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仁
【注释】 索:求。栗:一种果实,可食。怜:爱怜。通:通达。衮师:衮,大也;师,师表,表率。天心:上天的心意。憎:讨厌。早慧:早有智慧。怨:怨恨,责怪。痴:愚蠢,呆。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以“儿痴”为题,是作者对儿子的劝诫。全诗以“痴”字贯穿,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表现“痴”,最后归结到“不敢怨子痴”。诗人希望他的儿子不要过早地展露才华,不要因为自己有才智而怪罪于他。诗中运用了反衬的方法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意思进行归纳分析。“小知明月生”的意思是:小月升起,照亮了窗户。这句是写时间。“照窗如白晓”的意思是:月亮的倒影在窗户上,就像清晨的曙光。这句是写月光。“霜冷夜衾单”的意思是:夜寒,秋露沾湿了被子。这句是写夜深人静,霜气袭人。“秋池梦空草”的意思是:秋天的池水,只有梦中的浮萍。这句是写秋夜的寂寞。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冬夜”,是要求学生翻译诗歌。翻译诗歌时,一定要先理解诗意,根据语境揣摩字词意思,然后再翻译。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和意义,同时还要注意一些虚词、助词和固定句式的正确使用,做到准确全面。此诗前两句写冬夜的景色;后两句写扫了庭中的霜,却留下了月光伴照着明亮的庭院。全诗句式整齐,意境高远。 参考译文: 夜已深
注释: 稚存:指李稚存,作者的表弟。索家书:寻找家里的来信。 因君一语传:因为您一句话让我知道了家中的情况。 马头:这里指代家信中的内容。 历日:即日历,古代用以计算时间的工具。 好记雁来天:意思是希望大雁能带来家乡的消息。 赏析: 这是一首写给远方家人的诗。诗人在收到表弟的来信后,深感欣慰,因为他通过信中的话语,得知了家人的安危和近况。因此,他特意写下这首诗,以表达自己的关心和思念之情
杂题郑素亭画册 其四 倦掩窗前卷,闲挥膝上桐。斜阳留几许,雁背不成红。 注释解释: - 倦掩窗前卷:"倦"表示疲倦,"掩"是关闭的意思,"窗前卷"可能是指在窗边放置的书籍或画卷。"闲挥膝上桐"中的“膝上”指膝盖上,“桐”可能指的是一种树木或者乐器。 - 斜阳留几许:这里的“斜阳”指的是夕阳,“留几许”意味着夕阳留下的痕迹或影响。 - 雁背不成红:“雁”通常指的是大雁
杂题郑素亭画册 其一 月黯沈云多,山深夜泉长。忽断疏钟撞,谁敌石门响。 注释:月亮隐藏在乌云之中,天色昏暗,云雾弥漫。山中的夜晚,泉水潺潺流淌。忽然间,一阵疏钟声传来打断了这宁静,谁能比石门的响声更加响亮呢?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的夜晚,月光被厚厚的云层遮住,使得天空显得昏暗无光。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紧接着,“山深夜泉长”一句
这首诗的原文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曳杖入松林,不认前溪路: 曳(ye)杖:拖着手杖。 松林:指辋川周围的松树林。 不认前溪路:指在松林中行走,以至于忘记了自己曾经走过的那条小溪之路。 译文:我拖着手杖走入松树林深处,竟然忘了自己曾经走过的小溪之路。 2. 白云深更深,樵歌在何处: 白云:这里可能指的是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 深深
注释:在山中,忘却了山上的意趣,有我的心情却仍然停滞不前。鸟儿的鸣叫声落在屋檐上,飘落过来落在我的衣袍上。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诗人置身于山水之间,忘却了外界的繁杂,只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他的内心充满了平静与安宁,仿佛与周围的自然景色融为一体。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将山中的鸟语、花落等细节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注释】: 访:拜访。戴行:即戴复古,宋代著名的江湖诗派诗人。翁如:你像。童:童子。我愿:我甘愿。随:随着。韵入:声音进入。横图里:横画中。 【赏析】: 这是一首写意诗,作者以儿童视角,描绘了一幅山水画中的意境。诗的开头两句,通过描写诗人与友人的交往,引出了这幅画册的主题。“翁如访戴行,我愿为童子”,意思是说,你像去拜访戴复古一样来找我,我愿意当一个孩子。这里的“翁如”是指作者的朋友
注释:空荡的院落无人居住,只有来客在这里做着美梦。 吟诵的声音震动高高的阁楼,落得瓦松和花朵。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空荡的庭院,无人居住,只有来客在此作梦。通过吟诵声震动高阁,落得瓦松花,描绘出一种静谧而幽雅的氛围。全诗以景写情,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清寂生活的喜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