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杖入松林,不认前溪路。
白云深更深,樵歌在何处。
这首诗的原文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曳杖入松林,不认前溪路:
- 曳(ye)杖:拖着手杖。
- 松林:指辋川周围的松树林。
- 不认前溪路:指在松林中行走,以至于忘记了自己曾经走过的那条小溪之路。
- 译文:我拖着手杖走入松树林深处,竟然忘了自己曾经走过的小溪之路。
- 白云深更深,樵歌在何处:
- 白云:这里可能指的是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
- 深深:形容云层厚重,看不到边。
- 樵歌:指樵夫的歌声。
- 译文:那层层叠叠的白云又深又厚,我的樵夫朋友又在何处呢?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辋川闲居时,独自一人漫步于松林之中,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迷路了,忘记了之前走过的小溪之路。这里的“白云深深深”,既描绘了山间的云雾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困惑。同时,“樵歌在何处”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琐事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诗人在辋川闲居期间,独自漫步于松林之中,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迷失了方向,忘记了自己曾经走过的小溪之路。这里的“不认”二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环境的陌生感,也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困惑。同时,诗人通过描绘山间的云雾和樵夫的歌声,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的意境之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艺术修养,也展现了其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内涵,给读者带来了一种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涤。它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部反映诗人内心世界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