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久
诗句解析 1. 风入松:这是诗的标题,意指这首作品如同秋风般自然、清新。 2. 哀筝一抹十三弦:描绘了一幅画面:一位悲伤的弹奏者在弹奏着只有十三根弦的古筝。这里“哀筝”和“十三弦”暗示了演奏者的哀愁心情。 3. 飞雁隔秋烟:通过飞过的大雁,诗人似乎在描述一种遥远而模糊的景象,给人一种秋天的感觉。“飞雁”和“秋烟”都带有浓厚的季节色彩。 4. 携壶莫道登临晚:意味着尽管时间已经晚
【注释】 1.爱金衣:喜爱华丽的衣裳。公子:指男子。 2.偏:特别。得:占有、占据。绿杨堤:杨柳堤岸。 3.喜蔼蔼:明媚和煦。韶光:美好的春光。熹:日光,日出。 4.恰(qià)娇啼:娇美而哀婉的啼叫。 5.惊飞:花被惊动了。 6.踏翻:踩倒。花影:落花的影子。曳残声:拖住落花的声音。犹在画楼西:还在画楼的西边。 7.仙客:指游赏之人。词添琴谱:即以词为曲谱增添情趣。 8.佳人梦断罗帏
《木兰花慢·重过吴门》是南宋词人刘克庄的一首词,词作于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作者第二次路过苏州时所写。 诗词原文: 又三高祠下,依古柳,缆轻舟。渺飞过垂虹,相迎画鹢,劳动沙鸥。凝眸。绿阴多□,小红帘、犹是酒家楼。万古清风范蠡,一轮明月苏州。休休。不似少年游。两鬓已经秋。记乌鹊新桥,黄鹂旧市,白虎荒邱。风流。美人何在,但离离、草色辨长州。莫上姑苏台上,夕阳无限诗愁。 注释: -
【注释】 庆宣和: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8)年,改元宣和。 云影天光乍有无,老树扶疏。万柄高荷小西湖。 注释:忽如其来又忽然不见,老树挺拔苍劲。万株高大的荷叶点缀着小西湖。 译文: 云影天光忽明忽暗,忽有忽无,老树挺拔苍劲,万株高大的荷叶点缀着小西湖。 赏析: 此词为咏物词中的写景之作,上片描写了西湖的自然景观,下片描写西湖的人文景观;全词以写西湖为中心
绿头鸭 胜花时。临风渺予思。厌春妍、红娇绿姹,铅花只恁轻施。湿模糊、难描树影,白鬅鬙、尽改松姿。裙溅冰泥。鞋翻粉印,浣纱人倦洗胭脂。 注释:绿头鸭,一种水鸟,以其绿色的头部而得名。它喜欢在春天盛开的花丛中嬉戏,欣赏着花朵的美丽。然而,绿头鸭的思绪却飘向了远方,对春天的美景感到厌倦。它看到那些娇艳的花朵,红的如火,绿的似翠,但它们似乎并不足以吸引绿头鸭的目光。绿头鸭觉得,那些花朵虽然美丽
赏析《木兰花慢 得会稽友人书》 张可久的这首词《木兰花慢·得会稽友人书》以细腻的笔触勾勒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秋景,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词中“锦树莺嘲蝶弄,翠萝鹤怨猿啼”描绘了若耶溪畔的自然风光及其所引发的文人墨客的情感共鸣。词人借由友人书信之便,回忆了与友人相聚时的欢愉情景以及自己的心绪变化,展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友情。 首句“有书来问讯,算忘了,若耶溪”即点题也设下悬念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重点词语的把握及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应先理解诗歌大意,然后把握关键词语含义,最后结合诗句作答。 “维扬怀古”点明全词主旨,是这首词的标题。“笑多情明月”,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作者对明月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扬州的美好回忆。“爱十里珠帘,千钟美酒,百尺危楼。”这几句写扬州的美丽风光。“风流”、“聒天笳鼓”,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扬州的繁华和热闹
【注释】 碧渊湖:指庐山西海。崆峒:山名,在今湖北麻城县。提壶:汲水。莫惜:不吝惜。莺边醉:指饮泉。蝶困花:比喻春天景色美好。仙翁:指诗人自己。云中:指仙境。五更正结花心梦:五更时分,正在梦中与仙女相聚。凉音:清风之声。渡口:指长江的入江口。推篷:指摇船。 【赏析】 《碧渊湖上小崆峒》是一首记叙游历庐山西海的小词,描写了游览庐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注释】 忆秦娥·即事:回忆秦地的乐府词牌名。即事,写眼前景物或抒发感情。山童,山里童子。清霜:指初冬时节。芭蕉折:形容冬天寒风吹落了芭蕉。满湖风雪:形容冬夜寒冷。墨痕:指诗的痕迹。玉英:丁香花。棵棵:一丛连着一丛。忍教孤负:不忍心辜负。小山:指山中的亭子。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冬夜景色和作者心情的词。词中以咏物起兴,借咏芭蕉、梅花、丁香花,来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在寂寞中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人月圆·春日湖上 【注释】 - 小楼:指在湖上的一座小楼。 - 青山:指远处的青山。 - 楚天遥:形容天空遥远,仿佛在楚国的天边。 - 如玉:像玉一样清透。 - 吹箫:古乐中的一种乐器,这里用来形容女子婉转的歌声。 - 无情秋月:无情地照看着秋夜的风景。 - 有信春潮:有情地滋润着春天的景色。 - 憔悴:身体消瘦,面色苍白。 - 飞花心事:飞舞的花瓣象征着飘落的情感,这里可能指对远方人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