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
注释: 道意帖:指书信。旧志道意甚勤,至不?知为尽心,朝夕而已,有所希耳。一自任之耳。当以君书示。 译文: 我非常认真地记录下道意,以至于忘记了用心去体会,只是早晚的诵读而已,心中所期待的只是能听到你的回音。从现在开始,我已经把这份书信交给你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道意的理解和体会的诗歌。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感受,表达了自己对于道意的理解。他认为,道意是一种深深的理解,只有用心去体会
译文: 您家书信极知无可托付,为避雨,就再没回复,更问诸弟兄,病重护之。不具,羲之白耳。 注释: 1. 足下:对人谦称自己的朋友或熟人的敬辞。 2. 家帖:家书。 3. 家极知无可将接:家信极知无可托付。 4. 为雨:下雨了。 5. 遂乃不复:于是就不再回复了。 6. 更诸弟兄:给各位弟兄看。 7. 疾深护之:病情加重要保护他。 赏析: 此诗是王羲之写给他的一位友人的书信。从诗中可以看出
注释: 知足下帖:这是一首书信的开头用语,意为收到你的信了。 知足行:即“知足”,意为满足于现状。 下行至吴:指从京城出发,到吴地去。 念违离不可居:意思是想离开这里,但又不能安居。 叔当西耶:指我将要西归故乡。 迟知问:意思是说晚些时候再回答你。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朋友的信中的开篇之语,表达了他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满意和对将来生活的期待。 诗人在开头用"知足下帖"来表达他对自己现状的满足
【注释】 邛:地名,即今四川西昌。邛竹杖:用邛地出产的竹制做的手杖。帖:写在纸上或布上的文字。 【赏析】 本诗是作者在收到友人寄送的邛竹杖后写给友人的信。信中表达了对友人远道寄物表示感谢的心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尊老敬老的风尚。 首句写收到邛竹杖。“去夏”,指过去夏天,即去年冬天;“得足下致邛竹杖”,“足下”是对朋友的敬称;“致”意为“送来”;“邛竹杖”为邛地产的竹子做的手杖。
严君平,司马相如,扬子云皆有后不? 译文: 云谯周有孙二,高尚不出,今为所在。其人有以副此志不?令人依依,足下具示。 赏析: 王羲之的《严君平帖》中表达了他对汉代名士严君平、同为“汉赋四杰”的司马相如和扬雄在益州是否有后代的关切。王羲之通过这封信询问这些历史人物的后嗣情况,表达了对古人文化传承的关注
快雪时晴帖,意为“快雪过后的晴朗天气”。 羲之顿首:王羲之在此表示敬意,用“顿首”表示。 快雪时晴:描述了一个美好的景象,即在晴朗的天气里,雪已经融化。 佳想安善: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未果:意味着这个美好的愿望还没有实现。 为结:表示为了实现这个愿望而努力。 力不次:表示虽然努力,但仍然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王羲之顿首:再一次表达敬意和祝福。 山阴张侯:指的是张侯,一位在山阴的人。
积雪凝寒帖 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 虽时书问,不解阔怀。 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 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 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 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注释】: ⑴“计”是诗人的自谓。“雪”是诗中一个关键字,这里指大雪。“凝寒”是说大雪凝结,使寒冷更加浓重了。“帖”是书信的意思。 ⑵“廿六”是26岁。 ⑶“不解”是不了解。“阔”是宽、大。 ⑷“省”是阅读、查看的意思
【注释】 旦夕:指早晨和晚上。帖:书信。 时州将桓公告慰:当时州将桓公来安慰他。 情企足下:希望你不要有什么差池。 无奕:谢无奕,字敬祖,晋陵人。外任,指到外地当官。 数书问:几次来信问。 仁祖:王恭之,字仁祖,陈郡阳夏人,谢安女婿。 日往:每日前往。 如何可言:怎么可以说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的劝勉。诗人以“日往”为喻,勉励朋友在外要勤于政事,多修功德;同时,又以“时州将桓公告慰
【注】:政,同“正”;垂耳顺,指八十岁。 七十帖 足下今年政七十耶?知体气常佳,此大庆也(你今年才七十七岁,知道身体很好,这是值得庆幸的大喜事) 想复勤加颐养(希望你继续好好保养身体) 吾年垂耳顺,推之人理,得尔以为厚幸(我快到八十了,根据道理说,能有这样的孩子真是福气) 但恐前路转欲逼耳(但我担心前面的道路会越走越紧) 以尔要欲一游目汶领(因为你想要去游览泰山)
注释:盐井,指的是盐井的井;火井,指的可能是地热温泉。彼,代指你。不,疑问词。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目见,亲眼所见。为欲,是想要的意思。广异闻,增加奇异听闻。具示,详细告知或说明。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神奇现象的好奇与探索。诗人通过询问对方是否见过火井和盐井,以及是否想要增加对这些奇异现象的了解,展现出他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渴望。这种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