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
拔剑临白刃,安能相中伤。 诗句释义:拔出宝剑面对死亡,怎么敢互相伤害? 译文:我拔剑面对生死关头,又怎会去伤害别人呢? 注释:拔剑、白刃、相中、伤害、飞泉、玉山、悬车、扶桑、日月径千里、素风发微霜、势路自穷达、咨询长。 赏析: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的豁达和无畏,即使面临生死关头,也要坚守正义,不与敌人相残。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欣赏。 但畏工言子,称我三江旁。 诗句释义:只是害怕工言子
《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九) 贵贱在天命,穷达自有时。 婉娈佞邪子,随利来相欺。 孤思损惠施,但为谗夫蚩。 鹡鸰鸣云中,载飞靡所期。 焉知倾侧士,一旦不可持。 注释: 1. 贵贱在天命,穷达自有时。 - “贵”和“贱”:指人的社会地位的高低。 - “在”:存在于。 - “天命”:天意或命运。 - “穷达”:贫穷与富裕,这里指的是人的命运的顺遂与否。 - “自有时”:自有定数,有其必然性。 2.
诗句释义 - 惊风振四野:风声大作,震撼了整个大地。 - 回云荫堂隅:云气盘旋,遮蔽了堂屋的角落。 - 床帷为谁设:床上的帷帐是为谁准备的呢? - 几杖为谁扶:手杖是给谁使用的呢? - 虽非明君子:虽然我不是一位光明磊落的君子。 - 岂暗桑与榆:难道我比这些树木还要暗昧不清吗? - 世有此聋聩:世上竟然有这样的耳聋之人。 - 芒芒将焉如:这又该怎么办呢? - 翩翩从风飞:如同蝴蝶般随着风起舞。
诗句释义及赏析 丹心失恩泽,重德丧所宜。 - 关键词:丹心、失恩泽、重德、丧所宜 - 注释:本句通过“丹心”表达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纯洁的情感,而“失恩泽”和“丧所宜”则表达了因为不被重用而感到的失落与无奈。 - 赏析: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因不被朝廷重用,感到理想和抱负难以实现的心境。这种情感反映了当时许多士人对于政治理想的追求和现实的落差。 善言焉可长,慈惠未易施。 - 关键词:善言
诗句释义与译文 东南有射山,汾水出其阳。 注释: - 东南: 指方位。 - 射山: 一个具体的地名或自然景观。 - 汾水: 一条河流,发源于山西。 - 阳: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译文: 在东南方向有一个叫做射山的地方,汾水从它的南面流出来。 六龙服气舆,云盖覆天纲。 注释: - 六龙: 古代神话中指代天子的六个神兽。 - 服气舆: 使用云雾来遮掩车辆或使车行驶得更快。 - 云盖: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结构和内容。 逐句释义: 1. 十日出旸谷:太阳从旸谷(即日出之地)升起。 2. 弭节驰万里:驾着马车,驰骋了万里之遥。 3. 经天耀四海:阳光照耀整个天下。 4. 倏忽潜蒙汜:时间短暂如同突然消失在水中。 5. 谁言焱炎久:谁说火焰燃烧的时间长久? 6. 游没何行俟:游历和消逝等待什么? 7. 逝者岂长生:死者岂能永生? 8. 亦去荆与杞:也离开了荆门和杞地。 9.
这首诗是王维的《咏怀八十二首》中的第三十四首,通过描绘诗人对生死、智巧等哲学问题的思考和感悟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诗句“自然有成理,生死道无常”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自然规律的重要性。这里的“自然有成理”指的是万物都遵循着自然的法则和道理,而“生死道无常”则是指生命的本质和死亡的过程都是不断变化的,没有固定的规律。 “智巧万端出,大要不易方”反映了智慧和机智的存在和重要性。在这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 逐句翻译如下: 夸谈快愤懑,情慵发烦心。 西北登不周,东南望邓林。 旷野弥九州,崇山抗高岑。 一餐度万世,千岁再浮沉。 谁云玉石同,泪下不可禁。 注释解释: 夸谈快愤懑:夸耀谈论,表达愤怒和不满。快愤懑:表达愤怒和不满。 情慵发烦心:心情烦闷,懒得说话。慵:懒惰、懒散。 西北登不周:指在西北方向攀登不周山,象征着追求或向往某种境界或理想。 东南望邓林
【注释】 1. 咏怀八十二首:乐府《相和歌辞》的一组诗,共有八十二首。 2. 人言愿延年:人们常说希望长生不老。 3. 延年欲焉之:延年(延长寿命)的欲望是什么? 4. 黄鹄呼子安:黄鹄(一种水鸟,也被称为天鹅或天鹅绒)呼唤儿子的名字,可能是在召唤他。 5. 千秋未可期:千年的时光是永远无法期待的。 6. 独坐山岩中:独自坐在山崖上。 7. 恻怆怀所思:悲伤和思念着某些事情。 8. 王子一何好
这首诗是《咏怀八十二首》中的第二十六首,诗人以鸴鸠和海鸟为比喻,表达了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下面是逐句释义: 1. 鸴鸠飞桑榆,海鸟运天池。 - “鸴鸠”指的是一种小鸟,这里用它来比喻自己,因为鸴鸠常常在桑树和榆树之间飞翔。 - “海鸟”通常指大鹏鸟,这里用来比喻诗人想要达到的高度或境界。 - “飞桑榆”意指在晚年时依然能够飞翔,象征着不屈的精神。 - “运天池”暗示了追求高远的目标或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