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
【解析】 题干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且要求注释和赏析。这是诗歌鉴赏的题型。首先要注意诗中重点字词的解释和理解,然后再翻译全文;最后进行赏析。 本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平凉柳湖至泾州道中途中所见景物。第一句写春风送别,客出湖亭;第二句写官道迢遥,杳冥相接;第三句以雨后的平原、高柳为景,点染一种清幽淡远的境界;第四句则写鞭影随行,水态山容与足性灵相映衬;最后两句写瑶池歌舞之地
注释: 1. 前度别皋兰:前次离别时,我与皋兰告别。皋兰:山名,位于今甘肃省天水市。 2. 驱车今又还:现在又要开车回家了。驱车:驾车出行。 3. 两行出塞柳:两条道路旁的柳树。出塞:出关,从边远的地方返回。 4. 一带赴城山:一路通向城边的山峦。 5. 壮士事戎马:壮士们从事军旅生活。戎马:指战争时期的军队。 6. 封侯入汉关:获得封赏,进入汉朝的边境。 7. 十年独何似:这十年来
【译文】 苦月霜林微有阴,灯寒欲雪夜钟深。 此时危坐管宁榻,抱膝乃为梁父吟。 斗酒纵横天下事,名山风雨百年心。 摊书兀兀了无睡,起听五更孤角沉。 【注释】 1. 苦月:指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又称月饼节。 2. 霜林:指树被霜打过后呈现出的白色或黄色,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3. 微有阴:形容月光并不明亮,但有一点微弱的光。 4. 欲雪:暗示即将下雪。 5. 夜钟:晚上的钟声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将军夜战战北庭”:描述将军在夜间与敌军交战的情景。 2. “横绝大漠回奔星”:形容战斗激烈,将军指挥部队如流星般迅速撤退。 3. “雪花如掌吹血腥”:描述战斗中寒风中的雪花,如同手一样可以吹动鲜血。 4. “边风冽冽沉悲角”:描绘边疆的寒冷天气和沉重的哀伤气氛。 5. “冻鼓咽断貔貅跃”:形容鼓声震天,使勇猛的军马无法奔跑。 6. “堕指裂肤金甲薄”:说明战事残酷
【注释】 ①陕西:陕西省。②虎视龙兴:形容帝王有雄心壮志,奋发有为。③摩天起:摩天而起的刀剑,指战争。④关中:古地名,今称西安附近一带。⑤“怪底”句:意思是说为什么关中地区战乱频繁呢?因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所以容易发生战争。⑥“千秋”二句:指秦朝灭亡后,项羽入关,刘邦定关中,建立西汉王朝;而东汉末年董卓之乱时长安也受到严重破坏。⑦“终南”三句:终南山在长安以东,山势险峻,是古代关中的屏障。
注释: 1. 邠州:唐代的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境内。 2. 棠梨树下:指在春天,棠梨树盛开时的景象。 3. 鸟呼风:比喻棠梨树上的莺歌燕舞,生机勃勃。 4. 桃李蹊边:形容桃花和李花争艳,美不胜收。 5. 白复红:形容桃花和李花的颜色丰富多样。 6. 一百里间春似海:形容春天景色广阔,如同大海一般。 7. 孤城掩映万花中:指在这美丽的花海中,孤寂的小城显得更加美丽。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求对整首诗进行整体把握,包括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并结合诗句赏析诗歌的内容和景物特征等,然后指出技巧、语言等方面的特点。“鸠妇雨添三月翠”一句中“鸠妇”指杜鹃,“三月翠”指杜鹃花。这句的意思是:春雨滋润着三月的杜鹃花。“鼠姑风裹一亭香”一句中,“鼠姑”指桂花,“风裹”指风吹动桂花树。这句的意思是:秋风送来一阵桂香
【译文】 家无儋石:没有一石(容量单位)粮食的积蓄。 气雄万夫:气概豪壮,可以压倒万人。 【注释】 寓斋联:作者自题对联。 儋石:指数量极多,形容富有。 气雄:气势雄伟。 万夫:指众多的人。 赏析: “家无儋石”出自《论语·雍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家无儋石,尊无媚言。”意谓没有多余的东西。
注释:我曾在诗坛上听过“剥枣”旧时的风流,八月寒蝉四野秋。 翻恨此行行太早,枣花香里过豳州(豳州:地名)。 赏析:诗人在陕西道中,听到路边的枣树已经结果实了,便想到自己的游子生涯还没有结束。他感慨地写道:“我曾在诗坛上听过‘剥枣’旧时的风流,八月寒蝉四野秋。”这里,诗人以“剥枣”比喻自己在诗坛上的风流,表达了自己对往昔诗坛时光的怀念之情。同时,他也感叹现在的游子生涯刚刚开始,就已经到了八月
【注释】 双戟,指两把长戟。单刀,指一柄长刀。葛洪,东晋道教理论家、炼丹家,人称葛玄子,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镇江市句容区)人,著有《抱朴子》。“双戟”和“单刀”,比喻黄凤岐的文武才能。 所谓粗块大脔,奄有陈亮之文:所谓粗糙的石块和大块的肉。指陈亮的文章。“粗块大脔”形容文章写得雄健有力;“奄有”,占有;“陈亮”宋代文学家,字同甫,号白石,浙江婺州(今浙江金华)人