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
出山词 出门身在百花前,难免花枝笑独眠。 南陌马冲红杏雨,竹楼书锁绿杨烟。 长抛春色偏正月,小住名山合四年。 薄宦心情江上水,好风吹处便开船。 译文 走出家门,身处于繁花之中,却无法避免被花枝嘲笑独自入睡。 南边的道路上有马蹄声,伴随着春天的红杏雨;而竹林中则有人静静地读书,烟雾缭绕。 我频繁地抛下春天的美好时光,只为了躲避那名山的羁绊和四年的薄宦之苦。 虽然心有薄宦之情,但江水悠悠
注释:自从我进入梦香的闺房,就忘记了郎君在遥远的道路。 不习惯离别的情愫,转身时却抱着空荡荡的房梁。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女子对远行丈夫思念之情的诗。首句"妾自梦香闺",以梦境起笔,营造了一种虚幻的氛围;第二句"忘郎在远道",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深,以至于忘记丈夫身居远方;第三句"不惯别离情",则揭示了女子之所以思念丈夫,是因为她不习惯与丈夫分离;最后一句"回身向空抱"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浮生几载青山酒,名士常为万古愁。 双泪偶挥羊太傅,一碑如补晋春秋。 楼传黄鹤仙何在,佩解明珠水自流。 今日敬儿天下满,襄阳片石若为留。 译文: 人生短短几十年,像青山中的美酒。名士常常为万古之愁所困扰。偶尔挥泪,想起羊太傅的事迹,那碑文仿佛是补全了晋朝的历史。传说黄鹤楼的仙人已不再,佩饰解开,明珠随水流去。今天敬儿天下都太平,但襄阳那块石头,我还想留着。 注释与赏析:
赴官秦中 六朝云物旧淹留,更向咸阳作壮游。 万首诗编秦楚地,半生官领帝王州。 未知两陕谁吾土,孤负三吴说故侯。 到得函关应四月,行人争耐一春愁。 注释: 1. 六朝云物旧淹留:六朝时期的云和物事都留在了这里。 2. 更向咸阳作壮游:在咸阳这个地方做一次壮丽的旅游。 3. 万首诗编秦楚地:拥有许多诗都是关于秦楚两地的。 4. 半生官领帝王州:在半生的官职里,我管理着像帝王一样的土地。 5.
赤壁 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获纷纷。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注释翻译: - 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 - 这里指的是赤壁之战中曹操的百万大军被孙刘联军击败的壮观场面。东风在这里象征着胜利的因素之一,即天时地利的帮助。"当年此处定三分"表达了这场战役在历史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它不仅决定了三国的格局
以下是对《景泰陵·雨帝当年一曲阑》一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和赏析。 1. 诗句释义: - “雨帝当年一曲阑”:描述了一个雨天的景象,雨滴落下如同音乐中的旋律逐渐消逝。 - “西山藁葬草漫漫”:在西山上,人们用干草做棺材,覆盖着茂密的草原。 2. 译文: - 雨帝当年一曲阑,西山上用草覆盖着干枯的草原。目夷守国才何大,叔武迎君事本难。金锁门高星象动,玉连环小泪珠乾。阿兄南内如嫌冷
柳子厚祠 金章紫绶照江滨,王者衣冠古逐臣。 但说权门难托足,谁知文士易成神。 宫庭慷慨伊周事,湘水凄凉屈贾身。 剩有《荔支丹》一曲,至今歌遍楚南人。 注释: 1. 柳子厚祠:纪念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祠堂。 2. 金章紫绶:古代官员的服饰,金色的印章和紫色的绶带。 3. 王者衣冠:指古代的君主和贵族的服饰。 4. 权门:有权有势的门第。 5. 文士:文人墨客。 6. 伊周:商朝的两个著名大臣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谢太傅祠的诗。谢太傅祠是一座纪念谢安的祠堂,位于东山。谢安是晋朝时期的一位名相,他曾经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被贬到东山隐居。因此,谢太傅祠也是一座象征着谢安晚年孤独和凄凉的地方。 第一句“一笑翩然载酒行”,描绘了谢太傅祠主人(即谢安)在笑颜间悠然自得地携带美酒行走的场景。这里的“一笑”可能暗示着谢安在面对困境时的豁达与乐观,而“翩然”、“载酒行”等词汇则传达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气氛。
诗句解析 1 天涯有客赋长征,身要从容马不停。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天涯的孤独和对远行的向往。"出山词"通常指文人隐逸或离乡背井的情景,这里诗人通过"赋长征"来表达自己对远方的渴望。"身要从容马不停"则表现了诗人想要保持从容的心态,即使骑马也不停歇,展现了诗人的坚定和不屈。 2. 故节又从江左认,《移文》应向北山听。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关键词语的理解以及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需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解释诗句含义、理解情感等),然后依据要求从内容、主题、结构、语言、表现手法和作者情感等方面进行概括和分析。 “澶渊”指宋朝与辽国的边境重镇澶州。“路出澶水”指宋真宗率军北征时,所走的路线在澶州之境,故称“澶渊”。“最清”,形容水色清澈。“当年照影见亲征”,当年即北宋景德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