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三高祠下,依古柳,缆轻舟。渺飞过垂虹,相迎画鹢,劳动沙鸥。凝眸。绿阴多□,小红帘、犹是酒家楼。万古清风范蠡,一轮明月苏州。休休。
不似少年游。两鬓已经秋。记乌鹊新桥,黄鹂旧市,白虎荒邱。风流。美人何在,但离离、草色辨长州。莫上姑苏台上,夕阳无限诗愁。

《木兰花慢·重过吴门》是南宋词人刘克庄的一首词,词作于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作者第二次路过苏州时所写。

诗词原文:

又三高祠下,依古柳,缆轻舟。渺飞过垂虹,相迎画鹢,劳动沙鸥。凝眸。绿阴多□,小红帘、犹是酒家楼。万古清风范蠡,一轮明月苏州。休休。不似少年游。两鬓已经秋。记乌鹊新桥,黄鹂旧市,白虎荒邱。风流。美人何在,但离离、草色辨长州。莫上姑苏台上,夕阳无限诗愁。

注释:

  • 又三高祠下:又三次经过高祠之下。
  • 依古柳:依靠着古老的柳树。
  • 缆轻舟:用细绳系住轻快的小舟。
  • 渺飞过垂虹:远远地飞越过垂虹桥。
  • 相迎画鹢:迎面迎接画着鹢鸟的船只。
  • 劳动沙鸥:使劳动的沙鸥得到休息。
  • 凝眸:凝视着远方。
  • 绿阴多□:茂盛的树荫遮满四周。
  • 酒家楼:卖酒的楼台。
  • 清风范蠡:清新如清风,淡雅如风姿。
  • 一轮明月苏州:明亮的月亮照耀着苏州城。
  • 休休:不要这样。
  • 莫上姑苏台上:不要去姑苏台上看风景。
  • 夕阳无限诗愁:夕阳下的景色让人产生无尽的诗意和忧愁。

赏析:
本词是刘克庄的一首咏怀之作,表达了词人对故乡苏州的怀念之情。全词以“又三高祠下”开头,词人的足迹再次踏上了故乡的土地,感慨万千。

“又三高祠下”中的“又三”表示词人多次来到这个地方,而高祠则是指当地的一个祠堂,可能是与家族有关的地方。这里词人通过“依古柳,缆轻舟”描绘出自己依靠着古老的柳树,用细绳系住小舟的场景,表现出词人悠然自得的心情。

“渺飞过垂虹,相迎画鹢,劳动沙鸥”则进一步描绘出词人与故乡之间的紧密联系。这里的“飞过”、“相迎”、“劳动”等词语都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垂虹桥和画鹢都是苏州的著名景点,词人在这里与它们相遇,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同时,沙鸥也被词人巧妙地引入其中,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凝眸”一句则是词人对故乡的美好景色的赞美,他凝视着远方的绿阴和小红帘子,感叹它们的美丽。这里的“凝眸”既表达了词人对故乡景色的陶醉,也展现了他的深情厚意。

“万古清风范蠡”是对故乡的赞美之词,表达了他对故乡历史和文化的敬仰之情。而“一轮明月苏州”则将故乡的美丽景色与月亮联系起来,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富有诗意。

最后两句则是词人的感慨之词,他感叹自己已经不再年轻,而故乡却依然美丽如初。他还回忆起曾经在乌鹊新桥、黄鹂旧市、白虎荒邱等地度过的时光,以及那些与故乡有关的人事。然而,如今他却只能在长州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色,心中不禁涌起了无尽的忧愁。

这首词通过对故乡的描写和自己的感慨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