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第一句:清露为凝霜,华草成蒿莱 - 释义: 清晨的露水凝聚成了霜,原本繁花似锦的草地如今变成了荒凉的蒿菜。 - 关键词: 清露、凝霜、华草、蒿莱 第二句:谁云君子贤,明达安可能 - 释义: 有人声称君子是贤德且聪明,但实际情况如何呢?是否真的能像他们一样明智和通达? - 关键词: 君子、贤德、明达、可能 第三句:乘云招松乔,呼噏永矣哉! - 释义:
解析《咏怀八十二首·其十七》的诗句和含义,可以深入探讨诗人阮籍的内心世界和他对当时社会政治动荡的个人感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与赏析: 1. 登高临四野: - 字面意义:“登高”指的是登山或登高望远的活动,这里指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周围的景色。 - 象征意义:通过“登高”,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现实的孤独感和对广阔天地的无限感慨,象征着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2. 北望青山阿: -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鸣鸠、焦明、孤翔鸟等意象,抒写了自己对生死的感慨。全诗用“鸣”“游”“见”三字为纲,以拟人手法写景抒情,语言凝炼含蓄。 首句写鸣鸠在庭树间嬉戏,次句写焦明在浮云上遨游,末句写孤翔鸟翩翩无匹群飞。这三句分别从鸣鸠和焦明、孤翔鸟的角度来描写自然景物。“鸣鸠嬉”,是写鸣鸠自由自在地在庭院中欢快地嬉戏;“焦明游”,是写焦明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焉见孤翔鸟,翩翩无匹群
诗句释义: 1. 幽兰不可佩 - “幽兰花”通常象征高洁和不与世俗相连的品质,但此处诗人表示这种花虽美却不适宜佩戴。“不可佩”意味着它过于清高,不适合与人共处。 2. 朱草为谁荣 - “朱草”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植物,常用来形容美好而难以企及的事物,“为谁荣”则表达了对这种美好的疑问,可能是在说这样的美丽事物究竟应该归谁所有或被谁所利用。 3. 修竹隐山阴 -
【注】三衢:指浙江的三条江道。乔松:高大的松树,比喻高远、坚强的意志或品质。 步游——漫步游览。三衢旁:三衢(指钱塘江、浦江、富春江)之旁。惆怅——忧愁。所思:心中的思绪。岂:难道。今朝见:今天看见的情形。恍惚:似乎、好像。诚:确实。有之:确实有这样的意思。泽中生乔松:大松树长在沼泽里。万世:千年。未可期:不能期望。 高鸟摩天飞:高空中的鸟儿飞翔。凌云:直上云霄。共:一起。游嬉:游戏游玩。
这首诗是《咏怀八十二首》(其二十三)的最后一句,共四句。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杨朱泣岐路,墨子悲染丝。 注释:杨朱,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无为而治”。这里指代的是他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附近)的离别之痛和在染丝过程中的痛苦。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倡兼爱和非攻的理念。这里的“悲染丝”可能是指墨子在染丝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情感上的困扰和痛苦。 2.
【诗句释义】 1. 于心怀寸阴,羲阳将欲冥。 译文:心中的光阴如同一寸之地,时光仿佛即将消失在羲和与太阳的交会之中。 关键词注释: - 羲和:古代神话中负责驾御太阳的神。 - 阴阳:这里指日月交替的天地间的时间流逝。 2. 挥袂抚长剑,仰观浮云征。 译文:挥舞着衣袖,抚摸着那把锋利的长剑,仰望天空中飘忽不定的浮云。 关键词注释: - 挥袂:挥手动作。 - 长剑:比喻坚定的意志或决心。 - 浮云征
这首诗的译文是: 夏后氏乘坐云车,夸父化为邓林。 生死存亡随变化,日月有升沉。 凤凰在参差间鸣叫,伶伦吹响其音律。 王子好箫管,世世代代相追寻。 谁说看不见,青鸟明我的心。 注释: 1. 夏后乘云舆,夸父为邓林:夏后氏乘着云车的比喻,指夏朝的灭亡。夸父化为邓林,指夸父的死。 2. 存亡从变化,日月有浮沉:意在表达世间万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如同太阳和月亮的升降一样。 3. 凤凰鸣参差,伶伦发其音
诗句释义 1 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在宽阔的池塘边徘徊,回望远方的洛阳城。 2. 绿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绿色的水面上掀起巨大的波浪,旷野中无边无际、草木茂盛。 3. 走兽交横驰,飞鸟相随翔。:各种走兽在广阔的平原上奔驰,飞翔的鸟儿在空中翱翔。 4. 是时鹑火中,日月正相望。:这时正值黄昏时分,夕阳西下,星星出现,天空中明亮的星光映照出太阳的影子。 5. 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
这首诗是《咏怀八十二首》(其十八)中的一首,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和感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开秋肇凉气,蟋蟀鸣床帷。 - "开秋"表示秋天的到来,"肇凉气"指开始感受到秋天的寒冷气息。 - "蟋蟀"是一种昆虫,常在秋天活跃,其鸣叫声在晚上比较响亮,"鸣床帷"则描绘了蟋蟀声音在夜晚透过床帷传出的情景。 2. 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