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出澶河水最清,当年照影见亲征。
满朝白面三迁议,一角黄旗万岁声。
金币无多民已困,燕云不取祸终生。
行人立马秋风里,懊恼孱王早罢兵。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关键词语的理解以及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需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解释诗句含义、理解情感等),然后依据要求从内容、主题、结构、语言、表现手法和作者情感等方面进行概括和分析。
“澶渊”指宋朝与辽国的边境重镇澶州。“路出澶水”指宋真宗率军北征时,所走的路线在澶州之境,故称“澶渊”。“最清”,形容水色清澈。“当年照影见亲征”,当年即北宋景德年间,当时皇帝赵恒亲征澶州。“照影”是说水面映出了皇帝的身影。
“白面三迁议”:白面是指北方人,“三迁”指经过三次变动或调换。这里指朝廷里大臣们因战和问题而发生多次争论的情况。
“一角黄旗万岁声”:指皇帝的仪仗队高举黄色旗帜,高呼万岁。“黄旗”为皇家象征。“万岁声”,表示皇帝威临天下,万民欢腾。
“金币无多民已困”:指金朝用重币来收买宋军,宋军中的将士已经困苦不堪了。
“燕云不取祸终生”:“燕云”,今河北一带,古燕国和赵国的辖地。“祸”,灾难。“终生”,一生。这两句是说,如果放弃收复燕云地区的话,那么宋朝就会终身遭殃。
“行人立马秋风里”,意思是说宋人站在路边,望着秋天的天空,心情十分沮丧。
“懊恼孱王早罢兵”,意思是说宋朝统治者应该醒悟过来,早早收兵回朝。
赏析:
全诗以议论为主,叙事次之,抒发议论又多用比兴手法,形象生动。首联描写景致,颔联议论国家大事,颈联议论边事,尾联抒发感慨。
【答案】
译文:
走出澶州境内,看到一望无际的河水,水色非常清澈。我当年也曾经过这里,看见皇帝亲自率领军队去讨伐敌人,现在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当时朝廷上有许多大臣主张撤军,但皇上还是决定出兵,结果取得了大胜。
后来金人不断派使者来议和,朝廷上有人建议不要答应,但是皇上却坚持要接受他们的议和条件,结果使宋朝每年给金朝送去大量的钱财,让老百姓深受其害。最后终于决定收复燕云地区,结果取得了胜利。
然而当战争结束时,宋真宗却命令军队班师回朝了,这让很多官员都感到非常气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