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红梅未了,搴杜若,结幽兰。喜树遮云鬓,地开月面,竹亸风鬟。投竿。钓鱼台下,似画舫、和雨阁前滩。龙挂古藤千丈,鹤眠矮屋三间。跻攀。
危磴小阑干。松外倚高寒。且缓步寻诗,忘怀唤酒,满意看山。斓斑。紫苔外晕,拂苍云、字字碧琅玕。说与花间胜友,主人未可清闲。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和语言的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了解诗意,然后逐联作答。要求是: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情感,把握诗歌的意境。“看红梅未了,搴杜若,结幽兰。喜树遮云鬓,地开月面,竹亸风鬟”,这几句写诗人在山园中观赏红梅、采摘杜若、结幽兰,并欣喜于树遮云鬓、月照地面、竹垂风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欣赏自然景物的愉悦心情。“投竿。钓鱼台下,似画舫、和雨阁前滩。”这句写诗人在钓鱼台上垂钓的情景,用“似画舫”比喻钓鱼台如画一般美丽,“和雨阁前滩”则写出了垂钓环境之静谧美好,表现了诗人怡然自得的生活乐趣。“龙挂古藤千丈,鹤眠矮屋三间”,这两句写诗人在攀爬危磴小阑干时所见景色,“挂”“眠”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体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跻攀。危磴小阑干。松外倚高寒。且缓步寻诗,忘怀唤酒,满意看山。”这两句继续描写诗人攀爬危蹬小阑干时的所见所感。“危磴小阑干”表明攀登之难;“倚高寒”表明登临高处之险;“松外倚”表明攀援之高。这几句写诗人登上山巅后的感受及行动,既表现了诗人不畏艰辛的精神,又表现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境界。“斓斑。紫苔外晕,拂苍云、字字碧琅玕。”这两句写诗人在山涧边观赏紫苔外晕、苍云缭绕、碧绿如玉的景致,表达了诗人欣赏自然美景的愉悦心情。“说与花间胜友,主人未可清闲。”这一句写诗人将所见美景说给花间的朋友听,同时告诉主人自己此时还不可清闲,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无奈。

【答案】

译文:

我到常熟徐氏山园游玩,看到红梅花尚未凋落,就采摘杜若和结上幽兰花蕾,高兴的是树木遮住了云鬓,大地敞开了月色,竹子垂下了风髻。我来到钓鱼台下,就像画舫一样悠闲自在,仿佛和雨阁前的江滩相映成趣。

那龙挂上了千年藤萝,那鹤卧着三间矮屋,我都看到了。

我攀越危高的石磴,登上山巅,站在松树下仰望高处,感到格外寒冷。于是慢慢地走着,寻找诗句,忘却世俗,尽情地观赏着山景。紫红色的苔藓外面发亮,苍劲的云烟里闪烁着碧绿的宝石般的晶莹。我要把这些美景说给那些喜欢谈论诗文的花间好友们听,但你们的主人还不能这样悠闲啊!

赏析:

此词为《木兰花慢》组词中的第五篇。上阕写登山观景,下阕写赏梅抒怀,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闲适自得的心情。

上阕先点明游览的对象是梅花、杜若、幽兰,接着写登高望远,欣赏山园之美。“树遮云鬓”、“月照地面”、“竹亸风鬟”,三句皆写山园之景。“喜”字领起四句,都是对山园景色的赞美:“投竿”、“似画舫”、“和雨阁前滩”,写垂钓台上垂钓的情景,用“似画舫”比喻钓鱼台如画一般美丽;“和雨阁前滩”,写出了垂钓的环境之静谧美好。“龙挂古藤千丈”,“鹤眠矮屋三间”,写攀爬危磴小阑干时所见景色;“倚高寒”,写攀援之高;“松外倚”,写攀登之难。“危磴小阑干”表明攀登之难;“倚高寒”表明登临高处之险;“松外倚”表明攀援之高。这几句写诗人登上山巅后的感受及行动,既表现了诗人不畏艰辛的精神,又表现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境界。“危磴小阑干”表明攀登之难;“倚高寒”表明登临高处之险;“松外倚”表明攀援之高。这几句写诗人登上山巅后的感受及行动,既表现了诗人不畏艰辛的精神,又表现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境界。“斓斑。紫苔外晕,拂苍云、字字碧琅玕。”“说与花间胜友,主人未可清闲。”这几句写诗人在山涧边观赏紫苔外晕、苍云缭绕、碧绿如玉的景致。

下阕先写游园的愉快心情,接着写赏梅的雅兴:“说与花间胜友”,说明要把自己的感受告诉朋友,但朋友们不能像他这样清闲快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