅太公,即姜尚。 集大功:完成统一中国的伟大事业。 来归:回归故土。 爵之成国:把土地赐给成国。 胙以夏区:赐给夏代的封地。 度(dù):通“渡”。 稽首:古时一种礼节,两手按地而拜,表示尊敬、服从。 天子圣神:天子英明神圣。 祐(yù):保佑。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胜利喜悦和庆祝的诗歌,其内容主要描述了淮夷被平定后,国家和平繁荣的景象。以下是逐句的解释: 1. "奉平淮夷雅表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也" - 这是一句诗,表达了对淮夷被平定的赞美和对胜利者的赞扬。"奉平淮夷"是指平定了淮夷地区。"雅表皇武命"表示这是皇帝的命令和英勇的行为。"丞相度董师集大功"是指丞相度董师领导军队完成了这一伟大的任务
这首诗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一首描绘战争场景的诗歌。以下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1. 寇昏以狂,敢蹈愬疆。 【注释】:敌人昏头转向,疯狂地进攻。我方士气高昂,敢于踏入敌方的土地。 【赏析】:这两句诗描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和士兵们的勇气。敌人虽然猖狂,但士兵们却毫不畏惧,反而勇敢地踏入了敌人的领土。这种勇气和决心正是战争胜利的关键。 2. 士获厥心,大袒高骧。 【注释】:士兵们得到了他们的心愿
【注释】 方城:地名。在今安徽省凤台县东南。《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方城。”蔡人赞美其胜利,遂以“方城”为歌。 颣(zhuó):同“琢”。琢磨。这里指用玉来装饰。 甈(bēi):古代盛食物的器皿。 慕:敬慕,向往。 康:安定。 终:尽,竭尽。 咨:通“思”,思考,思念。 皇:大。 舒:展开,扩展。 【赏析】 这首诗是《诗经》中的一首,它描写了一个诸侯在取得胜利后
【注释】 方城:城名,在今河南省方城县一带,为战国时期韩国的都城。 恃:凭借。爰(yuān)获:指韩军的收获。爱(è):同“悦”,喜欢。多:功劳大。 阴:暗中。谍(dié):侦察。厥:他、彼。图:计策。 尔讹(é):你的计谋、诡计。 洋洋:形容雨势盛大的样子。 燠(yù):炎热。于燠:指天气炎热,即夏天。 迩(ěr):近。其遐(xiá):指天寒地冻,即冬天。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内容,并把握其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通过读全诗来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 “方城”是地名,汝阴是今安徽阜阳市。悬瓠县是古县名,在今河南桐柏县西南,这里泛指江淮地区。 “是震是拔”的意思是:大举进攻,一举将敌人打败。“即社行诛”是指杀到社坛,把敌军首领杀了。 【答案】 译文: 汝阴一带的广大平原,悬瓠一带山势高峻。 大举进攻,一举将敌人打败。
注释: 方城:即方城山。 乃谕乃止,蔡有厚喜:你告诉我就停止了,蔡国百姓非常欢喜。 完其室家,仰父俯子:修建好自己的房屋和家族,尊敬父亲,爱护子女。 汝水沄沄,既清而弥:汝水的波浪滚滚,已经清澈了却更显得绵延不断。 蔡人行歌,我步逶迟:蔡国人边走边唱着歌曲,我却慢慢地行走。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游览方城山后的喜悦心情。方城山是一座美丽的山峰,诗人登上山顶后看到蔡国人民安居乐业
【译文】 天子咨嗟感叹,我的父亲有功劳。 我的祖先文王是西平王,在家内教导,在邦国施用刑法。 不率从顺?
【注释】 方城:指土地,也比喻国家。临临:高大的样子。峙:屹立。王卒:周代称天子的亲兵为王卒。 艰顽:凶悍顽固之民。柔惠:柔和宽厚,善于施恩。驯:顺从。 【赏析】 这是一首祈求上天保佑战争胜利的祈告诗。诗人以方城作比,歌颂将士们勇往直前,奋勇争先的精神;同时对那些凶顽的敌军加以谴责,并希望他们能被自己军队所降服。全诗充满了爱国热情和必胜信念,表达了诗人渴望战争胜利、保卫家园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