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
``` 咏怀八十二首(其四十八) 炎光延万里,洪川荡湍濑。 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 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 视彼庄周子,荣枯何足赖。 捐身弃中野,乌鸢作患害。 岂若雄杰士,功名从此大。 ``` 译文: 阳光照亮万里大地,长江之水奔腾不息。 弯弓搭在扶桑树上,长剑高悬于天空之外。 巍峨的泰山是磨刀石,黄河如同腰带般环绕。 再看庄子那潇洒的人生态度,荣华富贵又算得了什么?
洪生的天资资质,决定了他的人生道路;他所遵循的是正正经经的规矩和制度。在尊卑有序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按照事物应有的次序行事,遵守着社会规范。他的容貌整洁得体,举止端庄大方,手里拿着圭璋,表现出他庄重的仪态。他在堂上摆上了醇香的美酒,室内则摆放满了稻粱等食物。 他在外善于谈论道德和品行问题,在家里却把芬芳的气味都消除了。他放开嘴巴说出真心话,又重新谈起道义来。他处处委曲求全,周旋于礼仪之中
``` 诗句: 少年学击刺,妙伎过曲城。 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 挥剑临沙漠,饮马九野坰。 旗帜何翩翩,但闻金鼓鸣。 军旅令人悲,烈烈有哀情。 念我平常时,悔恨从此生。 注释及赏析: 1. 少年学击刺:描述了一个少年开始学习武术的情景。 2. 妙伎过曲城:形容武术技巧高超得超越了城市的界限,曲城可能是一种古代城市的名字。 3. 英风截云霓:展现了少年英姿飒爽,如同能切割云霞的英勇姿态。 4.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危冠切浮云,长剑出天外。 - “危冠”指的是高耸入云的帽子,象征着地位或权威之高;“切浮云”形容帽子高到几乎触及天空的云朵,意味着其地位或势力非凡。 - “长剑”指的是宝剑,象征武力或勇气;“出天外”意味着剑锋所向,意指其拥有强大的力量和勇气。 - 整句诗描绘出一个威严而勇猛的形象,表达了对某人的赞美,认为他既有权势又具勇力。 2. 细故何足虑,高度跨一世。 -
翻译与注释: "河上有丈人,纬萧弃明珠。甘彼藜藿食,乐是蓬蒿庐。岂效缤纷子,良马骋轻舆。朝生衢路旁,夕瘗横术隅。欢笑不终晏,俯仰复欷歔。鉴兹二三者,愤懑从此舒。" 诗句释义: 1. 河上有丈人 - 描述一位在河边的老者。 2. 纬萧弃明珠 - 用“纬萧”比喻抛弃珍贵之物的行为。 3. 甘彼藜藿食 - “甘”意为喜欢,表示喜爱粗茶淡饭。 4. 乐是蓬蒿庐 - 指简陋的居所也让人感到快乐。 5.
```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 注释: -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表示孤独,无人陪伴,只能独自享受这份宁静。 - 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 描述走出家门,但路上看不到车马往来,可能暗示着出行不便或是心情的沉重。 -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 登上高处远望整个国家
这首诗的每句翻译如下: 1. 多虑令志散,寂寞使心忧。 注释:忧虑太多会导致志向分散,孤独寂寞会使心灵感到忧伤。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孤独和忧虑中的心境变化,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2. 翱翔观彼泽,抚剑登轻舟。 注释:我飞翔在湖泊之上,手握剑柄登上了轻舟。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湖上的自由自在,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 3. 但愿长闲暇,后岁复来游
这首诗是《咏怀八十二首》的第四十三首,通过描绘一个女子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多变的感慨。 诗句释义: - 周郑天下交:形容周和郑两个国家之间有深厚的友谊。 - 街术当三河:指在京城里,街巷里的技艺可以比作三条河流。 - 妖冶闲都子:形容女子妖艳而又有才情。 - 英曜何芬葩:形容女子的美丽如同盛开的花朵。 - 玄发发朱颜:形容女子黑发如墨,红颜如血。 - 睇眄有光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咏怀八十二首》中的第41篇。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朝登洪坡颠,日夕望西山。 早晨登上了高高的山坡,傍晚时分望向西边的山峦。 荆棘被原野,群鸟飞翩翩。 原野上生长着荆棘,鸟儿们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 鸾鹥时栖宿,性命有自然。 鸾和鹢(yì)等鸟有时栖息在这里,生命自有其自然规律。 建木谁能近,射干复婵娟。 建木树无法接近,而射干的花又如此美丽。 不见林中葛
``` 殷忧令志结,怵愓常若惊。 逍遥未终晏,朱华忽西倾。 蟋蟀在户牖,蝼蛄鸣中庭。 心肠未相好,谁云亮我情。 愿为云间鸟,千里一哀鸣。 三芝延瀛洲,远游可长生。 诗句注释与翻译 殷忧令志结 “殷忧”指的是深深的忧虑,“令志结”意味着这种忧虑使得人的意志变得坚定而难以动摇。 怵愓常若惊 “怵愓”是恐惧不安的样子,“若惊”则形容这种心理状态像被惊吓到一样。 逍遥未终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