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曰:水黑曰卢,不流曰奴;山不连陵曰孤。梅花屿介于两湖之间,四面岩峦,一无所丽,故曰孤也。是地水望澄明,?焉冲照,亭观绣峙,两湖反景,若三山之倒水下。山麓多梅,为林和靖放鹤之地。林逋隐居孤山,宋真宗征之不就,赐号和靖处士。常畜双鹤,豢之樊中。逋每泛小艇,游湖中诸寺,有客来,童子开樊放鹤,纵入云霄,盘旋良久,逋必棹艇遄归,盖以鹤起为客至之验也。临终留绝句曰:“湖外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绍兴十六年建四圣延祥观,尽徙诸院刹及士民之墓,独逋墓诏留之,弗徙。至元,杨连真伽发其墓,唯端砚一、玉簪一。明成化十年,郡守李瑞修复之。天启间,有王道士欲于此地种梅千树。云间张侗初太史补《孤山种梅序》。

孤山,位于杭州西湖西南岸,因其四面岩峦不连、独立于湖中的地理特征而得名。孤山不仅以其自然美景著称,更是承载着丰富人文历史的文化圣地。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详细释义:

  1. 诗句原文
    《水经注》曰:水黑曰卢,不流曰奴;山不连陵曰孤。梅花屿介于两湖之间,四面岩峦,一无所丽,故曰孤也。是地水望澄明,?焉冲照,亭观绣峙,两湖反景,若三山之倒水下。

  2. 诗意解读

  • 《水经注》曰:引自古代地理书籍《水经注》,描述了湖泊中水的色与状态(水黑曰卢)和地形特点。
  • 不流曰奴:形容山势高耸,不向低处倾斜或流淌。
  • 孤山:指位于湖中央的岛屿,因孤立于湖面而被称为“孤”。
  • 梅花屿:孤山周边的小岛,以种植梅花而得名。
  • 四面岩峦:描述孤山周围峭壁环绕,岩石峥嵘。
  • 一无所丽:形容四周景色优美,无其他建筑或景观与之竞争。
  • 孤也:强调孤山地理位置的独立性和其独特的风景。
  • 水望澄明:湖水清澈透明,能见度高。
  • 焉冲照:形容阳光照耀下的水面波光粼粼,非常明亮。
  • 亭观绣峙:描绘了亭台楼阁等建筑错落有致,如同精致的刺绣一般。
  • 两湖反景:指在阳光照射下,湖面反射的景象如镜像般清晰可见。
  • 若三山之倒水下:比喻孤山在水面的倒影,犹如海上三座山峰倒映在水中。
  1. 历史背景
  • 孤山原为帝王行宫,见证了宋代多位皇帝的巡幸与避暑。
  • 孤山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胜地。
  • 历史上,孤山曾多次遭战火破坏,但每次都得以重建,显示出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1. 文化意义
  • 孤山不仅是自然美景的代表,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 孤山上的孤山寺等古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宗教与文化故事。
  • 每年的孤山梅花节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花,成为杭州重要的旅游文化活动。
  1. 赏析
  • 孤山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且迷人的风景线。
  • 诗中通过对孤山地理位置的描绘,展示了其作为城市中心的独特地位。
  • 通过细腻的景色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运用,诗人表达了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孤山的自然美景,还体现了其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价值。孤山不仅是一处美丽的自然风景区,更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