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
水浒传 · 第一百一十七回 · 睦州城箭射邓元觉 乌龙岭神助宋公明 宋江正哭之间,探马报道:“军师吴用和关胜、李应、朱仝、燕顺、马麟,提一万军兵从水路到来。”宋江迎见吴用等,便问来情。吴用答道:“童枢密自有随行军马,并大将王禀、赵谭,都督刘光世又领军马,已到乌龙岭下。只留下吕方、郭盛、裴宣、蒋敬、蔡福、蔡庆、杜兴、郁保四,并水军头领李俊、阮小五、阮小七、童威、童猛等一十三人,其余都跟吴用到此策应
水浒传 · 第一百一十七回 · 睦州城箭射邓元觉 乌龙岭神助宋公明 包天师便和郑彪、夏侯成商议起军。 译文:包天师于是与郑彪、夏侯成商量起兵之事。 注释:包天师,本名包道乙,是金华山中人,曾跟随方腊造反,后被尊为灵应天师。郑彪原是婺州兰溪县都头,擅长使用枪棒;夏侯成也是婺州山中人,擅长用钢叉。他们在殿帅府商议起兵。 原来这包道乙祖是金华山中人,幼年出家学左道之法。向后跟了方腊,谋叛造反
水浒传第一百一十七回睦州城箭射邓元觉乌龙岭神助宋公明 诗句: - 头裹乌纱软角唐巾,身穿白罗圆领凉衫,腰系乌犀金鞓束带,足穿四缝干皂朝靴。面如傅粉,唇若涂朱。堂堂七尺之躯,楚楚三旬之上。若非上界灵官,定是九天进士。 - 宋江见了失惊,起身叙礼,便问:“秀才高姓大名?”那秀才答道:“小生姓邵名俊,土居于此。今特来报知义士,方十三气数将尽,只在旬日可破。小生多曾与义士出力,今虽受困,救兵已至
诗句 水浒传 · 第一百一十七回 · 睦州城箭射邓元觉 乌龙岭神助宋公明 万松林里乌龙主,梦显阴灵助宋江。 为报将军莫惆怅,方家不日便投降。 译文 在万松林中,乌龙岭的主神显现出他的阴灵来帮助宋江。为了报答将军的恩情,方家的人马很快就要投降了。 注释 1. 万松林:指位于梁山泊附近的一片树林,因林中松树众多而得名。 2. 乌龙岭:指的是梁山泊附近的一个山岭
这首诗是《水浒传》中的一段,描述了宋江的部下李逵、项充和李衮在追赶郑魔君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战斗。 郑魔君又引兵来攻,宋军阵内的李逵、项充和李衮三个看到后,便舞起手中的武器,冲入敌阵。郑魔君迎战不过,于是越岭渡溪而逃。这三个人想要在宋江面前展示自己的武艺,于是死命追赶郑彪。然而,他们不知道路径,结果在溪边被三千南军截断,项充和李逵已经去追郑彪了。不幸的是,前面溪涧非常深,李衮跌入溪里后
诗句 水浒传·第一百一十七回·睦州城箭射邓元觉 乌龙岭神助宋公明 伪朝事体溃如痈,要请廷兵去折冲。 自古江山归圣主,髡囚犹自妄争锋。 当日朝罢,众人出内。娄丞相与众官商议,只教祖丞相睦州分一员将,拨五千军与国师去保乌龙岭。因此邓元觉同祖士远回睦州来,选了五千精锐军马,首将一员夏侯成,同到乌龙岭寨内,与石宝说知此事。石宝道:“既是朝廷不拨御林军马来退宋兵,我等且守住关隘,不可出战。着四个水军总管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阴云四合,黑雾漫天。下一阵风雨滂沱,起数声怒雷猛烈。山川震动,高低浑似天崩;溪涧颠狂,左右却如地陷。悲悲鬼哭,衮衮神号。定睛不见半分形,满耳惟闻千树响。 宋江军兵当被郑魔君使妖法,黑暗了天地,迷踪失路。众将军兵,难寻路径。撞到一个去处,黑漫漫不见一物。本部军兵,自乱起来。宋江仰天叹曰:“莫非吾当死于此地矣!”从巳时直至未牌,方才云起气清,黑雾消散。看见一周遭都是金甲大汉
诗句: - 且说柴进、燕青跟随桓逸来到清溪帝都,先来参见左丞相娄敏中。 - 柴进高谈阔论,一片言语,娄敏中大喜,就留柴进在相府管待。 - 看了柴进、燕青出言不俗,知书通礼,先自有八分欢喜。 - 过一夜,次日早朝,等候方腊王子升殿。 - 内列着侍御嫔妃采女,外列九卿四相文武两班,殿前武士金瓜,长随侍从。 - 当有左丞相娄敏中出班启奏:“中原是孔夫子之乡。今有一贤士,姓柯名引,文武兼资,智勇足备
水浒传第一百一十七回:睦州城箭射邓元觉,乌龙岭神助宋公明 文英占玩极精详,进谏之言亦善良。 妖道不知天命在,怒将雄剑斩身亡。 当下便遣郑彪为先锋,调前部军马,出城前进。包天师为中军,夏侯成做合后,军马进发,来救睦州。 且说宋江兵将攻打睦州,未见次第。忽闻探马报来,清溪救军到了。宋江听罢,便差王矮虎、一丈青两个出哨迎敌。夫妻二人,带领三千马军,投清溪路上来。正迎着郑彪,首先出马,便与王矮虎交战
诗句 水浒传 · 第一百一十七回 · 睦州城箭射邓元觉 乌龙岭神助宋公明 译文 海上的囚犯号为宝光,他解下左道恣意猖狂。 从来邪法难归正,到底浮基易灭亡。 吴用良谋真妙算,花荣神箭世无双。 兴亡多少英雄事,看到清溪实感伤。 注释 1. 海:指海上的某个地方或事件。 2. 髡囚:古代的一种刑罚,剃去犯人头发,戴上枷锁。这里指受刑者,即宋江。 3. 解将左道:指的是使用不正当的手段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