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
诗句: 1. 风流东阁题诗客,潇洒西湖处士家。 译文:风流的文人在东阁楼上题诗留念,洒脱的隐者在西湖边隐居。 关键词:风流、文士、东阁、隐居 2. 雪冷江深无梦到,自锄明月种梅花。 译文:雪冷江深无法入睡,自己用锄头在明月下种植梅花。 关键词:雪冷、江深、梦到、种梅 3. 藏书湖上屋三间,松映轩窗竹映关。 译文:在湖上的小屋里收藏书籍,松树映照着窗户,竹子映照着门。 关键词:藏书、湖上、小屋
```plaintext苏小小墓 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又词: 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斜插玉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梦断彩云无觅处,夜凉明月生南浦。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描绘了苏小小的形象和与她的爱情故事。诗中表达了对苏小小的怀念之情和对她的美貌的赞美。通过对苏小小的描述
孤山,位于杭州西湖西南岸,因其四面岩峦不连、独立于湖中的地理特征而得名。孤山不仅以其自然美景著称,更是承载着丰富人文历史的文化圣地。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详细释义: 1. 诗句原文: 《水经注》曰:水黑曰卢,不流曰奴;山不连陵曰孤。梅花屿介于两湖之间,四面岩峦,一无所丽,故曰孤也。是地水望澄明,?焉冲照,亭观绣峙,两湖反景,若三山之倒水下。 2. 诗意解读: - 《水经注》曰
【诗句】 待将雪后横枝,低昂铁干。美人来自林下,高士卧于山中。白石苍崖,拟筑草亭招放鹤;浓山淡水,闲锄明月种梅花。有志竟成,无约不践。将与罗浮争艳,还期庾岭分香。实为林处士之功臣,亦是苏长公之胜友。吾辈常劳梦想,应有宿缘。 【译文】 等待在雪花飘落之后,我将在湖边的横枝上,以坚韧的姿态挺立。美人如林下的佳人,高士则似隐居的高人。白石苍崖,我将在这里搭建草亭来招引那些自由飞翔的白鹤;浓山淡水
《西湖梦寻》中的十锦塘 在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笔下的《西湖梦寻》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杭州山水的画卷。其中,“十锦塘”不仅是一个地名,更像是一首流动的诗篇,它诉说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在这里寻找的是五善——舟居之妙,在五善焉。 “舟”是这首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承载着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向往。诗人选择以舟代步,不仅因为其便捷,更在于舟上能欣赏到沿途的美丽风景。而“居”字则表达了一种生活的态度
西湖梦寻 · 卷三 · 西湖中路 · 十锦塘 徐渭《望湖亭》诗: 亭上望湖水,晶光淡不流。镜宽万影落,玉湛一矶浮。 寒入沙芦断,烟生野鹜投。若从湖上望,翻羡此亭幽。 张岱《西湖七月半记》: 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
诗句: 1. 上至,览之叹赏,宣赐金帛。 译文:走到上面一看,感叹欣赏,宣示赏赐黄金与丝绸。 2. 沈守正《孤山种梅疏》: 注释:《孤山种梅疏》是沈守正所著,他在诗中描述了西湖之上的美景。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此地尚有古梅偃蹇,云是和靖故居。 译文:这里还有古老的梅树挺拔生长,据说是北宋著名隐士林逋的故居。 4.
西湖梦寻·卷三·西湖中路·十锦塘 张岱笔下山水画卷 1. 西湖之胜,在近;湖之易穷,亦在近。朝车暮舫,徒行缓步,人人可游,时时可游。而酒多于水,肉高于山,春时肩摩趾错,男女杂沓,以挨簇为乐。无论意不在山水,即桃容柳眼,自与东风相倚,游者何曾一着眸子也{}。 2. 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便魂消欲死。还谓所知,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盖山水映发,他处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
西湖梦寻 · 卷三 · 西湖中路 · 孤山 袁宏道《孤山小记》: 孤山处士,妻梅子鹤,是世间第一种便宜人。我辈只为有了妻子,便惹许多闲事,撇之不得,傍之可厌,如衣败絮行荆棘中,步步牵挂。近日雷峰下有虞僧儒,亦无妻室,殆是孤山后身。所著《溪上落花诗》,虽不知于和靖如何,然一夜得百五十首,可谓迅捷之极。至于食淡参禅,则又加孤山一等矣,何代无奇人哉! 译文: 孤山的处士,他的妻子、儿子
西湖梦寻·卷三·西湖中路·十锦塘 袁宏道《断桥望湖亭小记》: 湖上由断桥至苏公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绔之盛,多于堤畔之柳,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全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艳,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 西湖的美景令人陶醉,从断桥到苏公堤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