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天师便和郑彪、夏侯成商议起军。原来这包道乙祖是金华山中人,幼年出家学左道之法。向后跟了方腊,谋叛造反,以邪作正,但遇交锋必使妖法害人。有一口宝剑,号为玄天混元剑,能飞百步取人。协助方腊行不仁之事,因此尊为灵应天师。那郑彪原是婺州兰溪县都头出身,自幼使得枪棒惯熟。遭际方腊,做到殿帅太尉。酷爱道法,礼拜包道乙为师,学得他许多法术在身。但遇厮杀之处,必有云气相随,因此人呼为郑魔君。这夏侯成亦是婺州山中人,原是猎户出身,惯使钢叉,自来随着祖丞相管领睦州。当日三个在殿帅府中商议起军。门吏报道:“有司天太监浦文英来见天师。”问其来故,浦文英说道:“闻知天师与太尉、将军三位,提兵去和宋兵战。文英夜观乾象,南方将星皆是天光,宋江等将星尚有一半明朗者。天师此行虽好,只恐不利。何不回奏主上,商量投拜为上,且解一国之厄。”包天师听了大怒,掣出玄天混元剑,把这浦文英一剑挥为两段。急动文书申奏朝廷去讫,不在话下。有诗为证:
水浒传 · 第一百一十七回 · 睦州城箭射邓元觉 乌龙岭神助宋公明
包天师便和郑彪、夏侯成商议起军。
译文:包天师于是与郑彪、夏侯成商量起兵之事。
注释:包天师,本名包道乙,是金华山中人,曾跟随方腊造反,后被尊为灵应天师。郑彪原是婺州兰溪县都头,擅长使用枪棒;夏侯成也是婺州山中人,擅长用钢叉。他们在殿帅府商议起兵。
原来这包道乙祖是金华山中人,幼年出家学左道之法。向后跟了方腊,谋叛造反,以邪作正,但遇交锋必使妖法害人。有一口宝剑,号为玄天混元剑,能飞百步取人。协助方腊行不仁之事,因此尊为灵应天师。那郑彪原是婺州兰溪县都头出身,自幼使得枪棒惯熟。遭际方腊,做到殿帅太尉。酷爱道法,礼拜包道乙为师,学得他许多法术在身。但遇厮杀之处,必有云气相随,因此人呼为郑魔君。这夏侯成亦是婺州山中人,原是猎户出身,惯使钢叉,自来随着祖丞相管领睦州。当日三个在殿帅府中商议起军。门吏报道:“有司天太监浦文英来见天师。”问其来故,浦文英说道:“闻知天师与太尉、将军三位,提兵去和宋兵战。文英夜观乾象,南方将星皆是天光,宋江等将星尚有一半明朗者。天师此行虽好,只恐不利。何不回奏主上,商量投拜为上,且解一国之厄。”包天师听了大怒,掣出玄天混元剑,把这浦文英一剑挥为两段。急动文书申奏朝廷去讫,不在话下。
译文:原来这位包天师是金华山中人,年轻时学习了左道法术。后来他追随方腊造反,成为了邪术的化身。他有一把名为玄天混元剑的宝剑,可以飞行百步取人性命。他帮助方腊进行不仁义的事情,所以被封为灵应天师。郑彪是婺州兰溪县的一个都头,擅长使用枪棒。他在方腊手下当上了殿帅太尉,非常喜欢道教法术,拜包道乙为师,学会了很多法术。每次战斗时,都有云气跟随着他,因此人们称他为“郑魔君”。夏侯成也是婺州的山中人,曾经是一个猎人,擅长使用钢叉。他一直随从祖丞相管理睦州。那天三个在一起讨论出兵的事。门吏来报告说:“有一个叫做浦文英的神祗来见包天师。”询问他的来意,浦文英说:“听说你和其他两位将军一起出发去攻打宋朝的军队。我晚上观察了天象,发现南方的星星都是明亮的。然而宋江等人的将星仍然有些暗淡。虽然你们此行很好,但是可能会带来不利。不如回去向皇帝汇报一下情况,考虑投降或者投靠宋朝,这样或许能够解除一个国家的灾难。”包天师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生气,抽出了他的玄天剑,把浦文英一剑劈成了两半。他立刻派人给朝廷写了一封文书报告这件事。
赏析:此诗讲述了包天师、郑彪和夏侯成三人在殿帅府商议起兵之事的故事。浦文英建议他们回到皇帝那里商量投降或投靠宋朝的问题。然而包天师对此表示愤怒并杀死了浦文英。这首诗通过描述包天师和郑彪、夏侯成之间的冲突,展示了他们的不同性格和动机。同时,诗中的战争场面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社会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